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一季是这个节目的萌芽期,刚开播的时候,我并没有很及时地追,算是很幸运地从第一季的中途才开始看,顺理成章地避开前期没意思的发言,径直看到水平较高的对决部分。
如今第三季《奇葩说》已经收官,主页菌也从一个路人变成向朋友们不遗余力安利这个节目的忠实粉丝,而懒惰如我居然也想来写几点喜欢看奇葩说的原因,这真是我爱它的表现了。
论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可能因为自己是在大学时打过两年辩论的业余三辩,总觉得奇葩说的题目比大学辩论场上的题目要接地气的多,更像表演赛用题,有趣、亲切、代入感强,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有泪可落。
有时我们想要从辩论中寻找出一件事情的答案,事实证明那应该是徒劳。因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这些困境并不是有标准答案的高考试题,人性的多元造成选择的多样,也带来奇葩说讨论这些题目的意义。
很多时候,辩题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人都会有摇摆不定的瞬间,但是辩论场上正反方的赛制设置给了我们一个强制性的环境来切割立场,于是我们开始站在自己选择的一方思考这种行动与抉择的原因和后果。选手和导师们也会以决然对立的方式说服你他们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你看见节目里红蓝键犹豫不定,你自己也会跟着犹疑——
我应该支持正方么?
不,反方说的也很有道理。
于是直到结束我们可能都还在怀疑自己的立场是否正确,更有可能本来自己立场坚定,听完以后反而更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方。
帕斯卡尔说啊,“人是能够思想的苇草”,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如果不是本身对其中一方怀有尤为坚定的信念,也许很多人在听辩论的时候,其实也像苇草一样,不过是一株朝着正反双方交替摇摆的苇草,这一点从场上观众投票的结果,以及第三轮的赛制(根据跑票量决定1v1胜负)就能看出来,不言而喻。
与其说这是以票数为重量,看跷跷板的高低交替,不如说,这是以一个点为中心,正方和反方不过是在向着相反方向发出射线,这些射线铺展交织,但总有重合的部分,也总有退让和承认的部分。
辩手们不是经常说嘛,我承认您方的所有立场,可是——
每一个突转的可是,每一次二排选手的补充发言,都会提出一个全新的角度,给我们想像问题的更多可能。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可能性?
负责筛选题目的制作团队平均年龄24岁,这决定了年轻而敢于尝试的她们会结合网络数据来挑选最值得讨论的题目,并保证趣味性和哲理性题目的配比。场上的辩手的年龄从20+到40+,如果说3年是一个代沟,他们成功地跨越了N个代沟。辩手涉及的行业广泛,有媒体人、音乐人、剧作家、警察、记者等等,不胜枚举。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举例论证中,展示了生活的无数可能性,他们会放大生命中的酸甜苦辣,也会实打实地说普遍经历过的求职坎坷、感情曲折。
他们将这些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揉到发言里让你看,看出个与众不同、醍醐灌顶来。
他们提出的我们想不到的陡峭观点,就是意料之外,而那些源于生活的普世角度便构成了情理之中。于是在他们的发言中,我们会感同身受,会学到那么一点点书本上和生活里不一定能够学的到的东西,这是收获的一种形式,也是《奇葩说》娱乐外衣包装下的节目内容带着你去思考的效果。
因为有趣,所以迈入辩论场域的门槛低,而进入之后,我们才开始尝试着就同一个辩题深刻思考。因为情理之中,每一期我们都会有共鸣,感叹着“生活原来是这样的啊”,因为意料之外,每一期我们都会有惊喜,在他们抖落出来的包袱和抛出来的梗中,或者是他们沉重叙述的黑暗色彩里,了解到我们自己的脚步未曾到达之处,也感悟自己的脑细胞未曾到达之处。
凌绝顶而后小众山,对普通人来讲不容易,但既然在生活里我们只能看见自己在的这座小山,何不在奇葩说里看看其他山丘的远近高低呢?这样有意思的互动,怎么能不吸引人?
导向:“颜值即正义”?当然不是~
奇葩说上每位选手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标签,董婧是“调节八卦阵”,花希是“化骨绵掌”(PS:他的声音是真好听!),颜如晶是“千鸡辩”,可最后没有任何一位辩手是单纯的因为颜值被记住。
奇葩说段子再多,马东东再插科打诨,也不过是给奇葩说裹了娱乐的糖衣包装纸,底色还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这决定了不会说话且不成长的人无法凭借自己的颜值留在这里,最理想的结果也就是退守二排。而那些表达流畅且适应舞台的选手,就算貌不惊人,也能在你心里留下个手印,记得他来过。
《奇葩来了》曝光了一部分新“奇葩”的筛选过程,那是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过程,不过这里的金子指的是你超乎常人的表达能力,如果有颜值在,那当然是附加分。
一旦进入正式比赛,颜值的这点附加分就不够用了,观众要听的是过瘾的观点、独特的立场、清晰的表达,如果要看颜值,我们何必来这档节目?
鹦鹉史航会在节目里面自行调侃颜值低,选手们玩闹熟悉之后也会拿史航开玩笑,可是当史航站起来精彩发言的时候,还是会跟着不由自主地点头。
肖骁,一开始的蛇精男,现在的少奶奶,从前者的戏谑否定,到现在的宠爱昵称,他也算是用自己的出格走出了一条路。也许你至今排斥他的风格,可是你不能否认肖骁在成长,他的发言也有让你热泪盈眶的时候,那些精彩片段比他的动作和那张千金的脸更让你印象深刻。
“名媛”姜思达在第一季时还只是头戴红花早早退场的辩论小咖,第三季后半段思达的突飞猛进惊呆了一群人,以至于就算我前段时间还不太能够接受他金粉色的新形象,可是看到他熬夜准备后在节目里发言的样子也就释然了。
你说导师和颜值的关系?
扪心自问,你会觉得“马晓康”是颜值上的男神么?但刨除前缀,你也并不会觉得他们不是男神啊。作为队长,他们的发言足够铿然有声。
高晓松的大脸自拍算什么,他摇着扇子讲干货的时候,才是闪着光的时候。马东的眼袋割没割我真的看不太出来,但是他的花样百出的口播广告,手中挥舞着的小木鱼,和忍不住参与辩论的时候都让我记忆犹新。蔡康永一直儒雅、温暖,他说的话和他这个人已经融为一体。
你发现会说话的他们,坐在男神女神旁丝毫不会因为颜值而逊色,特别是在第三季改变赛制之后,队长之间能够针锋相对,你来我往,见招拆招,导师发言的环节远比介绍嘉宾的时候更值得期待。
而那些曾经以校花班草模样好为标签的选手,和那些颜值高但发言没有亮点的嘉宾,则无一例外地被排除在记忆之外。我想这种评价导向,也算是给这个屡称“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一种别样的拨乱反正。
冷暖:鸡汤pk撒旦,谁是一尺,谁是一丈
《奇葩说》从来不缺鸡汤。
陈铭擅长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巧的是他的持方总有很大几率站在较为积极的方面发言;立志要当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范湉湉,在节目里总会讲述自身的故事,她的爸爸宠爱她,她分外幸福,所以她相信幸福;肖骁和颜如晶这对“白莲花”CP有趣的很,如晶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所以在场上常常拿美食做例子,肖骁则一如既往地在场上对如晶宝贝“表白”,就算屡屡被拒也无所谓。
这些鸡汤全方位覆盖友情亲情到爱情,比WIFI都要稳定,时常让我们忘记一切烦恼,和辩论着的他们一起笑出来。
但是每件事都是一体两面的,这个世界上不止有鸡汤,还有撒旦。它被我们选择性遗忘,却在奇葩说的舞台上选择性地被提取出来,轻轻地敲一记钟,告诉你,除了鸡汤,它也会从人类的全世界经过。而这个提醒我们的人,往往是黄执中。
奇葩说上负责三辩的人,通常扮演着这一队堪比定心丸的角色,他可以给你当头棒喝,也能够力挽狂澜。黄执中就是这样的存在,每次只要他站起来开始发言,你就会跟着他的magic word向前走,走到他给你的漩涡里,陷入他搭建的价值观宫殿中走不出来。
虽然黄执中也有能力从黑暗中提取光明,从废墟里建立永恒(比如婚姻要不要七年制那期,结辩赞),但黄执中的持方通常都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那一方,剑走偏锋的他不惮于说出“最邪恶”的话语,让你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心脏噗通噗通地跳却还想要听下去。
无后米和有后东的那一期,黄执中的持方是派无后米去。他告诉我们,“伟大的死亡往往是一个伟大的阴影。”
伟大是一种诅咒。我们走不出这种伟大。我们不放过这种伟大,因为他做了人类之子。
在“臭不要脸是不是坏事”那一期中,黄执中站在“不是坏事”的一方。
你们很在意的面子写在哪里?写在历史书里。历史书谁写?赢家来写。
赢家写完之后,他要转头过来,慈眉善目地教导大家,要守分寸,要顾面子。
为什么?
因为,你不能成为下一个赢家。
他推推眼镜,眼镜眯起,在镜片后闪着胸有成竹的光芒。他云淡风轻,张弛有度,轻轻拨开面前的混沌。于是你知道他又要开始变魔术了。也许他说的并不符合目前社会上的主流道德观,但他说的也是真实的一部分。道德有绝对的正确么?法律有绝对的正确么?你们听的鸡汤太多了,我们来换个口味如何?
他微微一笑,来,听我说。
就像肖骁说的,我以我微薄的知识判断,只要这个世界上有真,那就一定有假。可以借他的句式来说,我以我微薄的知识判断,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善,那就一定有恶。如果有遍撒世界的鸡汤,那就一定有暗黑系的言辞。
“人既有尊严与爱,又邪恶;既向往光明和理想,又沉沦及昏暗。”
从人性幽深处策马杀出固然略带残忍,但黑白匀调,冷暖交织,才不至于偏颇。
除此之外,还得感叹下愈发精进的后期制作团队。如果删减了字幕,除去了标签,没有了特效,少了变化的机位,无视了配乐,奇葩说真的会少了很多乐趣。这三季奇葩说扎扎实实看下来,他们一直在改变,这种变化有好也有坏,有人接受也有人不接受,结果终究是可喜的。这也让人非常想知道第四季的《奇葩说》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而作为观众,我学会的可能更多。记得一代宗师里有一句台词——
老猿挂印回头望,关隘不在挂印,而在回头。
如果我用自己的方式解读,是不是也可以说,对于观众而言,重要的其实不在于你听整场过程中的立场变化与否,而是在听完之后,对于一些涉及底线的立场下意识地摈弃,这也一种回头,是走向某个极端之后的回头。
记得导师们在几档关乎人类生命的辩题讨论中,就算已经选定一方,也存在最后缴械投降、选择叛变的情况,为的倒不是话本中的“匡扶正义,兴我大好河山”,为的不过是在日常生活中维护那点可能脆弱但相当重要的道德法则。
康德这句话听得不能再熟悉了:“这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作为观众的我们,在听完这些辩题之后,应该也会在作出每一个选择的时候,下意识地想一想,然后适时地刹住闸,我想,这应该也算是成长的一部分。
《奇葩说》当然也存在不足,但请允许我的私心,把那些抱怨和建议留在《圆桌会议之奇葩说》里,只在这里来个happy ending。
你好哇,奇葩说,等待第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