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管理层有个年轻的小姑娘,为人正直可靠,勤奋好学,认真负责……优点很多不一而足,但有一个缺点让人有点无奈:她在和团队成员推心置腹的谈话交流中,经常是简单的附和,基本上不表达自己的立场……员工对她的信任可圈可点,但放任员工的错误思想言论蔓延而不及时制止,确实很被动,也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管理阻力和沟通成本。
先说说“表里不一”拉帮结派的员工。有一些员工在平日的表现和在领导面前的表现有比较大的差异。业绩不高,牢骚不少。在公司会议上,认真发言非常听话,但到了私底下里却变身怪话王子,各种抱怨、谣言、嘲讽,仿佛自己像个哗众取宠的卧底,或者有一些员工在领导面前非常拘谨,不随便说话,但到了私下里却口若悬河,负能量爆棚,有吐不完的槽。这两类人有着共同的爱好,于是走到了一起,互相赋能,互相印证,思想颓废,行为懒散,所有的不如意都缘于公司和客户,但奇怪的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往往却是怀才不遇,在混无可混的时候,共同进退,换个地方伸展拳脚,然后再受挫再抱怨……等待某一天机遇降临或幡然醒悟……
为什么员工在领导面前和背后行为会有差异呢?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人是要区分咱们和他们的。在员工看来,同级别的同事是“咱们”,而领导管理层是“他们”。哪怕是刚毕业的学生,到了一起,也大都会很快地融入群体,无权无势的基层员工这才都是他们自己人。在员工们看来,管理层是一群望而生畏、不讲道理的奇怪的物种。
一个不恰当也不舒服的一个比喻,我们假设一个市场或者企业组织就是一座监狱,把普通员工比作囚徒,把管理层比作看守。这么比可能会让所有的成员感到不舒服——我怎么会是囚徒呢?我怎么会是看守呢?请不要觉得被冒犯了,因为在现实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相对的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在业绩不合格或者犯错被批评时时尤为明显),并且这种状态是随时发生改变的,主管在基层员工面前是看守,而在部门经理面前又变成了囚徒,部门经理在老总面前又变成了囚徒,各级员工的成长晋升也是在一级一级的改变着自己的身份……
看守和囚徒是两种不同心态的人。有些人不会去学习怎么成为看守,于是这些犯人囚徒就会一直是囚徒,而那些能做好囚徒的事又同时愿意去学习怎么成为看守的人就会不断的成长为看守。有些人只是会想办法跟看守搞好关系,但仅仅跟看守搞好关系是没有用的,你自己的能力和业绩不能帮助看守完成他的业绩目标,再上一级的看守自然不会放过你们。另外要是你偷懒不努力却跟看守搞得太亲近,别人反而会歧视和冷落你,你便失去了伙伴,在你靠运气好提升的时候便没有人支持你。
看守和囚徒沟通的时候,囚徒骂监狱怎么办?首先,这说明囚徒没有把你视为代表监狱的看守,或者,他根本不怕你这个看守,因为你给他的印象只是个在看守圈里混日子的囚徒。
无论是真实的监狱还是比喻里的“监狱”,囚徒胡说八道自然是会接受一顿“教育”。这是个关键的原则立场。如果每一级的看守都在温文尔雅的附和犯人而不是旗帜鲜明的“教育”犯人,管理体系的崩塌便近在咫尺。我们比喻中那个最高级别的看守,正是“市场”这个大“监狱”,我们企业里上上下下的这些个“看守和囚徒”,如果不遵循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便会受到最大的惩罚。“企业要在市场上生存”,“生存”这个大“BOSS”是我们所有人的看守,我们每一级的看守,就是把大“BOSS”的想法传递执行到位。而我们每一个“犯人”,就是要想办法做好自己,晋升成“看守”,思想和行为离“BOSS”越近越好。
上述的论调比较偏激,可能不小心撕破了“团队、家人、家文化”温情脉脉的面具,仿佛露出了资本家企业管理凶残冷酷的真面目。但我们每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都扪心自问,企业可以指望客户的理解生存吗?进步不需要努力和付出吗?看守和囚徒沟通的每一句话都是客观真诚坦荡公正无私毫无应付不参杂任何一点私心的吗?既然做不到,不如再真诚一点,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先执行再想办法慢慢理解。简单粗暴,摆明立场,明令禁止,坚决执行。上下同欲者胜,帮助囚徒成长为看守,统一思想群策群力,才是每个看守应该做的。
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
不想当看守的囚徒,不是好朋友。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