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暑期训练营招生的时间,总是会接到希望参加训练营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学会听话的,不再叛逆的等等看似很合理的要求,更有甚者直接提要求让孩子哭一场的训练;看来受鸡汤影响很深呀。其实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训练,狼哥还是要对孩子做一个全面综合的了解,家长意见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于往往都不是真正的问题根源。教会孩子做一个有担当、有秩序、有大爱、有素养的人,知道什么年龄、什么时间、什么角色应该做什么,远比痛哭流涕的感谢一下父母有意义吧。所以,有很多时候,作为家长,我们要反思,我们真的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吗?还是为了自己的一种虚荣或者满足感?权威感?
记得之前分享过一个案例,昨天,有位队员家长跟我说,他有一朋友着急想见我,说自己12岁的孩子和她打了一架,想带着孩子过来聊聊,怎么让孩子认错?(这目标,这理由,狼哥表示懵了,俺要不要见,如果见的话岂不是要忍不住教育一下这位家长?)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关于孩子和母亲发生冲突,先不管冲突到什么程度,至少作为母亲要反思,孩子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当然,这里边可不是没有父亲的事,大家一起反思)。这是第一:事件思考的方向。
其次就是解决的方向,孩子母亲上来就要求,孩子怎么向家长道歉?切!把孩子养成这样?!作为家长,还好意思让孩子给自己道歉??
最近收到很多无理的要求,都显示出了作为家长的应急性教育,也就是不出事就不管,一出事就想找个立即能把这个事情解决的方法。事情的发生,看似偶然,实是必然。教育和时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一个教育的行为需要马上看到效果,那么很容易就会违背规律,不能给孩子时间接受,自我消化和自我调整的。就事论事的教育表表面看好像有了效果,却是把问题压下去了。
大凡孩子感觉到的,有压力的教育,或者父母感受到的无效的教育,都是来自于对时间的错误认知。急和快,用在教育的领域常适得其反。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时时反思,所有孩子成长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我们,多问问自己,我们做的如何?你给过孩子想要的吗?或者你给的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此文送给应急型家人,算作夏日清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