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到星期四还有很长的时间,不着急,直到昨天突然发现已经星期三了,明天就是星期四,就要抓阄讲故事了。然后终于把故事的纸质稿打印出来了。这个稿子在我面前摆了一晚上,生生连一遍完整的都没有过。大概是潜意识里不愿意面对要讲故事这件事,觉得这个故事不是自己的,自己没有经历过,没法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但如果真要讲自己的故事,又会发现没有故事可讲。然后还有一丝丝的侥幸,明天不会抽到我的,再说,明天上午还有两节课的时间可以看看。于是,一直到出发去志成学校的车上才把稿子完整地捋了一遍,又担心和之前一样坐车坐过站,不敢再看第二次了。到了志成学校的录播室之后,虽然还有一点时间,但不知为何,属于挑着看的状态。
这样的一个准备,可以说是不够认真。放在以往,可能我会很自责,至少会默默地想着“早知道就应该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自己试着讲一讲”。可能是老师们的包容、不苛责;也可能是我越来越能够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偶尔偷偷懒、接纳自己的侥幸心…这是我一直在尝试做的事情。可能在很多人眼中,内敛就是一个缺点,这样的人或者话语多到我几乎自己都要以为内敛的人得有多糟,我怎么就这样呢,我为什么不能活泼一点、开朗一点…后面慢慢地意识到,陷入这样的自我怀疑并没有什么用处,相反,从内心接纳这样的一个自己,好的或是不好的,做到真正的悦纳自己,然后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愿意改变的,最后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这样的一个开始可能真的不够好,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这样就挺好,虽然故事和课件的结合并不好,甚至都没有恰到好处地结束这个故事,但在讲台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失态的,所有的不好意思的、害羞的动作都是离开讲台之后的。即便大家都看到了,可我清楚,于我而言,台上和台下是不一样的。
由于没有足够充分的准备,所以这个故事在我心中是不完整的,是一个一个的片段。甚至怎么去开始、怎么去结束都没有在心里演练过,于是就出现了一上台介绍了自己分享的故事是什么之后,就不知道要讲什么了,然后走下台的那一幕。其实那时候我好想回位置,拿稿纸上来看一眼,生生忍住了。过了一会又重新上台,头开好了之后,就凭着脑海中的印象一路讲下去。讲着讲着就发现跳环节了,和我在捋那一遍的时候设想的不一样,后面再一细想是捋的时候因为没有试着自己讲一次,所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有一定问题的。然后就是对PPT一点都不熟,讲的内容和PPT没有同步,以至于讲完了,课件还在老前面,然后再去翻课件,发现好像都讲完了,已经不能再好好地结束了,差了个“错若化开,成长自来”,直接下台了。
讲到后面的时候感觉很热,倒是没有出汗,回位置之后倒是出了一层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