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 听了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其中一期: 中国未来会好吗?
此时我即将大学毕业,对未来担忧又迷茫。但是罗振宇对中国未来理智又乐观的分析点醒了苦闷中的我,使我下定决心去大城市谋生。
2015年12月, 读了李笑来的名作:把时间当做朋友
此时我刚来到杭州,虽然拿到了第一份薪水,但是无比焦虑,不知道努力的目标,不知道努力的方法。但是这本书帮我收心聚神,开启元认知,开始用微小的目标,学习进步,也把我带进作者的教堂,成了他的信徒。
2016年7月,订阅了李笑来在得到APP上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关于几个资本相关的因素,作者主张的次序是: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
此时我所在的公司的发展不温不火,我自身财务吃紧。但是这个专栏帮我摆脱窘境,开始小心翼翼地使用我实际拥有的巨额资产 ——— 注意力,也帮我开启了投资之门
2017年5月,李笑来线下课:“我们自己是我们能遇到的最大的潜力股”
此时我刚开始实际的金钱投资,刚开始付费订阅。但是线下课上的这句话,为小白的投资点明了普通人投资最重要的东西,也是在赤裸裸地劝诫我们相信自己的长期价值
2018年1月,我自己:最好的朋友去世了
此时我悟出了六个字:人第一,钱第二。朋友的去世让我更加坚信它。但是也正是这六个字,让我在事后异常伤感,也正是我想写今天这个话题的原因。
一切感悟来自李笑来的一句话:我们自己是自己能遇到的最大的潜力股,而投资最难的事情就是握住一个长期增值资产不放手
我对它很迷信,因为它首先成了我为自己的愚蠢和失误做辩解的有力的工具,在吃亏之后,我可以堂而皇之地说,我这是在用资本开道,在投资自己的大脑。当然,这纯属对上面这句话的曲解。
然而要想进步,就得付出资本去学习,去探索,去长见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大部分人的现状是:没有成功的经历、大学毕业后就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学习、一无所有。所以,也就没有机会体验学习带来的思维进步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收入。
在最近一年里,我买了两处地产,买了一些股票和比特币,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他们也许是有收益的。 但是,收益中的金钱成分非常少,绝对不足以吹牛逼显摆 , 大部分是认知层面的,满是苦涩的教训。 如果我不主动去购置房产,我将永远是房产配置的门外汉;如果我不硬着头皮买股票,我将一直是一个把它等同于风险和倾家荡产的理财小白;如果我不冒着风险买比特币,我将永远不知道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如果我不花时间去认识一些上海和杭州的有为青年,我将永远不知道在大城市里有那么多的机会是留给穷孩子们的;如果我不花时间写作,我将永远不知道写作将能给普通人带来多大的机会和提升;如果我不去和金融机构,房产中介,社区运营玩家打交道,我将不会在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和恶狠狠价值索取面前全身而退。
这些探索和感悟可以汇总成两个字:希望。也是对上面那句话的实践感悟:对自己充满希望,相信自己未来的价值。
那么,将心比心,由此及彼,其他人的未来也一定是一片光明的。所以在相信自己的价值的同时,也高看他们一眼。所以如果搞投资,方向就是明确的,目标也是明确的 —— 优先把资本用在人的身上:用在自己身上,投资学习;用在朋友伴侣身上,和他们一起提升;用在父母身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那么在自己会变得很牛、朋友会变得很牛、关系会越来越好的前提下,一个必然的结果 —— 未来一起做大事, 就是确定无疑的:在实际行动中,对现在自己,现在的朋友 ,现在的家人,慷慨一点,因为他们未来都是有财富的人, 对他们宽容一点,因为他们未来都是有德行的人。
然而如果人不在了,所有的希望都没了,会非常可惜,非常遗憾。以至于这个世界越美好,我这个活着的人获得的越多,对逝者的怀念就会越发的沉重。
过去一些老朋友进步迟缓,我会毫不委婉地耻笑他们。但是朋友的去世带来的恐惧和伤痛,促使我开始珍重之前的关系,促使我果断摒弃自以为是,因为只要健康地活着,谁都有机会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