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经历了这一幕,凌晨一两点走出公司大门,拍一张只有微弱光芒的星光和空荡荡的马路,发到朋友圈配文说:“终于下班了”
加班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尤其在近几年愈演愈烈。到底是时代发展的原因?还是我们个体本身的原因?
根据《滴滴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年轻人加班的概率已经达到了70%,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地区,加班概率甚至达到了90%以上。加班,似乎成为了当代年轻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加班?是因为工作本身需要加班才能完成?还是因为我自身效率的问题?
通常可以将加班分为两类:有效型加班和徒劳型加班
什么是有效型加班?
(1)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去靠加班去解决问题,只能通过加班去解决问题
(2)一心只有工作,把工作做到忘掉自己
(3)工作能力差,效率低只有依靠着加班才能完成现已有的工作。
什么又是徒劳性加班?
在心理学上将徒劳型加班划分为几下几种类型。
(1)从众心理
别人都在加班,我也要加班。我要是提前下班,不就显得我不认真工作的嘛。那我在领导眼里的好感度不就降低了。我们要加班,我也要。所以将本可以计划完成的事情,往后拖延,边玩手机边工作,漫漫地将原有的紧迫感消失殆尽。
(2)逆反心理
讨厌领导,布置的任务不想完成。就是不想把工作按时交给领导,想要领导在老板面前出丑。当内心产生抗拒情绪的时候,你的行为会失去大脑的控制,反而会被情绪所牵引。在这个时候,你本能的做出了拒绝的举动,不想按时提交工作,往后拖延,最后却只能加班进行解决。
(3)完美心理
完美心理的人的脑海中,总会存在一种思维模式,我一定要好好的完成这项工作,这是证明我自己的机会,我会将它完成的无懈可击。事实却是,完美主义者永远不会实施自己的想法,他们总认为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但是内心却又恐慌自己做不好。只有选择拖延。去做其他不重要的工作,或者是去看电影、去出去玩来逃避当下的问题。
无论是有效型加班还是徒劳型加班,我们都要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去避免自己加班或者是少加班。
对于有效型加班的人而言,我们要建立起自己的两个思维方向。一个是态度,另一个是能力。从态度上来说,凡是需要加班的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不可懈怠。从能力上来讲,当自己处于能力不足阶段的时候,要把属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按时进行完成,超出能力范围的工作要在学习中慢慢积累经验,减少工作时间。
对于徒劳性加班的人来说,我们看到以上几种人的心理都存在了一个相同点:拖延。拖延束缚了他们的手脚,控制了他们的思想,让他们不想去行动。如何才能够摆脱掉自己身上的拖延?
(1)分析工作,进行工作的优先级规划
我们每天会面临着多项工作,项目合作,个人工作。要将每天的工作按照时间紧急性、重要性进行合理排序,将工作项目按照顺序一一进行罗列下来。让工作变得更有条理,而不是每天一头雾水的去工作。
(2)合理安排时间
将工作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好,为每项工作进行合理划分时间。什么叫做合理地划分时间,要有预估自己完后才能这项工作所要花费的时间,时间不能太短,会引起你内心的急躁感,也不能太长,会容易放任自己。要通过在一次一次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自己做每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不断完善自己的时间规划。
(3)正视自己的能力
正视自己的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你要正式自己优秀的一面,同时也要面对自己的短板。有些工作是可以解决的,不需要加班完成,那就要全力以赴。有些工作只能通过加班完成,那就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缩短加班的时间。
(4)做一个适应型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害怕犯错,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失,从而选择逃避。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在不断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要怕发错,犯错之后改正就可以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知自己,发现自己为什么会加班。你的加班是带给你有效的,还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