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梅庵忆语》是晚明大才子冒辟疆专门悼念董小宛的书。可是在开头,冒念兹在兹的却是陈圆圆,说她“如孤鸾之在烟雾”,“如芳兰之在幽谷”。
其实,开始冒辟疆要娶的人就是陈圆圆,而且两人先有婚誓,后来因为陈被掠,万分惆怅又遇佳人董小宛,便成另一段佳话。
清人张贵胜《遣愁集》里有一个故事,谢太傅想娶妾,让侄子去做他夫人的工作,并用《关雎》《蟊斯》等去说服,夫人问,这两首诗是谁写的?侄子说周公。夫人说,周公是男子,周姥撰诗,当无是语。当真妙语,哈哈~让人不觉莞尔。
涨潮在《幽梦影》里说“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地上文章”。
宋大学者宋濂的老师,吴莱曾说,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奇山异水,未必能文章,纵能,亦是小儿女语。
孔子曾制琴谱《猗兰操》,又名《幽兰》,曲中有“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之语。
这个缘起在《孔子家语》里有记载。孔子周游列国,途经幽谷,见兰草茂盛而独香,不禁喟叹:兰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操琴构思,创制此曲。
原来年少读书,喜欢诗词歌赋,清谈文章那些绮丽的字句,慢慢的人生有了一些阅历,就想去了解这些文字之后的人,他们的人生,历史背景。才发现,还真是不经历一些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比如,最近读魏晋南北朝史,《晋书》,才知道那个乱世竟至如此,战争此起彼伏,人们朝不保夕,只能寄寓文字。喜欢《世说新语》,曾经在一个暑假手抄录一遍,也喜欢后来的清言,发现都是乱世之作。
《幽梦影》是清初,《娑罗馆清言》是晚明,《世说新语》是南朝,写写闲花逸草,美人云朵,以遣心性。
另,《东坡志林》也好看,因为东坡旷达,天份文采又高,涉笔成趣。
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也是有趣的一本书。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无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写成。
此书对南宋偏安江左深为不满,对秦桧乞和误国多有抨击,对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记载,可与史相互参证。
其中有一个禅师的大白话诗《兄弟偈》: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语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兄弟?
全诗平易直白,不知为何,读到“一回相见一回老”,让我心惊。
读一本闲书,作者说外婆家村子里死了猫会都集中挂在一棵池塘边的老树上,层层叠叠的死猫让孩子心生畏惧之心。
那时,闹饥荒人们吃草根树皮也不会吃死掉的猫,民间流传猫是上天所派。
五代杜光庭《录异记》里有,十八姨去民间教育百姓但行好事,莫为非作歹,否则会令猫儿巡检。十八姨是老虎变得。
人生总有一个阶段喜欢僧家智语,可是读的多了又觉得厌烦。读《古尊宿语录》,《碧岩录》,《禅是一枝花》,读的通畅还好,读不懂的机锋让人干着急。
后来在一本笔记小说里看一个皇帝问和尚从哪里来,他答,从来处来,帝大怒,胖揍一顿打出去,哈,竟也觉得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