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源于“练”。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能高效的“练”是我钢琴教学一直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我将“刻意练习”融⼊了教学中。如果一直处于一个学习的“舒适区”里时,学习和练琴都会是松散进行的状态,也就影响了效率。所以我们需要调节孩子们,进入“学习区”,刻意练琴。
我首先调整的就是一直处于学琴“舒适区”的晨晨。她的课从⼀周⼀节课改为⼀周两节课,从而将她的学琴状态圈⼊“学习区”,并能维持住刻意练琴的状态。经过⼀个⽉的调整,效率果然大大提高,出现了⼏乎每节课都会出新作,且每⾸曲目流畅,连贯。
调整到“学习区”,也需要在此区间保证合理的小目标,才能有效的刻意练琴。在钢琴教学中的“刻意练习”是把目标步骤化,具体化到每个细节,如学⽣音准有问题,就想各种方法去解决⾳准问题;如学⽣不愿意唱谱,老师先大声唱,再带着学⽣⼩声唱,直到影响学⽣自愿唱谱……每个⼩目标的完成,都是进步的的表现。
从开始结缘昕昕,我安排的就是每节课⼀个小目标,做刻意练习。昕昕第四节课就已经有很大改观,到第十四节课时,所学曲⽬目连贯,流畅,与以前每天练一小时琴却还弹不顺,已判若两人。
而作为对比,彤彤因为特殊原因,需要准备⼀首超出了本身能力的曲目,反而调整为每周两节课,以便更好的刻意练习。效果同样很棒。因为时间不充份,曲⽬没有完全处理的情况下,现场还没正常发挥,彤彤还是取得了金奖的成绩。
“刻意”意味着”自我强制”。凡是需要刻意做的事情,一定有来自自身的阻力——通常是一种顽固的习惯,而且这种阻力一定很强大,比如孩子贪玩,就是对练琴的阻力。首先要克服阻力才能向前进,而这种阻力,必须要“刻意”去克服,否则很容易就被阻力克服。应该这么说,刻意得来的,都是调动了更高能量而得到的,所以会效率更高,印象更深。学习的时候,积极调动“刻意感”,就会得到惊喜哦。
从给孩⼦们准备考级曲目开始,虽时间短,进度慢,在“避错”的教学中,孩子们练琴时思路清晰,出现练琴时间短,质量高,才能放⼼大胆的让孩⼦在家练琴。
从其他几个孩⼦的练琴过程中,只要家⻓稍稍将孩⼦推入学琴的“学习区”,学琴的兴趣也都能很好保持。
“刻意练习”让每个孩⼦的潜能发挥最⼤化。(作者/杨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