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分享一本书,书名是《情绪是健康的良药:如何快乐度过每一日》。
作者约翰·辛德勒是美国知名心里咨询专家,率先倡导出“情绪健康”这一理念,并通过自己的临床咨询,研究和总结出一系列预防和医治“情绪诱发病(EII病)”的实用方法。他把自己的讲座集结成书后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十分畅销。
我们的情绪
情绪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包括主观的、生理方面的和行为方面的。例如恐惧,它就包括:1.不愉快的主观感受;2.生理上的反应加速,心动过速,出汗等;3.想逃离这个环境的行为倾向。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不同反应,恐惧才能称为一种情绪。
人类每分钟都会产生某种情绪,伴随着这些情绪的发生,人体的肌肉、血管、内脏、内分泌腺中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如果没有这些身体上的变化,就不能称之为情绪。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能感受到的情绪可以划分为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两种,但实际上,根据科学划分,人类的情绪包括表面情绪和基础情绪两种。
那些从外观上就能看到的情绪,我们称之为表面情绪。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绪称为基础情绪,也就是心理学家们通常所定义的情感或感情。
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基础情绪。基础情绪可能会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不断诱发各种疾病。不管表面情绪是什么样的,基础情绪一定会存在于人类的内心世界中。尽管有时候你表现得很轻松,很开心,还和朋友们认真地开玩笑,但是内心里,你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那个事件的整个过程。
情绪病(EII)
每种情绪都能从身体表面看到的一些变化,比如愤怒的时候常常脸部皮肤变红,眼睑增宽,嘴唇和下巴收缩变紧,拳头握紧,胳膊震颤,甚至声音震颤。但是这种情绪的内在体现则更加深刻而独特。
例如,当你生气的时候,你的血液就会比往常凝结得更快。这是因为人们处于愤怒的情绪中时,很容易倾向于战斗,一有斗争就会有受伤、流血的现象发生,这时血液的迅速凝固对人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除此之外,人体的血压也会陡然升高,这种内在体现经常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有人一见血就会晕倒,其实并不是因为心跳太弱或者是血压太高才晕倒的。真正的原因是,一见到血,他就产生了一种恐惧的情绪,恐惧情绪的部分表现就会引起大脑血管供血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他产生了晕厥。而有些一见到血就会呕吐,并不是因为他们得了胃病,而是因为见到血使他们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引起胃部强烈收缩,从而导致呕吐。
日复一日的忧虑、担心、受挫、渴望等情绪很容易诱发EII病。康奈尔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H·S·利德尔和A·V·摩尔在对羊做的实验中发现,哪怕是一丁点儿的不愉快情绪,如果不断单调重复的话,也会诱发情绪病,而且只有每天都彻底中断2小时不愉快情绪,才能有效地预防EII疾病的发生。
塞雷博士也从他的实验中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不愉快情绪造成的心理上的刺激是最严重的紧张性刺激。可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其实是大大超乎我们想象的。
情绪稳定
在面对险恶的环境时,孩子们会无所适从,并表现出强烈的压力情绪,而一个成熟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中,则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凭一时的冲动来行事。而情绪稳定是要让人们学会用成熟人的思维方法来处理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缺少这种能力的人遇事常会从坏的方面考虑问题,总会带着焦虑、恐惧、担忧的心态对待生活。
适应性和可塑性是成熟的重要部分,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一个最有价值的标准。而盲目乐观是适应性和可塑性的最简单形式,这种方法在商业上的成功案例达15或者是16卷之多。盲目乐观并非让我们彻底忘记实际情况,而是用这个方法告诉人们,在坏事情发生时要找出隐藏的好处来。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情况,因此,你必须习惯于和其中不健康的情绪做斗争。与其只会带着积聚起来的压力情绪来处理,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对自己说:“哇,老伙计,我们需要平静和快乐。”然后学习用健康的情绪——沉着、勇敢、谦让、果断、鼓励、愉快等,来取代那些不健康的情绪——恐惧、忧虑、沮丧、急躁或挫折。当然,还有一个简单方法就是不要再回首过去,而是应该展望未来,尽可能多地想想会有些什么样的好事发生。
所以,赶紧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我将保持心平气和,并且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