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连线的是一位高二孩子的妈妈,原来初三时候孩子不上学了,暑假在外打工,这位妈妈19年报过实操班之后,通过学习调整之后,孩子回到学校,考入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妈妈认为孩子已经步入正轨,没有继续学习。
妈妈说孩子高一时候想学编导专业,爸爸妈妈不支持。昨天晚上成绩出来四百多分,高一期末是五百多分,孩子哭的不得了。说:妈妈,我上不了本科,四百多分只能上大专,我不想上大专。
院长问你的问题是啥?妈妈说:孩子报艺术班我到底该不该支持?院长回答:我可想问问你们为啥不支持孩子报艺术?妈妈回:我和爸爸都是农民一般打工族,听别人说艺术班有好多不好的一面,所以不想让孩子报。
院长问这位妈妈实操班导师班复训过没有?妈妈说只参加一次,没有复训,院长向妈妈提出了批评,如果一直学习,浸泡成长肯定不一样,院长指出来:不学习的人总在犹豫学不学,报不报?而你开始学习没有坚持到底,没有学透,为啥有的人迷茫这迷茫那,就是因为不学习不成长,现在孩子学习成绩少了一百多分,昨晚上哭成那,让人特别心疼。
不要光听人家说人家说,不要心疼那一点钱,一共也没多少钱,折腾一下浪费的钱都不知道多少了,问来问去,净耽误事,院长也是为了普及更多家长,才收这么少的米。
院长指出:艺术课是孩子上大学的一种途径,学个才艺有啥不好的?别听别人说搞艺术的这不好那不好,走艺术只是上大学的途径,孩子就是不为上学,也应该多学点才艺,无非花钱的事儿,你生他你养他了你不花谁花呀?如果说条件不好了怎么办?条件不好抓紧时间挣钱呀!穷不是理由,经济条件不好也不是理由,你有责任有义务推动家庭的幸福,增加家庭的财务开支。
院长给到三个建议:
第一,调整家长理念,全面支持孩子去上艺术班。这个需要具体指导,也不是说孩子想学啥学啥,挑一个方向,改变家长理念具体指导孩子。
第二,和孩子探讨一下,到底报哪一个艺术方向,孩子愿意还要和高考挂钩,高考有啥孩子还喜欢咱就报啥。
第三,全家人给孩子做一个成绩提升计划,孩子上学了,孩子不是不上,集中注意力把这三件事办了。
搞一个成绩提升计划比较重要,因为艺术生需要艺术类的学习,还有文化课的学习。很多艺术类的学生,最后问题出到文化课上,各个学校通知书拿几个,文化课拉住后腿了。好多艺术生倒霉到文化课成绩不高上。
孩子心里舒服了,成绩也能有所提高,先不要悲观,他能倒退一百多分,就能前进一百多分。家长在孩子学习上要舍得花钱,没有钱了怎么办?全力以赴去挣钱。
从今天开始调整,别在逼孩子了,孩子成绩倒退,想学艺术家长不支持,孩子心里该多难受?所以家长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
为什么记录这篇文章这么详细?因为我的女儿也是高三,成绩一般,开始孩子爸也不愿意让孩子学艺术,说将来受歧视怎么怎么,关键现在拼学习拼不过怎么办?想上大学只能走特长。
所以走不走艺术得根据实际情况,还有孩子的个人意愿相结合。全家齐心协力为了一个目标付出努力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不会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