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不足,不敢张扬
嘲讽冷落,不该上心
往后余生,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这来自我同学自嘲。但我知道,我们都不是这样的人,我们不甘安于现状,坦然面对不公,有自己清晰的目标,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又在慢慢沉淀自己,不会总是锋芒毕露。
他还说“越长大越不知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了,读了十多年书,知识在见长,思考的方式在不断纵向横向拓展,但也在慢慢在缩小人际网,你所拥有一些你的原则,这些人家以为是你自视清高,而这样的价值观也总是和社会的“人情世故”处处碰壁”。
我同意他的说法,但是我想:往后余生,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不要被余生所剩下的时光波浪推着走,要给自己留一段空白期来回望自己内心最真切的想法。
随着自己的人生阅历不断增长,自己有了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原则,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难道我们要像那些“喷子”一样吗?每当面对一些新颖的时事新闻和公众号立即反映推出的推文,我想表示:我不想站队,因为我认为当我们表态支持哪种观点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放弃了选择和思考能力,而主导我们的更多是情绪化和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这是一种极度可怕的“意淫”。
张牙舞爪者,皆为可怜人,因为内里无物,所以外露喧嚣,很大一部分的“喷子”“盲从者”如是。
往后余生,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
某一天当父母开始双鬓斑白,记忆衰退,步履蹒跚时,你不会对他们抱怨挑剔,你会不离不弃的照顾双亲,为他们做饭洗脚。
我觉得学生时代的我们还有假期陪伴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放下不安分的手机,和他们谈谈心或者做一顿饭。我们总相信来日方长,以为晚一点,在晚一点,下次还有下一次,相信自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来从容尽孝。
可是见一次就少一次,父母的爱就是一场难以体面的退出,爱有多深,方寸就有多乱,不然为什么我们每一次回家父母嘴里总是叨唠着:人老啦,总是边忙活边忘事。
余生,父母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了。我们身边至亲的人也是,或者我们难以说出“我爱你”三个字,但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总让我们惦挂,相互搀扶走下去。
提到青春,你会想到什么?是和三两朋友“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或是“当时年少春衫薄,鲜衣怒马碧玉刀?还是”年少的恋情炙热的胸膛、飞扬的眉?又或者是喜欢一个人时的义无反顾?
朋友,一个真正有故事的人,却很少在彼此的朋友圈瞎矫情。他们总是调侃我,有时候对你沉默并不是代表我不不明白,而是我太明白怎么回事了。
我懂得,因为“水深而无声,情真而无语”,毕竟青春时我们有过“曾无畏无惧 无所谓失败,当时看见彩虹就笑开 一无窒碍在胸怀”的回忆。
珍惜经过时间大浪淘沙刷选出的朋友,他们或许不像曾经那样,什么事都对你畅所欲言,但情谊依旧鲜活,依旧如初爱。
往后余生,我想读点书,多去外面走走。
上了大学,专业课的老师都会说一句类似的话,今后的岁月你们要一如既往热爱文学,多去走走要使生活成为完全的“人的生活”。
我想人都是需要拥有一些生活之外的东西,这种东西不会给我们带来物质的享受,但是它会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力量和安宁,它能够超越荣誉功利,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止住我们精神的颓废与消沉。这种东西是精神力,来自你日常的阅读与经历,能够帮助你在远近之间,安顿自身。
往后余生,做好自己,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做一个有理性和独立精神的人,做一个明是非、知善恶、懂感恩,有正义感和富有同情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