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手机上的简书卸载了,不是因为这个软件不好用,相反是因为太好用了。
好用到让我痴迷于文章写作的数量,忘记了对文章质量的追求。
2017年我参加学校孙明霞老师的工作室会议,孙老师讲到他们外出学习的时候认识了一款手机软件,名字叫做简书,这个软件非常好用,培训中很多老师都使用这个软件,搭配讯飞语音输入法进行文章写作。大家的思想能够被迅速地进行记录和传播。孙老师说,希望大家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文章的创造。孙老师一说,我当时就下载了。此前,我一直在电脑上写作,但是修改的时候就不是非常方便,对电脑的依赖非常强,这次电脑和手机都可以使用,方便极了。就这样,我在简书平台上一下就写作了3年多的时间,写作了330多篇文章。
我喜欢写作,前后已经写了6年多。在简书上3年了,写了300多篇虽然不多,但是我在其他平台上每天还要很大的写作量。
按理来说,文章写了6年,应该有点水平了,但是我现在看着自己的作品,老想着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盯着手机,改着文章中的错字,忍不住的感叹:我这文章,哪里像是一个当了11年语文老师的人写的,这是啥玩意儿啊?
6年,写作早已经驾轻就熟,为什么还是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我暂停了一段时间,查找了自己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写作数量的后果是,只有我自己觉得自己在写作。
我2008年工作,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并不写作。2014年,我才写一篇文章,找老师帮助我修改,准备投稿。老师给我建议:坚持写,先不要着急进行投稿。从不写文章,到每天都写文章,我经过了很多的挫折,但是最终我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但是,我仅仅养成了写文章进行记录的习惯,而没有养成出作品的习惯。我写了很多文章,但是真正被大家喜欢看的,或者文章阅读量比较多的,仅仅有几篇。
我开始的时候,观察记录,追求文章的数量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6年时间,我还是仅仅满足于写作数量给自己带来的快感,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写作开始的时候,就应有个预期,写作要分阶段,过一段时间就给自己提升一个要求,对文章的质量就要上升一个档次。片面的追求写作的数量,产生的后果是,只有我自己觉得我在写作。没有高质量的文章,别人根本不知道我在写作,纯粹是自嗨。
二: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他说:第一稿都是垃圾。
我是一个语文老师,给学生修改作文是我的日常工作,但是我对自己的文章修改得却十分不到位。按照海明威的说法,我写的都是垃圾。
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
作家老舍所说:“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
马克思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他不能忍受他未完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这种思想。要把他没有做最后校正的手稿给别人看,对他是最痛苦的事情。
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劝别人修改文章,他自己的文章也常常是反复修改的。他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有160—170处。
契诃夫所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
两干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美国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付印。
我并不是一点也不修改文章,但是我痴迷于写,改的太少了,对修改的级别也太低了。
写文章,是创作的过程。改文章,是二次创作的过程。修改文章的时间,不应该比写作花的时间少!其实,养成了写作习惯后,我就该明白,重心不应该是写,而应该是改。像打井一样,我不能觉得自己在地上挖个坑就完事了,重要的是我得这个坑里面挖出水来才行。6年来,我坚持挖坑不喝水,这是文章水平一直无法提升的直接原因。我已经安于当一个体力劳动者,而不是一个动脑子的人。写文章是我的舒适区,我表面进取,实则不思进取。
三:写作可以不重名利,但是文章水平得提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写作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1:我的内心平和,我的想法更加清晰。
2:跟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
3:更加喜欢看书,跟更多的人成为了朋友。
这是我的初心,我没有想过写作变现,没有想过成为优秀的作家。我觉得每天能够,静下来写文章就很幸福了。
我对自己的要求可以不高,但是对文章的质量不能要求不高!
1:文章的思路不能仅仅满足于清晰,还要有起伏,让读者有阅读的快感。
2:文章的内容不能仅仅写自己的感受,还让在里面穿插一些干货,逼迫着自己看书学习,让自己和读者都有收获感。
3:文章语言的打磨不能仅仅满足于没有错别字,读起来流畅,还要让人产生阅读的快感,感觉到文字是有灵性的,有生命的,语言是可以优美的,走心的。
4:文章的修改不能仅仅满足于改上一遍,走走过场,要想想读者看到这样的文章以后,内心会不会有波澜。自己的文字是不是可以给读者产生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5: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写数字上,还要多写故事情节,把情节写生动了。
6:文章没有定稿之前,尽量先不要发到公众面前,让大家看。德云社的演员都是现在小剧场进行表演,然后在大剧场进行表演。也就是说,不能上来就把一篇不成熟的文章,放到读者的面前,准备一定要十分充分 。
文章的最后,我想跟自己说一句:如果再仅仅满足于数量,不追求质量的提高的话,再写6年还是这样!光想着数量,不想质量,这是毛病,得改!
202002011625(1)
20200202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