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内容:
青春期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家长要求越越低了。
为什么小学高年段作为讲课重点呢?
人的成长有两个关键期:
第一个婴幼儿期:疏忽了孩子最需要的陪伴、好习惯,很多家长无论从兴趣培养和习惯培养推到学校。
有些责任无法推掉,错失了关键期。关键在于是否有意识。
第二个青春期:10岁,12岁—18岁,小学四到初中三年级,如果这个阶段还错失,就不太好挽回。
学校代替不了家庭教育。
孩子学习动机不强,源于不知道学习的目标,为了考高中?考大学?一定要和孩子确定目标。
家长要率先垂范,家长扮演负面角色,孩子可能不出问题吗?
孩子六年级和初一判若两人,因为家长看知识,孩子进入初中必须要进行心理过度,六年级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填鸭式学习到自主学习,孩子无所适从。
手机问题:家长一味批评孩子,家里没有温暖,家里没有笑声只有手机的声音。
给孩子榜样示范,孩子也说要努力学习。
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做孩子身边,参与进去,孩子慢慢就不好意思。学习也一样,做身边也去鼓励,做个疏导,想玩和妈妈说教之间在矛盾,这时候坐下来聊,平等的谈,孩子会觉得会被尊重。
另外一种批评,孩子被强制孩子也压制不了孩子的想玩的欲望。
早恋问题,性教育要从小教育,女孩底线教育,男孩阳光快乐,担当,必须家长要做一期这样的谈话。
2、感受:
2.1吕校长为了孩子教育用心良苦,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家长们不能停留在陈述孩子的表象,作为家长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做好陪伴呢?
2.2榜样的力量:吕校长孩子爱学习就是学习家长爱学习。身教胜于言传。
3、孩子的问题:
3.1手机问题
除了学习英语线上学习外,孩子不太会控制手机使用时间,目前通过国家双减政策,告诉孩子目的是什么?倡导走出室外。
4、个人反思:
女儿小的时候我在外地工作,陪伴自然很少,现在每天到家也比较晚,有幸听到吕校长的关于教育的见解,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回到家对于孩子陪伴不够。即便是陪孩子玩了她依然感觉不够。
回到家还做不到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还会看手机,陪伴孩子质量不高。
5、下一步行动:
最近已经开始和孩子探讨目标的问题,她的榜样是董明珠,企业家,袁隆平老爷爷,目前家庭已开展名人传记分享,听了《董明珠传》一和二,继续坚持,用榜样去让孩子树立目标。
家里做个黑板贴,和孩子回顾一天的心情,用游戏的方式练习语文,英语,这一点需要坚持。
关于孩子手机问题,与孩子沟通一次,确定每天玩的时常,其他时间自己也放下手机,和孩子读书或者玩游戏。
说到,做到,才会得到。
家长进步一小步,孩子进步一大步。
感谢吕校长分享。
王萨晴家长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