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兮生我,母兮掬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自己对待最亲近的人,“坏脾气”、不耐心等等的情绪就很容易伴随在旁。在外面我们可以是职场上独当一面、雷厉风行,在人际关系上游刃有余,在日常生活中独立有道。。。可是为何在与父母这些亲近的人相处时,往往很难接受他们所谓的“没有用”、“愚蠢”行为呢?我们现在可以试图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问题,当你很小的时候,重复地问你的父母“为什么西红柿叫番茄,土豆叫马铃薯”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想到多年之后,你长大了,你父母慢慢头发变白了, 行动也变很慢、很笨拙的时候常常问你,“智能机怎么接电话, 存电话号码”这类对于你很愚蠢的问题时,我们不曾理解过彼此,反而对身边亲近的人更加苛刻。
年轻的时候,上大学了之后我们往往很自然的认为,我们终于解放了,自由了。对的,你是去了异地或离开家之后,自己开始安排自己的生活。可是,无尽的挥霍自己的青春,开始和同学朋友泡吧,喝酒到凌晨,约游戏,看剧等等。是在享受青春么,难道不是在过度挥霍自己的身体么,你说还年轻 ,可以承受很多东西,可是你好像忘记了一样东西,父母变成了真正的“留守儿童”在家中,期盼假期孩子的归来。
我有很多很多不好的坏脾气,和朋友在一起反而不会轻易表现,反而是和父母待久了就自然而出。现在想来,真的是自己内心的不成熟,我们不能说不成熟就是不好的,至少现在的我觉得倒不是很坏也不是很好,成长的自然规律慢慢来吧。往往一个人的时候,会给自己很多假如,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是不是结果就不一样了呢?假如我学得一丝一毫的脾气,假如我学得一点点的接人待物的和气,假如我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亲人,是他们懂得我的小脾气,包容我,爱我,抚我。
其实,孩子的一生就像是一部电视剧,没有人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会不急不慢地一集一集每个细节去关注你,孩子的唯一观众一直都是父母。谢谢你们,看了我的前半生,我也会好好做你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世间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暂且等待的,等待有钱,等待有时间,等待有心情,等待有冲动,可是有一件事,偏偏就要趁早,那就是对父母的陪伴。不一定就是每时每刻的陪伴在父母的身旁就叫做陪伴,至少你我在和伴侣,朋友,同学。。。旅行或者做别的事,看到美丽的景,美好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内心是否最深处会想到最爱的人,会想到下一次我想和他们一起分享这美妙的一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