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8年11月20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395天。
教哲学多年,对于哲学原理经常进行动物反刍式的咀嚼,深感哲学是一门值得学习、研究的科目。如果能把深奥的哲学原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则会给一个人增添无穷的力量。
曾在上半年写过这方面的系列文章。
最近几乎每周都会接待四五个来访者。在跟来访者交流过程中,很多时候,我并不会使用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咨询技巧,而是把来访者的问题一步步归结到哲学的高度来跟他们交流。从而使他们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走出细节和琐碎。从而也少了迷茫和沉迷细节带来的不良思维反刍习惯加深的苦痛。
01 叔叔吸毒带来的夜不能寐
这个来访者是个漂亮白净活泼开朗的女孩。笑起来甜美如蜜。看一眼我就知道她是个在爱的蜜罐里泡大的宝贝。所以,当她一坐下来眉头紧锁甚至泪水盈盈时,我还有点不太适应。
原来,我的判断确实准确:她从小到大果真是很幸福的。父母高学历——一个博士,一个硕士。公务员。感情深厚,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小都宠爱她。
她来找我,不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却为的是她叔叔带来的困扰:叔叔本来也是有很好的高薪工作的,却因为交结了坏朋友和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而误入歧途——有一次叔叔和那帮朋友酒后在歌舞厅玩乐时,似乎是被他们在茶水里放了毒品而从此陷入吸毒的恶性循环。这几年,已经几次进了戒毒所,却总是出来以后就又复发。
这一次,又被抓进戒毒所了。但是,听其他亲人说,叔叔过不久就要出来了。她为此忧心忡忡,害怕得夜不能寐。
我问她为何这么害怕叔叔出来?
她说,最近她看了香港片,影片中刚好讲了一个吸毒的人因为借高利贷吸毒而因为没钱被抓,手脚都被砍断了,还把他的老婆孩子甚至老娘都抓起来殴打。她听说,她的叔叔也借了高利贷,叔叔在戒毒所的时候,那帮人也打电话给她年迈的爷爷奶奶,逼着爷爷奶奶还钱。
由此,她害怕这帮人不仅会逼迫爷爷奶奶还钱,还可能伤害爷爷奶奶,甚至会伤害她的爸爸妈妈。
我当然首先对她的情绪进行安抚和表示理解。也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帮她一步一步解析问题。
我询问她,你叔叔平日里是个怎样的人?她说叔叔其实平日里还是挺不错的。就是误入歧途。其实他自己也想改正的。
听她这么一说,我只轻轻地说了几句话:你叔叔或许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呢。其实他只是吃错了东西,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把毒品当成食品吃下去。毕竟我们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吃错东西。这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并不是泯灭良心和道德的问题。
听到我说,叔叔只是吃错了东西,来访者突然如释重负。她重复的说了几次:老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我叔叔只是吃错了东西。我用不着那么害怕。
最后,她似乎卸下了心里的万千重担,表情轻松面部含笑走出了咨询室。
02 一个为二胎孩子性别痛苦的妈妈
一个二胎妈妈通过朋友的朋友介绍找到我做咨询。她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月了,但是她最近很痛苦。因为她害怕她肚子里的是个女孩。她说,自己家是农村的,公公婆婆也都是农民,特别重男轻女。她的第一胎就是个女孩,如果第二胎还是个女孩,她估计公公婆婆和丈夫的脸色都会很难看,她和孩子以后的日子都会很难熬。所以她日夜揪心,以致总是焦虑不安。
我理解她的处境。自然也会跟她共情和同理。但最后,我谈到了一点:管它性别是男是女,只要它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就够了吗?性别,并不妨碍它是人的这个本性。尤其是现代社会,早已越过了以力气来区别人的能力高低的阶段,但凡是个健康的人,她(他)都一样可以完成人的使命。跟性别几乎没有关系。
嗯,只要是个健康的人就行,管它是男孩还是女孩。她似乎对比有所感悟。
03 一对同性恋男孩的父母
如果你的孩子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却给你带来一个同性,而且宣布只爱同性。你有何感想?会说什么,做什么?
一般的人会说,那我一定会受不了会爆发的。也一定会让他(她)找医生更正性取向的。
然而,有心理学家做过研究,同性恋要矫正成为异性恋,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徒劳无功的。
怎么办呢?万一碰上这样的事情,如何让自己能过得了这道坎呢?
我就碰上了这样的一对父母。
我深深理解他们的挣扎和苦痛。毕竟,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儿子却宣布,要跟男朋友结婚。不管他们同意还是不同意。
真是大逆不道,前世造孽啊!母亲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也觉得人生从此无望,生不如死。
父亲也是百般规劝,甚至以断绝父子关系相威胁,然而,儿子铁了心,毫不动摇。
万般无奈,他们在网上找到我。
我对他们同样是深深理解的。用同理心一思量,我就知道,这样的苦痛该有多深多重?如果我雅贝贝长大后带回一个女孩且宣布那是她的爱人!
然,生活总得继续下去。
我一步一步跟那个痛苦的母亲慢慢交流: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养儿防老依然是目的,但在现代社会似乎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了。
我们养孩子,我们爱孩子,是希望孩子幸福,希望他懂感恩,有一天能回报给我们爱,也能让我们更幸福。
那么,您觉得什么是幸福?我问这个母亲。
幸福就是有我们爱的人,跟我们一起面对风雨,共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哦?这么说,只要对方是一个能让孩子幸福的人,能体贴关心你的孩子、能跟您的孩子一起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的人,是不是就挺不错的呀?
至于这个陪伴孩子爱孩子跟孩子共度一生的人是男是女,是不是不是问题的根本?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访者说,如果这样,他们就没有孩子了呀,没有孩子的家庭就不完整呀。
不完整就一定不幸福吗?
如果我们的目的只是让孩子幸福快乐过一生,那么,他自己觉得跟男性在一起是幸福快乐的,至于有没有孩子不重要,那么,我们是不是要以孩子的幸福为出发点呢?毕竟,孩子的感受是他自己的,我们没办法代替他去感受。
其实说到底,按照幸福心理学的观点,每一个人生活的最终目的都是寻求幸福。而亲密关系,则是我们幸福的一个最重要来源。这个亲密关系,可以是跟我们的父母,也可是是我们的孩子和其他家人,当然,还有爱人。也就是说,只要是能跟人建立亲密关系,几乎都能让我们感觉更幸福。至于性别,年龄,只要当事人能接受,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交谈到这里,这个母亲,似乎没有开始那么激动那么痛不欲生了。
04 因孩子早恋苦痛不堪的父母
这个咨询,是在电话里进行的,尽管我不习惯这种咨询方式。
打电话的是一个高三孩子的妈妈。她的女儿快高考了,却在这节骨眼上,跟班上一个男生好上了。她真是着急啊,一是生怕孩子成绩因此下降,女儿一向成绩很好,如果因为谈恋爱导致成绩下降,考不上好学校,女儿前途就毁了;二是害怕自己女儿会吃亏。照她的话说:如果我的是儿子,我就没那么担心了。就算万一怀孕,大不了出点钱让对方堕胎。
作为咨询师,一向需要保持价值中立,不需要做任何价值判断,也不能这样。
我继续耐心而认真倾听着这位焦虑不堪的母亲连珠炮似的话语。然后,等她终于稍稍平静下来了,我开始轻言细语跟她交流。
……过程省略。
最后,我们探讨了谈恋爱的本质:想寻求亲密关系。
既然,孩子可以和同性建立亲密关系,而且我们也一向鼓励孩子这么做。那么,当孩子寻求亲密关系的对象是异性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去想:都是亲密关系,只是性别有差异而已。对于孩子寻求亲密关系的心理,我们都知道这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所以,青春期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害怕的是,这种亲密关系会让孩子吃亏(即怕女儿怀孕伤害身体),那么我们只需要静下心来引导孩子,怎样保护好自己,怎样让青春期的荷尔蒙带来的激情不那么汹涌到让他们失去理智和控制力就好了?
来访者的情绪似乎终于缓和下来一些了。通过我们的交流,她不再认为女儿是大逆不道,是不知羞耻,是公然跟他们作对,而似乎体认到,女儿不过是在寻求亲密关系而已。这跟女儿和同性建立亲密关系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也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
……
以上所述案例,都是通过把一些现象上升到稍微高一点的本质来和来访者进行交谈的。他们并不复杂,但是,有时候却能试来访者看到不一样的东西,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东西,所以,有时就是那么一个理念上的改变,会让来访者突然产生一种拨开迷雾的感觉,从而不再那么纠结,难道苦痛。
而这种咨询方式,其实是来源于哲学思维。
大家知道,哲学上有有一个根本性的概念叫做"存在"。哲学的最高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然而,存在这个概念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我在给学生上哲学课时,一定会画一个这样的图:
以黑马为例:我们看到一批黑色的马,我们把它往高一级层次概括,可以概括成"马";马再往上一层概括,就变成"动物";动物再往上概括,就是"生物";生物再往上概括,似乎就是"有机物";有机物再往上概括,就变成了"存在"。
你们看,我们就是这样一层层透过现象抓本质,最终把"黑马"抓到最高层次的"存在"这一概念的。
那么,把具体的东西和事件往上概括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都知道,要看清事物,必须安妮全局从高处看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比如,你在一楼看长沙城,你只能看到一个狭窄的区域,你可能得出各种结论:长沙很脏/干净;很整洁/凌乱;有序/无序……但是,如果你在飞机上去看,则可以把我全局,把握整体,认识一定会更准确。
其实,不仅仅是心理咨询中需要这样,日常生活同样如此。比如,我的酷爱哲学的学生上课不在教室听法律课,却跑去图书馆读哲学书了。领导说,该学生不守纪律该严抓严管,我却总是微笑着说:没关系,管他是在读法律书还是哲学书,只要他是在读书就好了;管他是通过听老师的课来学习还是通过书本这个不说话的老师来学习,只要他在学习就好了。
如果我们总是这样去思考,我们就更可能觉得终生平等,不是吗?黑人白人,都是人;穷人富人,都是人;皇帝乞丐,都是人;漂亮的人不漂亮的人,也都是人……
这其实就是哲学思维。如果我们经常这样如看问题,我们可能再生活中会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大度,越来越有格局。
当然,也会越来越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