这里是落霞街906号。
这是与你共度的第11天。
我是80后,我奔四了。
我们这一代,大部分人好像流水线上的产品。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上班......
四六级、托福、奥数、国企、央企、外企、公务员......
浑浑噩噩,我们沿着这样的轨道一拥而上,而是否达到上述的某一个目标,成为了衡量我们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准。
当我被推着走完了这一系列路程,在一个实力不差的国企里上班,这一上班就是十几年,看着同龄人和比自己年龄稍小的90后们一路平步青云,做到了企业的中层甚至高层,我没有羡慕嫉妒恨。我只是感到迷茫,我真的属于这里吗?
晋升的机会也曾经摆在我面前,我果断的拒绝了,我对要提拔我的领导说:人各有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而我所谓的想要的生活方式又是什么?
我爱读书,爱买书,爱电影,爱音乐,而所有这些在你工作之后都只能称之为业余爱好。
世界的变化总是让你猝不及防。
当我在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工作、生活的时候,世界已经改变了,改变的如此迅猛。
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和娱乐方式,猛地发现原来我年轻时候所热爱的那些业余爱好现在居然也可以用来养活自己了。而我,又远远地被与我有着同样爱好的年轻人甩在了身后。
我从来没有羡慕过我的那些平步青云的同龄人,因为我虽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确是清清楚楚。但是看着在自媒体行业里风生水起的年轻人们,我却是羡慕嫉妒恨的。
我不恨弟弟妹妹们,我恨的是时代。我年轻的时候竟然没有这样的机遇和如弟弟妹妹们的眼界。那时候世界很小,我们的视野更小,回望过去,那时候的自己就像个傻子。
所以在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之后,我重拾读书和写字,也重拾了童年的乐趣。
挣钱我喜欢,我也希望自己可以靠着码字实现财务自由。只是想,实际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更希望的是自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希望自己的努力和创作可以被看见。而挣钱,算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副产品吧。我会为此心花怒放,兴高采烈。若没有,我也会坚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前几天重读了《亲密关系》。大概两年前读这本书感觉这本书讲的是情侣或夫妻的相处之道。并且觉得作者说这本书适用于所有的亲密关系有点夸大其词。
这次重读之后发现这本书讲的并不是情侣或夫妻的相处之道,而是如何与自己相处。
一个人只有与自己相处融洽了才有可能与别人相处融洽,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无法认识接纳自己,与自己好好相处,好好爱自己,那么你是无法好好的去爱你的爱人或亲人的。
拿争吵这件事来说明。争吵之所以会发生和持续下去,是因为双方都竭尽全力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坦白讲,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多时候能吵得起来,并没有一方是完全无辜的。之所以要全力维护自己的立场不是因为好胜,只是我们想极力去隐藏那个糟糕到想踹两脚的自己,为了遮丑不遗余力。而当你接纳了这样糟糕的自己,可以坦然面对,吵架的内在动机就消失了,很多架也就吵不起来了。
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争吵中的一方自怨自艾的说:“我不是生你的气,我是生我自己的气”。我觉得这不是信口开河,我相信这个人是认真的,发自内心的表达。我们暴怒,只是没能够和自己好好相处罢了。而遭遇你的暴怒的对方真的是无辜躺枪。
到此,我觉得不管是亲密关系,还是你的人生,要幸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与自己好好相处、爱自己、最终可以好好的做自己。成为你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既然问题产生了:如何做自己?
这是个哲学问题还是个心理学问题?
不重要。
我会用书上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愿意,我愿意和你一起去探索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