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大作战:过年,怎能少了咱老家的红薯粉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年关将至,市区的道路明显越来越拥堵,这不,出门坐上公交车,快半个小时才走了两站路。

于是闲看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车流,可是都在为过年忙活着?如今的都市生活方式,和故乡农耕时代相比,有了天壤之别,年的过法,也改变了许多,对“年味儿”无感的人,是否也和我一样,越来越多。

正这样想,车停站台,上来几个老先生、老太太,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个大蛇皮袋子,里面鼓鼓囊囊地装着些东西,费劲巴力地挪动着。

听他们和司机师傅一问一答,知道是结伴去年货展会上采买的禹州红薯粉条。

红薯粉条,这可是我童年记忆中最有魔性的食材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想当年,一入冬天,这“下粉条”可是我们家迎接新年的头等大事。

外婆是禹州人,她的饮食习惯里,固守着老家传统习俗,比如,别人家里平时都是蒸馒头,我外婆却常常在院里,支起铁鏊子“烙饼馍”,这烙饼馍需要“麦秸火”,于是去麦场里麦秸垛上掏麦秸的活,都是我擓着竹篮去的。

每年到十一月份,天气冷了,外婆就开始惦记着“下粉条”的大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粉条”的原料是红薯。我们村子在豫西山区一个小盆地里,村子很小,田地也少,不种红薯,每年“下粉条”用的红薯,都是当民办教师的妈妈,想办法买来的。

有时候从附近坡上别的村子里买红薯,有时候是其他学校勤工俭学“遛红薯”卖给老师们的,有时候,是汝阳山区姨妈家用架子车,送过来的红薯。

红薯拉到家里,外婆开始仔细挑,要选那些表面光滑、无虫疤、大小适中的红薯。

将选好的红薯装入箩筐放人水中,把泥土、杂质洗掉,再把红薯两头削掉。

然后外婆和妈妈就又拉着红薯们,去请磨坊给粉碎。

图片发自简书App


粉碎后的红薯,再用吊浆布过滤,过滤是个需要耐心的活,得反复过滤两次。初次红薯渣相对稀一些,第二次就浓些,过滤后将过滤出的液体,进行沉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沉淀池内全部澄清时,把水排尽,撇出表层油粉后,把下层淀粉取出,吊成粉砣,曝晒。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红薯变成淀粉,是第一次华丽的蜕变。

过滤精华之后被分离的红薯渣,也不能丢弃,那是喂猪的上好饲料。外婆每年都要喂成几口大肥猪,快过年的时候,也用架子车拉着到镇上卖掉。

过滤提取的红薯淀粉,就是“下粉条”或“茶凉粉”的原料。我读中学时,学化学反应,常常会联想起红薯的魔性,以至于到现在,还热衷在厨房中,进行各种“化学实验”,总是觉得,这做饭也是一门很具创造性的艺术,最初吸引我的魔力,就来自于琢磨不懂红薯如何就变身成了“粉条”,而粉条,如何又能做出各种各样的美味。

一块块粉砣,被吊挂在僻静处、背风向阳的树杈或过道里晾晒,这里不容易沾染灰尘。它们一个个静静地蜷伏在树枝或墙壁上,像美术课上的石膏头像,不知道在沉思什么,每次走过时,我都爱用手触摸粉砣那细腻的光滑,感觉它们很有质感、蕴含着神秘的能量。

等到快过年的时候,外婆和妈妈再一次套上架子车,拉着粉砣到外村“下粉条”的作坊去,请工匠制作纯手工的粉条。

工匠“下粉条”,也有好几道工序,首先是粉碎淀粉,然后是打浆糊。浆糊打好后,就开始漏丝。

漏丝这个工序,需要五个人合作完成,依次是耍面的、端瓢的、拨锅的、抽粉的、烧水的。

小时候看水汽氤氲的作坊里,一群人在忙活不停却分工有序,就像是在唱一台大戏一样有趣。

图片发自简书App


抽粉用的瓢,是用葫芦劈开做成的,底端有不同数量和形状的孔洞,长方形孔洞的漏瓢,可以漏出来宽粉,圆形孔洞的漏瓢,用来漏圆粉和细粉。每个人口味不尽相同,比如我就喜欢吃细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漏粉需要极强的体力和手的稳定性,工匠将瓢上系的宽布条,固定套在自己的左手手腕上,右手捶打瓢里的粉面团,粉漏到锅里的开水中,被煮熟后,形状也固定成型,负责拨锅的工匠,就将其拨出锅,用凉水过一遍,挂起来晾晒。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淀粉变成粉条,是红薯的第二次神奇蜕变。

一竿一竿的粉条,婀娜摇摆在冬阳下空旷场地中,晶莹透亮,绵绵不绝,像春风杨柳万千条,像春蚕盘卧丝缕缕,尽情地吊着村民们的胃口。

粉条晾晒到八成干,就可以打捆风干存放了。

存放在屋里的粉条,像柴草一样,貌不惊人、毫不起眼,外婆将它们搭盖在一块棉布下,冬天熬大锅菜时,用剪刀剪下一把,先用温水泡上发开,再加入油炸豆腐、红烧肉、大白菜等,一起慢慢熬炖,屋里弥漫着温暖的香味,端上饭桌,趁热吃,那滋味,软香筋道,到现在想起来,还是直流口水。

粉条也可以做凉菜,将粉条用凉水发开,配上红根绿叶的新鲜菠菜、焯熟的红萝卜丝,用蒜汁、小磨香油凉拌调和,成为“和菜”,吃起来特别爽口。

粉条还是孩子们的零食,冬天寒假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抽一把粉条,坐在烤火的炉子旁边,将粉条一根根地伸到炭火上面,细心地烤,黑黑细细、坚硬干巴的粉条,经过烘烤,开始膨涨,变成白白胖胖的“膨化食品”,吃到嘴里,绵软酥脆,入口即化。在我看来,这是粉条的第三次“魔变”。

想从前食物缺乏,为了让我们吃好,慈爱的外婆和妈妈,想尽一切办法,能把红薯吃出那么多花样,是他们那几代农家人的生存智慧和生活艺术,能把红薯去粗存精、去渣存华,吃的毫不浪费,又是他们那两代受过饥饿之苦的人,在朴素生活中积淀的勤俭节约、惜物惜福人生道理。

红薯粉条又是一种很随和的食品,它能与许多食品搭配,用多种方式烹调,做出凉热荤素炒烩炸蒸各式各样的菜肴。

无论和哪种食材混合,粉条都能浸润食材的味道入自己的身体里,随和中隐藏着不变的本真,透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仔细琢磨,原来这普通得快被我遗忘的粉条中,却也蕴含着许多哲理。

嗯,过年,看来真不能少了咱老家那好吃的红薯粉条。

于是,点开手机,上淘宝购买红薯粉条,在网上,咱老家的粉条,还有一个更“魔性”的称号:人造鱼翅!造不!它富含膳食纤维,还是抗癌神物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123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031评论 2 38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723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57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12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60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04评论 3 40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7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6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64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57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3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56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8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65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家乡在方圆闻明的双庙湾村,名字里有“双庙”两个字,可是家乡只有一个庙。 村子分为前湾、中湾、后湾,从前到后有五...
    刘桂梅阅读 1,122评论 1 10
  • 导读:在涯林大哥太行山上的小院,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把借山而居的生活。山上放养的山羊,邻居家的笨鸡蛋,山里的小米粥,...
    爱你时光阅读 1,853评论 11 26
  • 地瓜粉的冬天 小麦播种完,土地翻整好,大块大块的地瓜堆叠到场院边上,一年里来自土地的收成都已归仓,人们还是不能闲下...
    敏也阅读 1,076评论 6 58
  • 红薯是家乡非常普遍的一种农作物,它浑身都是宝,于心于物皆有用处,深受人们的青睐。 【红薯窖】说红薯必须要说红薯窖:...
    西岭布衣阅读 446评论 0 0
  • 通渭人对土豆有着特殊的情结,之前我有在微信上看到过这样一批文章《一个洋芋蛋在通渭的N种死法》里面讲述的是有关土豆的...
    何家小厨阅读 726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