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最近无意间看到毕淑敏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
“世上有一种伪坦率,最需提防。
他把许多恶毒的计策,摊到桌面上来。他把你对他的疑点,抢先说破,使你自觉心地龌龊,对不起他。他把事件的最坏可能预告,反倒让你觉得万无一失......
人们常常有一种善良的错觉,以为只有隐瞒才是欺骗。殊不知最高明的骗术,正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
伪坦率是一种更高水准的虚伪,它利用的是一种人们对坦率的信任。”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原来,坦率并不等同于真诚。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从自身出发,注重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后者则是立足于别人的角度,再设身处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Part 2
这些人有一个特点,无时无刻在显示他们的重要。
高声说话,目光威严地扫射,喧哗的笑声,甚至不断地在群体里面制造耸人听闻的噱头;
表里不一,处事圆滑世故,以八寸不烂之舌游际于人群间,巧舌如簧;
对于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习惯还没过目就给出很高的评价......
其实,这种不负责任的表扬往往比批评还令人难堪。
很多时候,人并不傻,只是为了配合对方的演出,只是为了不浪费表情,正如毕淑敏所说的:
“因为他并没有注意到你的真正长处,仅仅是借此显示个人的风度。当他对你最有好感的时候,都这样疏忽大意,可见你在他心中的位置。
不实的批评,你还有权愤恨。对于不实的表扬,你只有悲哀。我对赞同我的人,感悟的是他的善意。我对反对我的人,考察的是他的智慧。
如果在赞同者那里看到的是逢迎,在反对者那里感觉的是愚昧,那么这两种人的意见我都不屑再听。任凭人们议论我的孤僻和不逊,自己并不在意。”
这是我很佩服的一点。独立而豁达,她虚心接受别人中肯的建议和指正,但是也坚持自己的判断和原则,敢于拒绝他人自以为正确的愚昧反对。
她淡然恬静,不在意,不苛求,不让流言蜚语影响自己的情绪,不让坏情绪阻碍自己的生活,哪怕人们对她议论纷纷。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Part 3
不要在意太多别人对你的评价,因为大部分人很少会在事后回想自己曾经讲过的话,以及那些话给别人造成的影响及伤害。
人的遗忘速度超越了你的想象,很多时候只是你和自己过不去。
他们往往逞一时之快,甚至会刻意或者不经意地因为语言暴力给你人身攻击。
而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处理器,如果你老是去回忆某一句话某一件事,你的记忆就会愈加深刻;如果你越是想克服消极失落,你的坏情绪越是会加深。
坏情绪多了一分,快乐便少了一分。你的一天才多长,你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如果每个人的评价你都要往心里去,那该有多累呢。
所以,表情应该给值得的人,那样才不会浪费。
Part 4
而对于这些人的行为,她说:
“我总在这些做作的举动之中,发现一种属于恫吓的虚弱和勉力为之的疲倦。
生命是为自己而存在。它是一种朴素而自然的事情,不是在众人之前的杂耍。”
他们为自己的言行沾沾自喜,他们因别人的沉默愈加“自信”,他们沉陷在“全世界都没我聪明”的自我假设当中,窃喜不已。
却忽视了,真正的进步,首先是来源于清醒的自我认知。
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提到:“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
这类人就像跳梁小丑,自以为各式浮夸的妆容能掩盖自己虚伪的外表,但是言行中却时刻暴露着哗众取宠,一旦你企图撕下对方的面具,他也便开始狗急跳墙。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真诚,从来便离不开这一原则:人心换人心,你真我就真。
哪有那么多的揣测,哪有那么多的质疑,哪有那么多的利益追逐,你对我好,我便也对你好。
可竟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有些人却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明白。
于是,看破而不说破,成为一场漫长的修行。
Part 5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泾渭分明。
在你或者部分群体甚至在大众看来正确的东西,在有些人眼里,也有可能是错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除了部分既定的客观标准,其余的评判标准多数参考的是自己的主观意识。
三观不同,性格各异,品性多样,评判的标准都会有差异。
所以,不要尝试去叫醒一个坚决认为自己对的人。
并且,不要太较真,不要把错误想得那么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