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弗莱就要来了,我想。我等了二十年,现在他就要来了。”
在一年前看完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跟随这个男人的脚步,看着他用自己的双脚几乎横跨了整个英格兰,花费87天,走了整整627英里,只为见到已经得了癌症的昔日一起工作的好友,几乎被这个男人的毅力和坚持所折服。无论这一路上他忍受了怎样的不解与讽刺,同时又收获了怎样的支持与理解,他都埋着头走自己的路,一直坚信着当他用自己的双脚走完这段旅程时,圭妮也会逐渐好转起来。
人一旦有了信念,就有了想要相信的事物,就能为自己找个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哈罗德的信念,就是圭妮;而圭妮的信念,也是哈罗德。
这个身患重病住在养老院里的女人,在等待哈罗德来看望她的同时,也在颤颤巍巍地拿起笔谱写出一起自己的朝圣。其实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人们以为的行走才能算作是上路旅行,即使躺在床上,像圭妮一样,也依然可以完成一次属于我们自己的旅行。
如果说哈罗德的朝圣是一场突破自我的旅途,那么圭妮的朝圣就是一场回首仰望过去的盛典。哈罗德和圭妮,这两个已经到了垂暮之年的老伙伴,即便他们的肉体都已经走完了某一段旅程,到达了某个称之为终点的地方。但与此同时,他们亦是在开启另一段崭新的旅程。就像圭妮所说的,人到达终点时,只能这么做,要选择重新开始。
这本书里教会了我太多的东西,圭妮就像我们大多数人,遇到不好的事情会本能地选择逃避。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太多,甚至可以说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在浩浩荡荡的生活潮流中艰难而平凡地生活着,平凡而脆弱。生活总是会时不时地提醒我们自身的脆弱,但之后我们不得不继续习以为常地过活,继续以为自己无坚不摧。想象那些和我们一样的人,也就不会再感到孤单,就会发现你个人的悲痛没那么重大,也不特殊。我们都只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另一个伤心人,悲伤总会过去,我们也会焕然一新。到那时我们自己会意识到原来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生活也就好过得多。
看着圭妮这一路走来的脚印,让我明白其实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夜成就的,有时并不是你马不停蹄就能到达目的地,即使你的旅程只是坐着不动,默默等待。偶尔你得在小道上驻足,欣赏风景,看窗外的云朵和大树,得看看以前不曾看过的东西。不再执着于自己,去看一看我们所处的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现很多事物并不总以消失的方式终结,也不会总以突然出现的方式开始。我们都总以为会有一个时间说再见,但往往在你回过神来之前很多事物都已消失。
就像在我看来需要达到很多条件才能称作的幸福其实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母亲唱歌伴我跳舞,也可以是父亲拉起我的手来保护我的安全,但都是这么微小而平实的东西,而我错把它当作普通,视而不见。我们预期幸福会敲锣打鼓伴着迹象地到来,但它却会无声无息地敲开你家的房门。就像不经意间一抹上扬的微笑,和微微撒下的一道散落的阳光。
我们要学会对现在知足。
而在最后,圭妮最终等来了哈罗德.弗莱,也在几张写满看不清字的纸上完成了自己的旅途。圭妮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做出的改变,让她偿还了几乎背负了一生的愧疚与歉意。任何人都可以改变,而改变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太迟。即使改变了之后的人生旅途不会一帆风顺,即使改变了过后仍然会犯错,但相信最终一定会从错误中找到属于我们的那条正确的道路。
要知道,我们的朝圣,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