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转眼已经结束了,在寒假期间,我看了《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这本书就是在学科知识上给自己“充电”。
这本书从课程性质、核心理念、设计的思路、课程目标等等讲述了小学科学的教学标准。从课程性质出发,科学是一门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一门学科,其实突出的就是重在做实验。基本理念就是人人都能学科学,突出了科学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运用性。这本书也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阅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运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道路。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历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才能,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成长的历史。”
学习科学就是从生活中得到启发,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去领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里,比如说在讲呼吸器官那节课的时候,我会问我们为什么现在出门天天戴口罩呢?他们都知道是疫情,戴口罩最直接的就是在呼吸的时候过滤病毒,防止肺部感染。这样学生就会联想到自己戴口罩,是为了隔绝病毒,防止肺部感染。所以要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过课本。那有了兴趣然后就是要自己动手去探究,去感悟,在自己探究的这个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验探究偶尔也需要团队的协作,在团队的配合下完美的完成一个个实验,探究出真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把学生交给课堂,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平等和谐,老师要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仿佛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此有了新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对比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科学创造,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参照生活,重在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