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发排三年之后才将这本木心的夫子自道供出,是保护,是珍视。三年之后,得以出版,是因为读者,让时间没有更长,让好的文字没有被雪藏更久。
此书是“秘言”,把只对学生掏心掏肺的心思一总的交待了,其坦诚程度像个犯事被捕的坦白从宽的刑犯,但那份心意以母亲对子女的操心更甚。文学是他的命,把脉门打开给你看,不是秘籍但是私密的心房。
越看木心的文字,越惊讶自己对他的喜爱,读的越多一些才可以更越清楚辨别,究竟是玻璃钟罩下的带刺玫瑰,还是春日枝头的垂丝海棠。王尔德于我是玫瑰,木心于我是海棠。玫瑰艳红妖娆,芬香不浓重但诱惑,海棠的娇美清丽:单朵反复把玩不觉厌倦,一簇花有一簇的欢愉,站到一尺外看整棵树更有繁盛的冲击,像春泥抖落在身变成花瓣的萌芽… 分形的美妙正是远观近玩两相宜。无香亦罢了,没有沁鼻的攻势,视觉的美也可化为稀微香气。不过妙语连珠意向深远方面,王尔德和木心有相通的~ 玫瑰海棠我皆爱,非要分个亲疏的话,中国口味的海棠是更耐看更小心视若珍宝的。
木心拿自己的作品出来说,过去的音乐家,自己演奏自己的音乐。他在这里也开一场文学演奏会。
如陈丹青所说:“一位作家顶有趣而难为的事,恐怕是闪露秘笈、招供自己的写作,在高明者,更是智性而旷达的游戏,本身即是创作。”这样“私房话”的记录,可以看到一部分木心。“稍起自得,便即自省,因他看待艺术的教养,高于自得。”
就文章本身而言。是极其难得的“正言”,文字锋利又常含体温,挖苦起来旁观者亦觉不适,可心肠里的好,苦口婆心的心思,让人有沉下去服帖的感动。
深觉自身素养像是把量匙,文字里的力量有多大,读者的感觉把评价是以自身去测量的,也许囿于个人有限的积累不能准确判断作者的尺度,但这不会影响宽泛的感受。崇拜和惊叹,一直伴随着阅读木心的过程:甚觉精妙又模糊不解偈语般的语句,精准新奇的好词,每每叹服,每每自愧,又每每感激这本书能帮助着揭开一角,理解力不能够很好的读懂木心的文,这里可以解救一二。
在刘军访谈的那一章,问题问得好,回答的更大气,不仅是看写作的思路技巧,同样需要依附他的视角点去思考。有许多轻易间说出的话,都可以拿来作警惕箴言。
用木心的话勉励吧,“熟能生巧。你不要以为你不能巧,你还没有熟啊。” 他人项背何须望,君到高山自不同。为登上高山,流的汗还远远不够。
对木心,怎么喜爱都不够。可他有他的苦,囿于时势的埋没。“木心自信来世会有惊动,但生前的寂寞,毕竟是一种苦。”也许他并不看重名望地位,但对“声誉”的渴望是文学的知己的存在,是志与道相近者的陪伴。
“天才而能毕生甘于无闻者,或许有吧;庸才而汲汲于名,则遍地皆是。木心渴望声誉,但不肯阿世,他的不安与自守,一动一静,盖出于此。”
越是喜爱越觉得遗憾。
错过了的个人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