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洋葱阅读法》的相遇是在一个读书群里,一位书友分享了书籍的封面,可以看到这本书推荐人有李欣频、成甲和赵周几位老师,再加上“洋葱阅读”这个书名比较有趣。种种这些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很想对这本书一探究竟。
读这本书的过程还比较有趣,作者的用语十分平易近人,没有晦涩难以理解的内容。这本教授读书方法类的书籍,与其他同类书籍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枯燥,作者通过游戏化的场景,将不同的阅读方法设置成一道一道的关卡,并根据不同阅读方法的特点对每个关卡的守护者形象化,在引领读者探索洋葱岛的旅程中,逐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从《洋葱阅读法》这本书中,我学会了一些比较实用的阅读技巧,打算在阅读下本书的时候中践行这些方法。书中提到掌握知识的最佳方法是分享,因此本文将以思维导图和文字的形式来分享《洋葱阅读法》这本书的重点知识,看看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首先是《洋葱阅读法》的全局结构图。
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在书中被设置成为七个关卡,分别是阅读的大脑、碎片阅读、快速阅读、阅读卡片和笔记、主题阅读、深度阅读,还有阅读和变现。
洋葱阅读岛的第一个关卡讲述的是大脑的运转原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锻炼大脑在阅读时保持专注力、提高记忆力。紧接着是四种阅读方法和一种卡片式笔记法,帮助我们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通过笔记等工具。积累整合至信息收藏箱,再重新组合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探讨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是必然的事情。
首先来了解大脑的运转特性,在神经学领域,大脑被分为三个层次:原始脑、哺乳动物脑和皮质脑。
在阅读一本书时,如果书籍比较晦涩难懂或是了无趣味,我们的原始脑和哺乳动物脑就会抗拒接收这本书的知识,很难达到阅读的效果。因此阅读一本书首先要明白自己的阅读动机,从中发现兴趣点。克服原始脑和哺乳动物脑的干扰,使信息到达皮质脑。
那么如何培养阅读的兴趣呢?书中提到了兴趣金字塔这个概念。
大脑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都是从最底层的感官兴趣开始,刚开始觉得好奇有趣然后想要探知其背后的原理,进入学习兴趣层,当兴趣继续升高时就进入了职业兴趣层,开始向专业化发展。
想要增加阅读兴趣可以从简单的入手,比如找书的音频来听,或是从带有插画或图片的版本开始,让阅读的过程变得更有趣。
下面再来了解大脑的记忆原理。
外界的信息输入到大脑后,会暂时的存储为瞬时记忆。因为存储时效不长,所以不重要的信息会被直接过滤,而能够引起我们重视的信息则会进入短时记忆中。但短时记忆里的信息会不断更更新,想要长久的记住重要内容则需要通过不断地重复记忆,直到形成长期记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就是这个原理。
在阅读时,好书值得读3遍以上。每一遍都能记住更多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写文章、做分享进一步熟悉和记忆之前学习到的概念。
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了“学习吸收率金字塔”的概念,通过实验证实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平均吸收率是完全不同的。主动学习的吸收率要远大于被动学习,想要记住重要的内容,反复熟悉就好。
根据大脑的这些特性,作者给出了七个建议,在阅读时可以尽量遵循,有助于提升阅读质量。
下面进入具体的阅读方法篇。
首先是碎片阅读法。
碎片阅读是指在碎片化的时间内,以碎片化的的理解去阅读碎片化的内容。用来阅读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所阅读的读物也是碎片化的,相应的理解能力也是碎片化的理解。
李笑来老师说:如果一个人是操作系统的话,那除了我们学习的方法论,我们的核心其实还是概念以及概念的关系。
碎片阅读的核心是概念。在做碎片阅读时,只需学习一些概念,然后将他们进行组合就可以了。比如,怎样理解金钱、阅读、学习、自由、爱情、努力,这些概念看上去很抽象,所以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不一样,当我们去行动就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碎片阅读就像是一片一片落在地上的树叶。这些叶子落在地上,当你捡起的时候你很难知道这些叶子具体来自哪棵大树、哪根树枝。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学习一些系统知识,这片是枫叶,应该是枫树上掉下来的;那片是樟树叶,应该是从樟树上掉下来的。
在碎片化的阅读中,要善于从读物中寻找到对我们有价值的概念,将自己所了解的概念和其他事情相关联,最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碎片阅读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提炼、链接、融合。从零碎的信息中找到于我们有价值的内容,从中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
在碎片阅读中,要注意三点:明确碎片时间、明确学习来源、从兴趣出发,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向他人学习。
接着是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法是以自己可以理解的程度最大化的了解一本书,判断这本书值不值得继续阅读。可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两种笔记法,一个是九宫格笔记法,是把整本书的关键内容全部摘录,并用一张图展现出来。另一个是RIA便签笔记法,是将书里的片段用便利贴来呈现。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关注局部,一个是关注整体,但这两种方法又可以互相补充。如果只关注一个点就用RIA便签读书法,如果想阅读整本书的核心观念就用九宫格笔记法。
在复习的阶段,九宫格笔记中有两个区域需要填写:一个是“啊哈(AHA)”区,另一个是“接下来要(TODO)”区。
AHA区是记录读书时感受到快乐、欣喜的地方,即我们大脑感兴趣的内容。读完书之后突然明白为什么要做一些事情,如联机学习、在群里面写卡片等。TODO区,是用来写接下来可以怎么做。要写具体的行动目标,还可以写接下来要读的书。
在练习快速阅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过于追求阅读量,应该是先把步骤练好,再慢慢地提升阅读速度,最后追求阅读量。
讲完碎片阅读和快速阅读后,作者介绍了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卡片笔记法。
阅读有三大能力:检索能力、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所以读书笔记的本质是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理解这些内容,之后,这些内容能够被我们更方便地应用。一本书里可能会有很多精华,但这些并不一定都是对我们有用的。所以做笔记时要明确知道哪些知识能为我们所用。
卡片笔记法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这里提到了一个“鲜活证据”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一些高阶的模型,超过了我们当前的认知,也会特别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些高阶的模型往往会带来高层次的鲜活证据,来扩展我们的认知边界。就好像用一个很小的实验,就可以向古人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明重力的存在是一样的。
在收集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哪些是鲜活证据,哪些会让我们眼前一亮,哪些会突然打破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明白“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这些就是鲜活证据,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和收集。
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不应该是书上有什么就摘抄什么,而是要把书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体现读书笔记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使用读书笔记理解了书中某一概念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去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把词与词、概念与概念之间关联起来讨论,这些内容就变成了我们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作者介绍了第三种阅读方法——主题阅读法。
主题阅读是围绕着某个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多本书,快速地建立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可分为三种方式——“碎弹”、“爆破弹”、“核弹”。
最后一种阅读方法是深度阅读,帮助我们挖掘出一本书里最重要的信息。
某个知识点被我们不断地应用,不断地掌握,不断地去做分享,这种反复的过程会让我们对这个知识理解得越来越透彻,掌握得越来越牢固。
那么哪些内容值得我们做深度阅读呢?书里提到了三种:
“咦?”——指的是某个知识好像有点难,不太明白。
“哈!”——指的是是让我们茅塞顿开、质量非常高的内容。
“嗯!”——指的是某个有道理的内容,值得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一下。
深度阅读有三个步骤,作者总结为“练兵场”,即寻找联系、搜索“冰山”、多场景应用。
在进行深度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对这个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作者介绍了几种方法,能够帮我们在做深度阅读之前先做好充足的准备,相当于入门级深度阅读。具体如下图所示。
同时关于深度阅读也存在一些误区,作者总结为三条:
执行完“练兵场”三个步骤后,就相当于将一个复杂的概念做了多次联想,反复调用了大脑中的知识,就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洋葱阅读法》的最后一章内容是阅读与变现。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来临,如果不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就很难跟上社会的节奏,因此才出现了大量微信公众号和社群提供的与阅读相关的服务。这也证明了阅读确实能够变现。
但并不是所有的阅读者的读书目的都是赚钱,有些人的阅读目的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有些人的阅读目的是提升个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无论怎样都好,重要的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那是支撑我们持续阅读的源动力。
这一章里作者讲到了如何应用读书的成果,比如将一本书变成一节课以及如何通过阅读建立个人品牌。这也是将我们从书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分享反复熟悉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读书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拿到一本书要费很大功夫才能进入全身贯注的学习状态。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还未形成阅读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便是这个意思。
以上便是《洋葱阅读法》这本书的全部内容。还是那句话,学到是一回事,而学会又是一回事。经过再多人试验成功的方法,也需要自己试验才能判断这个方法是否能为己所用。
最后放一张全书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