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段,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岐路处,有疑问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得到欲到之处。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
此处是王阳明的弟子问他,尚未穷尽天理人欲,怎么去行克己的功夫呢?王阳明就指出弟子的错误,真的落到实处去克己,就自然能够得知天理,如果只是说空话,那么私欲仍在,天理不现。
在阳明的思想里,天理存在于人心之中,而天理之所以不明,是因为人心被私欲蒙蔽,平时下的存养功夫,目的就是去私欲,让天理重现。
所以,应注重行,踏实践行存养功夫,一来能够日渐认识天理,二来能够认识私欲,并找到摒除私欲的方法。如果只是说空话而不行克己功夫,那是没办法认识天理,也没办法克除私欲。与其说阳明注重知行合一,不如说他借知来行。知行一体,知在行中,不行不知,所以要在行下下功夫,方才见得真知。
人生的路,说到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行路中产生了困惑,迷茫,彷徨,停下来询问他人,借鉴经验,遵循本心,就能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也能去往自己想要的地方。不怕做错路,就怕不走路。不怕放弃,就怕放弃后躺平。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专注当下的事,做好了想要的结果自然就来了,空想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