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上
食物本是动物生存的本质属性,和人一样,动物吃的好不好代表了它们的生活质量高低;和人不一样的是,对于动物来说的高质量食物就和人的高质量食物有所不同。当然世界上动物多少种,食物更是千差万别,每种动物都在适应的栖息地中占据一定生态位,岂能单纯的比较而谈。
以灵长类为例,大多数灵长类动物是昼行性的,并且可以被持续观察,到目前已有的大量研究,都反映出灵长类动物食物的多样性,不仅在营养成分具有多样性,在时空分布属性上也有很高多样性。全世界灵长类目前的种类超过500种,从食物物种数量和种类来比较,确实很难以比较轮高低。
食物对于种群的影响通过2个方面,一方面是动态的,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变化限制了灵长类动物,种群大小也会随着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是静态的,栖息地环境中食物资源本身的属性限制了灵长类动物,在多个地点的对比研究中可以体现出来,有时是种群大小,有时是种群结构。从物种保护的角度出发,食物资源的质量和丰富度和灵长类动物的种群大小有着密切关系。在当下,灵长类都面临着栖息地破碎化、质量下降的大环境,灵长类动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我们如何帮助灵长类动物以实现保护目的都是保护行动中的重要问题。
的确,灵长类通过灵活的行为策略适应栖息地环境,但这种适应性具有一定限度,栖息地质量的急剧下降绝对可以超出灵长类的承受能力,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很不容易,因为他们的栖息地通常很大,生态系统也很复杂,实验室很难严格模拟出野外生存环境,我们很难找出一个阈值用于解释灵长类承受最差环境的能力。从栖息地植物的角度来看,栖息地植物的茎面积,树冠盖度、郁闭度、多样性等都和灵长类的丰度有显著关系(Hanya & Chapman),但是毕竟关系不等于原因,我们还不清楚植物特征对于种群大小的限制机制是什么,植被特征是一方面,同时食物可得性的季节性变化、补偿性食物资源的存在都是关系网络的重要环节。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了叶食性灵长类的生物量与食物资源中的蛋白——纤维比例相关;而果食性灵长类受到食物资源的限制更大,尤其是果实可得性的季节性变化是影响灵长类动物的重要因子,灵长类动物的活动时间分配和活动范围也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
总体来说也可以大致分成2类食物,一类是喜食性食物preferred food,一类是补偿性食物fallback food。喜食性食物是优先选择的食物,只要有动物就会选择,比如高质量的浆果往往都是灵长类最喜爱的食物;补偿性食物则是一种替代性食物,当喜食性食物因为季节变化而消失的时候,灵长类选择补偿性食物作为主要食物。两类食物对灵长类发挥了不同的影响限制作用。我们对动物食物的研究不仅要考虑动物在自然界中取食的量,还需要考虑动物对食物的选择性、食物的季节性以及栖息地本底的植物特征,这里即是考虑动物的适应性,也需要考虑栖息地食物资源的产量及变化。
生态文明中要求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又是以物种作为基础,保护好物种的重要手段就是保护好物种的食物资源,动物吃的好不好与它们的生活质量(物种存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了解动物食物是保护物种的重要理论依据。
2013 Hanya & Chapman. Linking feeding ecology and population abundance: a review of food resource limitation on primates. Ecological Research. 28: 18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