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儿玩pvc的小软积木,她基本不会。教她玩吧,对我有难度,可这东西还真挺简单的。若是以前,要么我就示范一下,要么就藏起来,免得小朋友不会玩一直骚扰我。因为我算是典型的没耐心,似乎得改变一下:
看,像这样,把小积木放在垫子上,牙齿对齐,轻轻压下去,可以了。你来试试……
女儿按我说的做了,成功了一次,她很高兴。
妈妈,你看。她说。
我看见了,你拼好了一块。
在这件小事中,我用了一点行为塑造的方法。先把目标行为,玩积木,分解成几个很具体又简单的小步骤,当她能够做到之后,再给予小小的奖励,关注和口头鼓励。以前但凡涉及到肢体动作的问题,我都没办法教她,因为没有信心。这一次塑造的小小胜利,倒是给我了新的视角,从今后可以开始新的努力。
总体上,我陪女儿的时候,是有耐心多了。17年,陪她上过无数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台阶,18年,陪她坐过无数次电扶梯,看过无数次鱼、兔子、乌龟、狗狗和猫咪。我为她花了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我也感觉到安静和滋养。
做陪读妈妈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即便正念,也会瞬间暴怒,一下就破功了。若是追剧就更不耐烦,若什么都不做,发现不知不觉间开始了抠鼻屎、抠脚、撸头发。始终对陪读有些抵触。
在时间的流逝之中,在虚空中安住,对我来说是有些不容易的。
总体上,对小小孩有耐心,会比对大孩子有耐心,容易得多。我们更容易理解和包容小小孩的无能,比如手部动作还不够精细等。
但大孩子的错误就不太容易被原谅,很容易被归结于粗心、不专注等品质方面的问题。有一阵子,一年级数学题里有一连串“=”的算术题,儿子不明白,我也讲不透。智商受到了碾压,烦躁不已。
终于安抚了自己的情绪,想到可以借用天平的两端相等而又可以放不同东西,以及拿着同样的钱去超市可以买到不同的东西的例子,耐着性子跟他解释过一番。后来不知怎么的,孩子在学校被教会了,谢天谢地。感觉智商和情商都根本不够用。
所以,我猜,有耐心的人,大致更了解逻辑的过程,能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也比较善于表达,以及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想起一个参加武术比赛的女孩子告诉我的,我没有耐心去教会别人武术的动作,那个很难。我们当时都以为,这是因为我们不能容忍别人表现得不完美。现在看来,有耐心的人似乎更不容易把别人的错误当作愚蠢或不完美,那真的只是学习的机会。
今天在小区遇到一个阿姨,她说,你们这代人真有福气。
我说,哈?
她说,你们可以生两个啊。
呵呵。
作为一个时常觉得耐心被狗吃了、爱心耗竭的成年人,其实我常常会觉得很苦涩,也非常想要不负责任不较真。但被时光打磨之后,光把自己的缺乏耐心归因于没有得到过有耐心的培育,是远远不够的。
我想,描绘出有耐心的样子,终有一天,我也会成为那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