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看过这本书之前,提起兰波,能想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诗人。
可看了塞思·惠登的这本《兰波》后再次提起他,就会想到很多新的标签:“天才诗人”“百年一遇的神童”“流亡中的天使”“同性恋者”“巴黎公社的积极分子”……
但不管是哪一个,都不足以完全形容兰波那复杂又多样的一生。
1854年,阿尔蒂尔·兰波出生于法国夏尔维尔,那是一座舒适而又安静的小城。与身处的这座小城截然相反,兰波大胆、叛逆,总是热衷于一切冒险的事物。
但他也并不是生来就是如此的。
在兰波还很小的时候,父亲长期在军队服兵役。所以在兰波成长的过程中,几乎只有母亲的身影,而母亲又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在父母的影响之下,兰波的性格出现了很大的缺陷,这对他后来的人生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他曾做过生意、倒卖过军火。他的私生活混乱,勾引有妇之夫;他和魏尔伦之间“不干不净”的关系也一直被人们所诟病。但这也仅仅是伟大天才单薄的一面而已。
如果说上帝真的有宠儿的话,那兰波一定是其中一个。上帝不仅给了他叛逆的勇气,还给了他美貌和人人羡慕的才华。
刚开始在学校的时候,兰波其实是很“安分守己”的。他的学习很好,曾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就在不同的科目中获得了十几个奖项。
不仅如此,在14岁时,他就已经创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了。在15至20岁时,更是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那些作品对后世的人,尤其是许多著名作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去形容兰波,那他绝对是才华横溢的代表。可惜,他并没有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施展出来。21岁后,天才将自己的创作能力彻底“扔下”,直到死时,都没再创作过一首诗。
若癌症没有在兰波37岁那年夺走他的生命,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是否还会继续创作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了。但是,他曾留下的那些作品,以及他传奇的人生故事,已经足够人们津津乐道了。
正如塞思·惠登在《兰波》里所说:“他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摄人心魄,值得叙述?也许是因为他在诗作中表达的东西——叛逆、反抗、爱情、疆界,以及最后的拂袖而去——对不同年龄的我们都有启迪:不仅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希望和他一样拒绝权威的少年,而且还有曾经是少年的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