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养育儿子的历程,我犯过的错误还真不少。比如一直以来对儿子的控制欲比较强,总想让他按我的要求去做,总希望他活成我想要的样子,总希望他的成绩能达到我理想的标准……。
也曾多次反省到自己的控制欲强、要求高,但想做到完全的放手、放心、放下,却又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总是在犯错→反省→改正→再犯错……,矛盾交织着前行。
甚至有时候回忆着陪伴儿子一路走来的路,自己都后悔内疚自责,总觉得愧对孩子,由于自己的不成熟,让孩子跌跌撞撞的跟着自己成长。甚至有时候在想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好好的陪伴他成长。但是世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自打儿子上学以来,我就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各种的担心和焦虑,怕考得不好了,好了还想让更好,总感觉没有几次自己特别满意的成绩,总担心考不上大学了怎么办?事实上我真的多虑了,我都是自己在吓自己,孩子一样可以考上大学。
虽然上大学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孩子讲到学校的教室,寝室,餐厅,操场,各种活动,学习,交往,孩子都会说“挺好!”。他满意我们也满意,高兴着他的高兴,满意着他的满意。
我有时也在想什么大学是最好的?高等学府并不是人人都能上的呀,只要孩子喜欢,生活开心,适合他的学校就是最好的。
而且自打孩子上大学走,作为父母我们真的是看也看不见他了,管也管不了他了,指导也指导不了他了,因为他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就没有太多交集。所以当我发现我什么也做不了帮不了他的时候,我也就选择了闭嘴,不再唠叨,不再说教,更不再指点他,反而是更多的听他说、支持他、赞美他。(我现在给自己的定位是做孩子的“小迷妹”)
当父母不在控制说教的时候,孩子才能够更多的做自己。从儿子经常的信息电话视频中,我也可以知道他在学校的大概生活。早晨晚上在操场跑操,白天上课,没课的时候参加活动,现在正在参加几个校内组织,初试都已经过了,正在准备复试。
看着他积极的做一些事情,我也满心欢喜,绝对的支持,我觉得18岁人生才刚刚开始,谁也不知道将来会走到哪里,喜欢什么就大胆去尝试,多一份尝试就多一份经历,每一份经历都会让人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我现在真的认识到,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听父母的,他将来不会超越父母,毕竟父母的认知与格局就变成了孩子的天花板。所以我不再控制孩子,让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想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我也不再总是指导孩子,他的事情他自己可以做主,我所能做的就是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我总是控制孩子的时候,他好像很少达到我的理想;当我不再控制的时候,他却常常做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为什么呢?我得再想想,想出来了再写文章。如果你有答案,欢迎评论区留言指)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文章节选。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遗憾的是,生活中有太多的妈妈,以“别人家孩子”为完美标准,放不下培养一个完美孩子的执念。
当一个妈妈对孩子寄托太多,却其实是妈妈自己在内心深处无法与自己和解,无法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
也因此,常常通过越界控制企图改变孩子,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控制愈强。若孩子无力对抗,最终只能通过冷漠的方式回击。
妈妈与自己和解,才能敞开胸怀接纳孩子的平凡。也许成就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妈妈自己。
世界上有三种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
在这三种关系中,真正决定我们生命品质的是与我们自己的关系。
一个人唯有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其他关系才会成为“锦上添花”的美好。
于妈妈而言,唯有先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才能够爱孩子,爱这世间的所有一切。
20221011叶雪白每日一省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