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水仙增色。
它们亭亭玉立在花市、花店的最前线,或球茎如大蒜,或花开如美玉。它们吐翠喷黄于客厅、书房的最显眼,或凌波如仙子,或立石如神女。
“只凭一勺水过活”,“年年为众唱春歌”。这室内吐瑞的凌波仙子和室外飘香的红梅、蜡梅以及其他在冬日盛放的花卉,装点了云遮雾罩的冬天,驱散了裹在周身的严寒,呼唤着万紫千红的春天。
过年,不能没有一盆水仙。这是我家的不成文的规矩。或许也是很多家庭的习惯。
“借水花开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酥糜倒,只比寒梅无好枝。”宋朝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对水仙“含香体素欲倾城”的美姿和“不许淤泥侵皓素”的品质情有独钟。
水仙只需一碟清水,几颗石子,就于寒冬中”舒枝展叶”,萌翠吐芳。所以,常常被作为“岁朝清供”年宵花卉。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这千百年来人见人爱的凌波仙子到底是从何而来?
有一种说法是水仙来自地中海沿岸。也说原产于中国、日本及南欧。
水仙又称中国水仙、天葱、雅蒜、金盏银台等。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多为水养,且叶姿优美飘逸,花香隐约浓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从水仙的别名看,就算它不是中国的土著居民,至少也在中国生活了千年以上,充满中国味的浪漫温馨的名字和宋词等文献中的记载,足以证明。
都说水仙是江南处处有,但是,真正的水仙之乡应该还是福建那个土楼故里——漳州。
之前,我总是认为水仙嘛,就是那贞雅高洁的一种——金盏银台。
但是,我错了。
仅仅漳州水仙主要就有两个品种。一个是单瓣的,六片白色的花瓣向周边展开,中间长着一个酒杯状的金黄色的副花冠,此类花名就叫“金盏银台”,俗称酒盏水仙。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也许更多的是与好酒有关。试想,金盏二三,银台四五,小酒半壶,水仙一盆,呼朋唤友,其乐融融啊!
另一个品种则叫百叶水仙,复瓣,卷皱的花瓣层层叠叠,上白下黄,俗称“玉玲珑”。
这些名字是谁起的?金银玉都占全了,还玲珑玲珑的。
漳州的水仙花清波素鳞。据说在明代景泰年间,在河南为官的张光惠告老还乡,船过洞庭湖,从水面捡到两颗水仙花球带回起家乡,在圆山脚下种植,此后水仙花如鱼得水,不断繁殖,进而声名远播。
水仙花如今已经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了。写到这里,江郎才尽。再看看我家客厅那盆水仙花,正含苞欲放,在人家的金盏银台玉玲珑都席散人尽之后,作“大器晚成”状。
真好真好,元宵佳节即将来临,正好应那花好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