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被一首“挑妈妈”短诗刷屏,是福建一个叫朱尔的三年级学生自己写的: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从小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个孩子对妈妈的满满爱意。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最无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爱,却额外附加了很多条件,比如需要她表现乖巧,想让她用功学习,当她因顽皮弄脏衣服时,我会不耐烦的吼他,当她背不会成语作业时,我脱口而出的语气里都是嫌弃和挖苦。
武志红曾在书中写道,中国式家庭关系,普遍存在着逼迫和顺从。
他曾经咨询的案例中,有位女士发现自己的孩子跟着姥姥时,性格表现的外向活泼,跟着奶奶时,则沉闷不语。
原来奶奶平时对孩子要求比较高,姥姥相对宽容。
其实对孩子最好的爱,应该是顺应他内心的需求,不将父母的意愿强加于人。
不禁想起自己前几天情绪不佳,面对女儿提出陪她讲故事的要求,不耐烦的打断。
临睡前,她小心翼翼的问我:妈妈,我能不能变小?
不能,你会慢慢长大。我头也不回。
“小时候,你总是笑着抱我,陪着我,我长大了,你是不是就不爱我了?”女儿的声音越来越低,将自己蜷缩在被窝里。
“妈妈当然爱你,等我忙完这些,就给你讲故事,好吗”我扭头看了眼孩子,加快手里的速度。
“好,我自己先玩,让妈妈安心工作”孩子雀跃不已。
半小时后,我轻手轻脚帮孩子脱掉衣服,盖好被子。
期间,她一直在安静的等我,直到睡着了。
孩子对不起,是妈妈不够爱你。
明天,妈妈一定先给你讲故事,让你满意和开心的睡着。
孩子想要的从来不多,也许她的哭闹,是想得到你的注意,她的恶作剧。是想和你多一些互动。
她的出发点,只是因为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