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孩子合理的生理反应,也是正常的情绪流露。孩子小时候,不会表达复杂的情绪,他们于是会用眼泪告诉妈妈:我饿了,我困了,我想抱抱了。孩子长大了一些后,他们有着更为丰富的思想,他们会用哭来告诉别人:我非常不喜欢这种做法,我觉得很不舒服,我希望有人能够来帮助我。孩子用哭来表达情感,来渴求帮助,来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哭过之后,他们才能放下包袱,抖空内心,轻装上阵。
心理学家克皮尔曾经做过一个“哭泣的调查”。参与调查的137人,被分为了健康组和患病组。患病组的人大都患有溃疡病及结肠炎等与精神紧张密切相关的疾病。结果显示,健康组的人平时哭的次数要远比患病组的人多,他们表示:哭过之后,感觉舒服多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在我们面前哭,是对我们信任的表现。只有在最信任、最亲密的人面前,我们才愿意展露我们最脆弱、最真实的一面。如果孩子哭了,我们应该很欣慰,我们得到了他们的信任。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蹲下来,接住他们的眼泪,破解他们的密码,让他们在擦干眼泪之后,能够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