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件事情让我心不安。
第一,自从那天晚上不小心跟着婆婆看了下电视剧,这下就开始沉迷起来。司机大哥说他有VIP,这下我是上下班来回坐车也开始追剧。最近几天总是忍不住熬夜看,午休时间也看,坐在出租车上,这一熬,不得了。昨天早上一起来就感觉面容憔悴,精神大不如前,而且反应迟钝,办公思路都不清晰了。昨天中午还是看了电视剧,只是稍微眯了一会。到了晚上坐车,我再用司机大哥的手机追剧的时候,我就感觉很难受,晕车,想吐。我感觉:这是身体在提醒我,追剧追过头了。所以,我摁了手机,老老实实在车上眯着,晚上跟着娃早早睡觉。今天早上再起来,就感觉神清气爽,不再似那般疲惫了。再坐在车上,我想起了那句话:熬夜就像是熬油点灯。看来,凡事不能过于沉迷,要适可而止。像看电视,电视台是每日两集地播,有片头片尾还有广告插播,这个节奏相对比较合适。而有了网络以后,这不带广告不带片头片尾熬夜不间断地连续追剧,不是好事。
还有一件事,每次各种育儿公众号上推荐的书籍或者玩具等,我都极容易入坑。而且这种推荐的东西一般都不便宜,我这为数不多的工资基本都被上缴到公号博主那去了。最近又看到工资入账,同时又看到好几样让我心动的推荐,牛听听、彩虹积木、磁力片、大猫分级、指读发声书。每一个推荐都极其诚恳,大有一种错过这村就没这店的架势,我一没忍住,咬咬牙,又下手了五六百块的发声书。可是,看着那为数不多的工资余额,想想要还的贷款,想想娃最近还有新的玩具。我又反反复复地想了好久,终于决定今天申请退款。这申请一提交,我瞬间感觉轻松多了。世间好货千千万,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添置,娃这精力也有限,亲子陪伴、言传身教这些都更重要,我不能只眼盯着那些辅助工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再有就是,小妹的工作因为双减受影响了。我想了想,她目前找工作,基本就是两个思路:一是根据已经具有的经验和能力,找类似的工作,比如:去培训机构做教务、去学校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二是必须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来长远立足,比如:学个编程、会计、数据分析师。
如果将来想靠自己的能力生活,这两条路必须二选一,而且,每条路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要有决心,有勇气,有毅力。
第一条路,靠既定经验的。
比如说做教务,这基本是根据你以前的经验就行,只需要多了解应聘信息,准备相关应聘资料,通过面试基本就可以上岗了。
比如说做老师,最简单最起码的,需要准备基本的应聘资料,需要准备试讲。如果只在私立学校干,基本上应聘上就算完了。再往上走,可能需要考教师资格证,或者考教师编制。
比如说考公务员,那最起码需要报名备考。
但是,这种类型的考试有个捷径,就是可以报培训班,扎扎实实跟着培训课程走,一般问题不大。如果通过这种考试走上工作岗位,基本上职业生涯也就确定了。
第二条路,重新学个技术,另找工作。这个技术培训,首先得攻坚克难,得准备好接受培训的各种考核淘汰,坚持到底,才有可能将来用于实践。其次,将来重新找工作,没有实战经验,要做好一开始被拒绝的心理预期。经过考核面试才可能上岗试用,如果走到这里,能认真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在这个行业立足了。
我个人觉得,第一条路要比第二条路容易得多。
这个社会,不想跟人打交道,那是不可能的。
万事开头难,有些工作啊,你一开始可能不太适应,感觉似乎不喜欢。但是啊,到一定程度,或许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这必须得有个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感觉到的。人啊,感觉固然重要,但是,在社会上立足,大家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靠自己的喜好和感觉来做事的。不然,都靠感觉,哪有人愿意天天去工地或者去当农民,对吧?
人在受了挫折,短暂的消沉和躲避都是正常的。但是,得给自己规定个期限,只有真正开始做其他的事情,身体忙起来了,才有可能做出改变。只靠窝在家里看手机,那带来的短暂欢愉终究会让人更加空虚、烦躁,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宝贵的时间。
勇敢地走出去,身体和精神,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身体的忙碌会带来更长久更充实的快乐!
珍爱生命,远离游戏;走出家门,海阔天空!
总体来说,要让自己心安,凡事必须有所节制,要有自律,不能冲动,不能疯狂,要有个限度。比如,看电视,一晚上看两集就好,睡觉不能太晚熬夜。比如,给娃买东西,每月只能买一次,要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好的产品出现。
世界变化太快,只有卡上有余额才会让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