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九:
原文:文子曰:夫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志弱者柔毳安静,藏于不取(敢),行于不能,澹然无为,动不失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託(托)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刚,力无不胜,敌无不凌,应化揆时,莫能害之。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柔即刚,积弱即强,观其所积,以知存亡。强胜不若己者,至于若己者而格,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故“兵强即灭,木强则折。”革强而裂,齿坚于舌而先毙,故“柔弱者生之幹也,坚强者死之徒也。”先唱者穷之路,后唱者达之原。夫执道以耦变,先亦制后,后亦制先,何即?不失所以制人,人亦不能制也。所谓先后,调其数而合其时,时之变则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日迴月周,时不与人遊,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贵寸之阴,难得而易失。故圣人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守清道,拘雌节,因循而应变,常后而不先,柔弱以静,安徐以定,功大靡坚,不能与争也。
注释:文子认为:得道之人,能够坚守雌道,从而守柔、守弱、守小、守卑贱,但是实际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强大,其内心始终能够保持清静无为状态,因此应对任何外在变化都可以适宜得当。心志保持柔弱状态,则身心都可以安静平易,而行藏不显露目的,则可以示人以不敢之意,行动犹犹豫豫的样子,就示人以不能之态,而身心内外虽然都是无所希冀无欲无求的样子,可是一旦行动起来却能够符合时节,这是行道之人的雌道。所以老子说“尊贵一定是从卑贱之处开始努力,高高在上一定是从低下的根基逐渐累积而来。”从最微小之处不断累积,直至可以包含大,在中心机要之处,可以控制和掌握外部事物,以柔弱的积累慢慢风化刚强,没有不可以战胜的事物,没有不可以压制的敌人,做到了雌道,就可以在应对和归化万事万物时,不失其时势,也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他的。希望达到刚的目的一定要保持柔的本性,希望达到强的目标一定要通过示弱保持渐强的转化过程,慢慢累积柔可成刚,弱可以变强,仔细观察事物的本源和极至的过程,就可以知道存亡之道。强者虽然可以战胜不如自己的敌人,但是遇到力量相当的人就只能打成平手,而柔弱的人如果能够战胜强于自己的人,那么他的力量和发展将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穷兵黩武一定会招致毁灭,树木随意生长遇到大风就会折断。”皮革虽然坚韧总是会被撕裂,牙齿比舌头坚固也总是会先被损害,因此老子说:“柔弱是获得生存的基干,坚强是导致死亡的道路。”首先提出倡议的人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而随后附和倡议的人通常可以随机应变。如果掌握了大道就可以以静制动,从而善于应对各种变化,先行可以制约后进,后发也可以平衡先行,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不失去大道这个根本,就可以动静有据,进退随时,这样就可以不失所以制人的根本,同时也没有什么可以被他人所制约的了。所谓的先行和后进,不过是得道之人顺应天道之时势,可以通过调整自我的状态来符合大道运行的规律和趋势,遇到有利时机时一定不能耽误,应该立刻跟随大道而动,而不知道和时势的人,先行通常都会跑得太过了,后进通常又会来不及赶上恰当的时机,你看那日月不停的运转,真是时不我待啊,所以圣人不看重珍贵的宝玉,却珍惜短暂难得的时机,这是因为时机稍纵即逝,非常难以把握,而时机又很容易一失不再重来,所以是如此的珍贵。因此圣人善于观察大道运行的规律和趋势,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努力运作成功,凭借不可阻挡的大道运行趋势建立显赫的功劳,谨守清静无为之道,以柔弱不敢先之常态,因时势变迁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总是运用以后制先的方法,以柔弱清静的心态,安定而和缓的推进教化的功效,不断成就大功,攻克坚强,天下没有什么可以与圣人相争的。
有言:雌道,与时消息。
得道之人,知雄节、守雌道而清静无为,意专注、贵精诚而厚德积福,能够循大道,顺天时,辨地理,观人事,知止而中庸,存位而守职。其于时势之未至,则知雄而守雌,强示以弱,刚持以柔,先敬以后,然后能大积于小,贵累于贱,尊基于卑,于是其大,不失其所以制人之道,而其小,亦可不失欢爱于大敌强邻,此则自全之道而必大之途也。
而一俟时机之来临,圣人则必与时俱进,如闻鼓而动也,与天谐其阳,如鸣金而止也,与地和其阴,节制度数不失其当,规矩准绳不失其则,于是能够成功克难者,以其应于天而顺于人也。所以圣人明道顺时,善于随时而举事,因资以立功,德泽天下而居高不危,爱人容众而居前不害,故能制人而无制于人,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是故以雌道示于人者,弱小而不失于人,强大而不逼于人。所谓圣人者,自生而能生人,能“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