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快要过完,学校就要开学了。这会儿无数中学生的状态是:要么拼命赶工做暑期作业、要么拼命赶在开学前再捞一把玩爽。
这表明现在现在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能逃避一会儿是一会儿。
孩子们这样厌学的不得了,这是怎么了呢?
1)孩子们对于学习有心理上的过量感。
a.学校教育对于孩子学习兴趣的摧残。
人是怎么对一件事产生厌恶感的?
过量了。
就像吃红烧肉一样,让你天天吃,一天三顿吃,你也会受不了的。
反观现在学校里的好多老师们,上课讲什么都要跟考试挂钩。凡是考试考的重点讲,凡是考试不考的一带而过或者直接略过。
孩子们上初中开始就一直这样接受学习,到了初三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高中更是如此,几年下来都在讲考试。
这还不算,考试还一直要竞争排名,期中期末大考外,还有各种月考、周测,学校以为这样可以激励到学生。但是让人一直感觉处在竞赛场里,不停地pk,谁都要崩溃的。
另外,作业也是个大问题。每个老师都布置作业时说不多,就个把小时时间而已。
可是五科加起来就得五个小时左右,孩子从每天放学回家、吃点东西,然后六七点钟就得开始疲于奔命于写作业,很多孩子习惯做作业甚至做到凌晨的。
除此之外,孩子还得额外腾时间上补习班参加补习,好多孩子周末跟赶场子似的,在各个补习班穿梭往返,没有多少自己的业余空隙时间的。
如此这般,孩子们被折腾的如此疲惫,能不容易产生知识厌恶感吗?
沪上知名教育专家陈默老师一直痛批学校教学对孩子们的折磨,她强调道: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的职业价值更应该是想方设法诱导孩子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到其中。
作为语文老师,你能不能让孩子觉得文字可以打动人心,可以净化心灵、产生美感的?
作为化学老师,你能不能让孩子感觉到这门学科就像变戏法似的有意思?
b.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学习兴趣的消耗。
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疲惫了一天,回到家本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下。没想到,家庭成为了学校对于学习兴趣摧残的第二战场。父母们要么不讲话,要么讲话一百句话九十九句都离不开学习。
反正父母眼中,你一天到晚横竖都得要去学习。这让很多孩子避之不及,实在受不了。
这就造成很多孩子跟父母起冲突争吵,有的孩子一回家就关上自己房门,拒绝跟父母谈话沟通,一谈话就要吼起来。家庭关系产生矛盾变得紧张,亲子冲突不断。
即使有的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那也是外在动力造成的,内在动力缺失严重。我们都知道人只有内在有学习动力才最持久最长远。
让人感觉很悲哀地是,每年高三填志愿,很多孩子都跑来问我:老师我应该学什么专业好。他们都想考好大学,然后至于去好大学具体学什么不知道。
一个孩子高中三年下来,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都是别人在后面推他,他没有太多内在动力的。
陈默老师说她这么多年只见过一个因为自己亲爱的爷爷因为意外死在手术台上而想做医生的孩子,他不在乎学习成绩高低,只在乎如何努力才能更有机会成功,其他就没再见过这样的案例了,可悲可叹。
2)“无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高境界。
我们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投入太多心力,操心太多。反而很多时候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叛逆,学习越来越不好。
首先家长需要克制自己,需要少作为。
孩子放学回家要尽量避开学习话题,他们在学校里被老师们唠叨了一天学习,紧张兮兮地面临各种应试考验,回到家就是想要多点歇息放松调整。但是家庭里反而是被强调学习最多的地方。
家长们需要调整自己心态,改变教育孩子的认知,如果你对学习功利心思太重,即使嘴上不说,孩子也容易感觉到的。孩子回到家可以跟孩子沟通的生活话题不要太多了,帮助孩子释放学习的压力感紧张感,避免一直纠结在学习之上。
其次,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作为父母,你自己对于学习很重视,不断花时间去读书学习,不用你说,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样很容易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孩子内在的求知欲,甚至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学习问题,那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很多父母宁愿每年花钱好几万扔到补习班,也不愿意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注重诱导培养孩子内在学习兴趣,你说这到底是明智还是不明智呢?
总之一句话,家长们要做诱导孩子学习兴趣的真正帮手,而不是摧残孩子学习兴趣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