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日本雅虎新闻头条上,有个话题惹人争议。一个48岁的研究日本佛教文化的女博士,自杀了。她在博士期间是个非常好的研究员曾经获得了每年折合人民币25万元的研究奖金。成果也有发表在一些重要杂志上,毕业之后做了讲师3年。这个成果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好的成绩。
但是最后,也没有成功在大学里谋到一个职位。后来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比她年长10岁的男性,热恋结婚。最后发现那个男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还有点抑郁症。办完离婚手续之后,她就自杀了。
这个话题为什么在日本社会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日本佛教文化的研究,很多人认为。这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没有用,在日本社会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其实这几年在中国也渐渐感受到了,以前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只要有就非常满足,不管好不好。现在什么都有了,就要追求好的。就出现了所谓消费升级,企业转型的说法。996制度,也是说明现在企业的经营困难重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有没有用成了人们十分奉行的价值观。什么文化,什么艺术。都比不上有用二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和艺术的价值在日本社会来说已经这么低了,也可以侧面看到日本社会经济状况的窘迫。
第二,这名女性的父亲在媒体前说:现在大学培养的是什么?是人性吗?是知性吗?你们只是想要培养出廉价的劳动力而已。这话说的其实也没有错。现在考上博士这条路的路口越来越宽,特别是文科的博士,或者社会科学。我们不是所谓的科学家。发明出点灯,火车,飞机轮船那种。能考上博士,能毕业,但是没有工作这样的人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风险和危机,只能去不断拓宽自己的可能性。在一次一次反思中,认识到现状和未来有可能遇到的风险。人生每一个阶段其实都是应该如此的。这是过上有意义的人生唯一的路。
第三,在大学里难找到一份工作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少子化。现在的日本社会少子化严重,从生源来说就在减少,学生少了,要老师做什么?这也是个原因。
每个人都应该居安思危,不至于在未来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止步不前。天晴防下雨,总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