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仰仗着什么,一个人实际上很难抵挡琐碎之物对他的侵蚀,因为日常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庸、刻板,很多事,每天都要去遭遇,每天都要去重复。海德格尔把这种情况描述为“平均状态”。日复一日,如果无从超越,人就会觉得沉闷、厌倦和无聊。最后惊讶地发现,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新颖,也忘记什么是感动了。而现代社会工具理性膨胀的结果,是人被各种规章制度所统治,日常的生活变成了韦伯所称的“铁笼”,年复一年,如果无从化解,人就会成为铁笼中的困兽,失去内心的敦厚温柔,粗戾和焦躁像疫病一样流行。昨天我想到这两种情况,越想越觉得,其实它们真是问题。可因为人身处其中,又往往容易将其忽略。
你没有权利去扭转别人的生活,但是可以照看好自己的。我在想,那能使人“绽出之生存”、使人摆脱眼界狭隘、感觉迟钝的美好事物都有什么呢?一定有一些是最基本的,缺了它们日子就黯淡无光的。其实早都想过了,无非老生常谈。但午后安静地想和写本身,就是对琐碎之物的一次出逃。何况,不断地体认什么幸福的源泉,能让你更好地维护和守护它们,让它们更多地福泽于你。
似乎无法价值排序,几乎同等重要。
大自然 白天当我在喧闹的街头,看一辆辆车拥堵,听鸣笛声此起彼伏,或者看车流从身边呼啸而过,我常常想快速地逃离,缓慢只会给我带来烦躁。每次过马路的时候我都难以从容,就算绿灯亮了,所有的车都已经停住等待,确定没有危险穿越横道的时候我还是会有点慌张,这时我尤其知道,无论我走在哪里,在哪里生活,那个可以在田野里自由奔跑的乡下丫头都不可能和我完全剥离。我对人工整饬的大片草坪(大连很多)的喜爱远没有对乡野的草木来得热切,公园也是,如果树多的话当然就会好一些。故乡于是就成了永久的眷恋,春天嫩绿的禾苗,秋天金黄的稻谷,池塘的平静,山林的绵延,白鹅优雅的迈步,巧燕轻盈的滑翔……总是想起,并且梦到。当它远离我生活的时候,至少可以通过写回味它们的样子,这让我有所安慰。
我喜欢大海,尤其是风起云涌,白色的浪花从远处翻滚而来不停拍岸的时候。(还应该喜欢崇山峻岭、长河落日、大漠茫茫,可惜我还都没有看过,但想着一定会喜欢。)它和一般的自然美不大一样,溪流琤琮,雾霭飘荡,冬梅吐艳,秋菊扬芳,这些景物一开始就给人以愉悦,而无边的海洋却是首先带给人的是一种震撼,畏惧,但你又实实在在体会到畏惧带给你的是竟然是快感。这是我更偏爱的一种感觉。对动物也是,看动物世界的时候,大型猫科动物最吸引我的目光,像豹子,我就爱看它神秘的眼神和庄肃的表情以及奔跑时无可匹敌的速度。后来我看了康德的一本小册子,我才知道了这就是美学上的崇高。它和一般的自然美不同就在于,后者是涉及到对象的形式,它协调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引人愉快。而前者则无形式的,在数学上具有不可计算,在力学上具有不可征服的特征,因此对人构成一种威胁而成为人们恐惧的对象,但同时,也唤起人的理性和尊严,痛感转化快感。
在所有的自然景观中我尤其喜欢星空,可以用酷爱来形容,我不知道满天的繁星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让我瞬间就沉入宁静。澄澈的蓝天也是最爱的,我是那个时常抬头看天的人。不仅过眼目之福,而是你心中对无限的渴求在仰望的时候得到了回应,好像你的灵魂也被导引向上,你藉对天空的仰望,为自己建立起一个秘密的精神的居所。
书籍 有一本专门谈论阅读的书叫《阅读史》,作者是加拿大的曼古埃尔,晚年患眼疾的博尔赫斯的朗读者,这本书非常有趣。我对书中那些图片印象深刻,图中人物——从耶稣到博尔赫斯,既有往圣先贤、思想巨擘,也有普通无名人氏——无一不在阅读。还有中国刻有文字的龟骨和在叙利亚发现的象形文字写字板,据说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夜阑人静之际,这些照片对我颇有冲击力,仿佛阅读这项一直以来为我所熟知的活动此刻对我来说突然具有了某种“陌生化”的效果,令人不由的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处开始想象,想象人类走过的漫漫光阴中,书籍神奇而伟大的效用,脑海里不由地闪过一句话,一句被我篡改的广告词:“人类失去阅读,世界将会怎样?”
陶潜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黄山谷发现“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查尔斯•兰姆曾描绘过穷人在书摊看书的情景:“这些穷哥们无钱买书,也无钱租书,只能到书摊上偷一点知识——书摊老板眼神冷冰冰的、不住拿嫉恨的眼光瞪着他们,看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肯把书放下。这些人战战兢兢,看一页算一页,时刻都在担心老板发出禁令,然而他们还是不肯定放弃他们那求知的欲望,而要在‘担惊受怕之中寻找一点乐趣’。”济慈在“初读贾普曼翻译的荷马”中有云:“于是我觉得自己像守望着天空的人,一颗新的行星忽然闯入他的视界。”还有从小就熟悉的高尔基的名言: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关于阅读的说法和故事太多了,看到的时候,总有强烈的共鸣。不管我多么平凡,但有一点和他们是共同的,我也是阅读者。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庆幸。“没有阅读,我们活不下去。”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其实也不算夸张,而是对阅读由衷的赞美。
尤其偏爱文学和哲学的阅读。有一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们都认为,只要一个人喜爱文学和哲学,在碎片化生存的时代他依然有望接近于完整。因为人的完整体现是情和理的贯通,诗与思的交融。文学和哲学有它们独有的优势。
文学滋养和照亮人的灵府。就以诗为例,相对于孔子的兴观群怨之说,我更喜欢南朝的钟嵘在其《诗品序》中开篇那段特别经典的话:“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诗歌在这里,被比喻成熠熠生辉的可以照亮天地人的发光体,这是多么伟大美妙的事物啊。有谁没有体验过内心的阴暗和鄙陋?它会让人耽于尘世的纷争,让人放任自己的怨恨与妒忌,但有了文学就不怕了,你读文学,你就在内心点燃了一盏不灭的灯盏,光明会照彻阴影,温暖会驱散荒寒,我们还是可以变得胸境超脱,由内到外地明亮起来。就像大地上有了太阳,草木才得以勃发,万物欣欣向荣,在心魂得到耀明之际,那里也会水草丰美。于是,你能“充满劳绩,但依然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有人说一个民族如果不是宗教的,那么就该是哲学的。其实一个具体的人也是如此。一个人总会有对生命意义探寻的冲动,当他意识到人终有一死觉得无奈、惊恐、荒诞或者虚无时,他就会对生命的目的感到困惑。像我母亲,我记得她兴奋地进行前景的展望时,忽地又冒出一句感喟:“一晃妈都这么大岁数了,一眨眼的功夫,咳,人这一辈子有啥意思呢?!”然后她不说话了,坐在那里发会呆。我想那会,如果她不是在回忆,就是在做一种素朴的关于生命意义的思忖吧,尽管不一定被她明确地感知到。哲学就是帮助人更好地思索生命的,它能解蔽,它坚持价值的重要性,教会人们从宇宙的视角来审视生活,“像一个存在,一个有死者一样去看待事物”,狭小的疆域被冲破了,纷繁的表象被超越了,你得以看到更广阔更真实的世界图景,窥见那永恒的实在,尽管它对你的呈现,也许只是那么一瞬。但有这一瞬,生命的面相就会与众不同。一个世俗化的时代,在瞬息流变的现实中,是哲学让人有静观的耐力,有坚持的从容,有一份定力和底气。而思,本身就是让人愉悦的。
你可以不伟大,但是要知道什么是伟大。哲学家就是“伟大”一词的担负者。他们践行着别样的生活方式。尼采在群山间漂泊,梭罗在湖畔边隐居,第欧根尼干脆就长期蜷缩在一只泥桶里,他认为德行才是人间至宝,俗世的财富简直就贱如泥团土块,不值得揪心计较。还有斯宾诺莎,终生都对金钱保持罕见的淡漠。当阿姆斯特丹的富商西蒙· 德·弗里斯请求他接受一千元馈赠的时候,他婉言推辞。富人死后的遗嘱里再次赠予,斯宾诺莎还想推辞,说大自然只需很少就能满足,我也如此。当路易十四也表示要给他丰厚的年金但却暗示一个条件时,斯宾诺莎不卑不亢地回绝了。对比之下,俗世中人,有多少能够活得超脱?口袋很满,心灵很空。到底谁对?也许没有谁对谁错,最终都要死去,不同的是,对于哲学家来说,宏伟的思想并不随着肉身的衰朽而毁灭,穿越漫长的时光和广袤的地域,在人间流传。跟随他们,聆听他们,起码,可以得到让灵魂得到净化。
情意 这里只说狭义上情感,亲情、友谊和爱情。它们各不相同。最先感受的便是亲情了,一啄一饮,一粥一饭,晨昏旦夕,春去秋来,在父母细密的呵护中,小婴孩长大了,她也在深沉的父母之爱中学会了爱。亲情也是最天然的一种感情,我看过一个节目,里面说一个孩子小时候被送人了,送的时候,身上裹着一条毛巾被。很多年了,她睡觉时必须盖着那张毛巾被。我也在电视上看过一些寻亲的故事,父母只有很短暂的和孩子一起生活的经历,但再长的岁月也湮灭不了牵念,再远的距离也阻挡不了相见的夙愿。找到之后,紧紧相拥,幸福地哭泣。一切都是因为神秘的血缘。
慢慢地,长成了少年,她不只有一起长大的发小,她还开始有了同学,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啊。不用说如切如磋,日久生情就够了。她有单纯的眼睛和单纯的心,仿佛整个世界都向她发出了召唤。她回应着召唤,也把心扉无遮无拦地向伙伴敞开,于是她也收获了这个年龄最珍贵的馈赠,它有一个闪亮的名字,叫做友谊。
后来,亲情依旧深沉,友谊已然饱满,但还是觉得缺了什么,有点孤单有点怅惘,好像突然注意到,世界竟有异性这种存在。怦然心动。绝不算计,无须理由,喜欢就是喜欢。羞涩,以疏离表达亲近。无关乎肉体,不在乎得到,只要每天看到就好,白雪般纯洁。继续长大,青春正盛。在人山人海中寻觅,噢,原来你也在这里。眼神缠绕,眼里是火焰。一遍遍地袒露,一次次地倾诉。都变成诗人。身体苏醒,像旷野的春风强劲,似盛夏的暴雨瓢泼。缠绵,不舍昼夜。也有泪水,因为思念、因为争执,因为撼人心扉的欢乐。天地,是多么壮丽啊。是的,因为爱一个人,你爱了整个世界。
再后来,在父母的视线里你越飞越高,你是保护者的角色,你对他们依恋越来越少,心疼越来越多。他们对你呢,心疼没有减少(尽管你一切都很好),依恋开始增多。而朋友,几回回毕业的笙歌唱响,倏忽之间,已是月在青山,人隔天涯。但也无妨,因为真的友谊像茶香悠远,似琴声悠扬,它经得住陈年。你遇到了更多的人,并且还会继续遇到,但那些记忆始终藏在心怀,因着珍爱永不失落。爱情结出了美丽的果实,你经历了怀胎的沉重,经受了分娩的阵痛,迎来你的小孩,他的喊声清脆,他的眼眸清澄。你成为母亲,他做了父亲,围着摇篮,注视或低语,依偎或呢喃,仔仔细细,体会家的滋味。仍旧是一粥一饭,一啄一饮,仍旧是晨昏旦夕,春去秋来,阳光下你的小孩渐渐长大。恋人成了亲人,热情终于收敛,像飞瀑落入碧潭,潭水深幽,因为深幽而沉静。而所有的欢笑和眼泪,所有的一切,其实都不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磨灭的啊,都在心里。
爱,就要深爱,因为微茫的人世,有孤独需要超越。爱,它是打这儿来的,它有很远的来路。
还有什么不可缺少?还要有音乐吧。尼采说得最妙,“没有音乐,生命是个错误。”它感动你,净 化你,蔓延充溢你全部的心境。还应该有电影吧,虽然我看了电影夜里就梦境缭乱,很少看了,但我体会过,那是多么美妙的艺术。
……
送走昨日,迎来今天,日子里太多的庸常,但有了它们,浊心可以荡涤,生活不至于乏味。体味恩遇,幸运,收获不断的惊喜,还可以感动,还能有泪水。走过春天,走在夏季,生命的时节终会响起秋风凛然的脚步,人生转眼即是百年。但有了它们,心神不再因悲观而枯萎,你可以勇敢地走下去了。并且是,慢慢走,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