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允许某个人独自存活在世界上了,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要跟别人扯上些联系,这个联系,
也许是你去逛街,看中的一件衣服刚好被另一个人也相中了,可是服务员告诉你们,不好意思这件衣服只剩一件了,这时你俩中必须有一个做出让步;
也许是好不容易盼到放假可以回家了,可是你去公交站才发现今天到你家的公交没有发车,这时你就和旁边同样等公交的人商量,要不咱们拼车吧?
也许是周末你打扮的美美哒计划和朋友一起吃饭看电影,结果去吃饭了发现没空座,可是电影又不能耽误,你不得不和别人拼桌。
这些都是生活中不可预见的联系,这些联系都会让我们真切的体验到活着的真实,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期而然的惊喜和出其不意的麻烦。
02.
除了不可预见的联系之外,更多的是每天每刻真实相处的联系,比如和父母,和兄弟姐妹,和老师,和朋友,和同事,和同学,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都在长期或者一定时期内密切发生。
这样的联系看似密切,却经常因为距离产生美的原因,而产生一些矛盾和误解,比如你时常会觉得跟张三完全无法交流,又觉得李四的行为极度不可理喻,或者觉得和王五待在同一空间时刻会爆炸。
有时候我们也不愿意跟这些人多联系,只是没办法,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因为我们和这些人的生活太“密切”。密切到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得不见。
这种时候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都是莫不搭理,选择一种假装亲密的行为去维持一段关系,或者自己生闷气,可是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越来越生气。
03.
既然不得不相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你和别人之间的不愉快呢?
前几天看了一本书《我的情绪为什么总被他人左右》,其实有时候真的不是和别人相处不愉快,而是你的情绪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期许,或者事情的发展没有按照你的意愿发展,情绪便出来作祟了。
正如书中提到的【ABC情绪法】,其中A是引发我们情绪的事件,B是我们对它的观点、看法,C是结果,也就是我们的情绪。
我们时常因为一些事情而感到不愉悦、纳闷、暴躁,这是情绪C;
我们传统的思维都认为是A,这个事件本身而引发我们的情绪,所以我们去改变A,调整A,埋怨A;
却很少有人会思考B我们自己的看法,其实你仔细想一下不难得出,B才是那个确切引导我们情绪的因素。
04.
就比如周末放假了,老师让你一大早就去办公室帮忙整理资料,一想到大家在周末的晨光中酣睡如泥,你的内心就开始拒绝了,可是在老师面前又不愿意轻易说“不”,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如果这时你的想法是,【老师真讨厌干嘛要找我,大家睡的真舒服好羡慕,我运气真不好为什么偏偏是我,】那你这一天一定过得愁眉不展黯然神伤,还得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被老师看穿,消极悲观搞得一天工作也没有完成。
可是若你想的是,【老师好看重我呀,那么多人偏偏找了我,我又可以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了,我终于告别被窝行动起来了,】结果你发现这个周末过得特别充实,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见识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老师也对你更加欣赏,把你奖学金的事情记在了心上。
同一个事件A,因为自己的看法B不同,产生的结果C也大相径庭。
05.
和别人的相处也是这样的,首先学会放下有色眼镜,撕下给别人贴的标签,每当察觉自己情绪有波动了,要先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反应过激情绪激动了?能这样思考,接下来的麻烦就减少了一半,
然后再换位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做的不是的地方,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了解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取舍才能衡量双方共同的满意最大值。
实在不行就反过来思考,比如你决定不跟这个人再相处了又会怎么样?能承受的最大损失是什么,又或者这样做是不是塞翁失马。
总之,你的情绪,决定了你生活的质量。
活得越理性,才能活得越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