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真理何在

美的真理何在

作者华远

写于2005年3月修改于2022年1月


下面以这样一段话作为开头,“如果你们看到它,我非常高兴,如果有批评给我,我更高兴,如果有伤人之处请你谅解,那一定是无意所致,绝非是作者之本意,伤人有时也是伤自己。”这是一位八九十岁退休基层中学老师的一本书的前言中的内容,它也是本书本多媒体作者首先要说的几句话。不过在此补充一点,科学理论不同于有些审美倾向的社会实践,科学理论重在逻辑实证与理性,它是以以理服人为重心的。

近年网上一位好心的朋友看了本书稿纸后有些不高兴地对作者说:“你没有杨振宁、王蒙、蔡仪、朱光潜、李泽厚之类专家学者有名气,怎能用这样胆大的书名呢?可以说是横扫一切了。”,本书本多媒体作者是这样回答的,如果是“横扫一切”关于美的本质的盲区、未知、争议之类还勉强说得过去,特别是有实实在在的论证力、说服力的前提下。这位朋友情绪缓解了后反过来提示,现在已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媒体的时代了,如果有人觉得《美本质最终揭示》论证不充分,也可以拿出一个自己的更好的东西来,放到桌面上来或者网上来辨来说,现在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本书本多媒体作者就此要强调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活着”是不是都是为了那个常提常新的“奉献”,当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活着”和“奉献”,群体和社会有秩序的存在就落脚于底线的这个问题上了,底线这个东西是不是能轻易变来变去的?底线以上的提升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不是某种层面的一种选择?不论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不论是广义艺术还是狭义艺术。也有一位网上朋友在看了本书本多媒体作者发在个人新媒体平台上的相关文章后带有情绪味道的反问,“不就是动态的、受地域、时间变化的东西吗,美的本质哪有那么复杂?”本书本多媒体作者是这样回答的:这位朋友没有完整的看过这本书和多媒体的稿子,有质疑是可以理解的,美本质的定位问题不仅仅只有动态的,也有其相对静态的问题,不论动态还是静态的定位都只是美的本质的首要参照,它的后面还有几步更深入的相关的参照和限定。地球到底是不是球体,搞清楚了是很简单的,现在幼儿园前的小朋友都知道了,时空定位之类到底是简单还是复杂就要具体分析,具体到美的本质弄懂了和最终揭示后它的概念形式是简单的,具体到美的本质弄懂前的美的事物、美感和审美对象的现象实践层面的相应的探索过程、证明和与之有关的应用就应该是相对而言的艰难和复杂了,再说美的本质这个概念本身还寓含了审美判断的标准问题。不论形式简单与内容复杂的动态关系怎样把握,不论历史、现实和未来中的哪个更有发言权,不论底线意识的硬性和虚拟的历史演变,只论审美中的“时空定位”不仅包括了人类宏观或广义艺术方面的一些问题,也包括了微观或狭义艺术世界的类似量子论中所说的“不定位就测不准”的细枝末节,比如说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生儿育女、儿女情长、吃喝拉撒、人情世故等一些方面的“时空定位”,现在网上不也有针对知识精英的所罗门悖论的说法吗?宏观的广义艺术有宏观广义艺术的法律条纹,微观的狭义艺术也有微观狭义艺术的底线参照,这是不是更高层面的简单或复杂呢。

下面来谈一谈美学的全球化、共同性与文化艺术的差异性、包容性的问题,“差异性”、“包容性”是当代文化要强调的,这是文化艺术类的时空定位的具体信息中介属性决定的。刚好相反,科学性的美学却是要强调其全球化的,这样科学性美的本质论就似乎处在尴尬的境地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科学性美本质论它有理论和实践,抽象的定义与具体的审美对象或美的事物的层次之别,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时空定位的问题,定位到了美学理路的逻辑层面,它已上升到了文化科学的层面,科学的不一定就是硬邦邦的,机械的,科学的核心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世界观基础上的一种具体的方法和途径选择,它不仅包括了上面提到的硬的,机械的一些东西,也包括了一些软的东西,也包括了逻辑的,情感的,实的,虚的,物质的,精神的一些东西。虽说二十世纪西方少数人有去美学和美学狭义艺术化的观念,学界也有去美学的一些学科现象,但近几十年前出现“美学的回归”的征兆,这种回归不是回到原先的传统美学,而是继西方十九世纪开始的美学发散后的一种综合性的美学,是一种愈加趋近真正科学性理性的美学。真正科学性的美学美本质论应该能包蕴和统摄国内外现当代流行的哲学类、文艺类、科学、科技与设计类等美学流派的美的本质观。溯源科学本身,它应该分三大阶段,第一段以古希腊为开始为代表的解释世界的科学,第二段是以牛顿为代表的控制世界的科学,本书本多媒体认为,第三段就是回归自然的、天人合一的、螺旋上升后的美丽世界的科学。有些人认为,只有自然科学的规律性才是客观规律性,只要与人和社会有关的,都不是客观规律性,这种观点明显是错误的,这种观点还带有职业性的偏见。人类社会也存在客观规律性,人类史前不存在对美的规律的认识,但不能否定史前就已存在的美的规律性和它的客观存在。不论是自然界的规律性还是人类社会的规律性,都是客观规律性。只有科学揭示和非科学揭示的区别而已。科学要发展关键在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好的问题的提出就完成了一大半。作为科学性的美学也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自然科学层面,一个是人文科学层面,它具有自然科学性和人文科学性两重属性,特别在审美或美学中,不要见到科学性这个概念就联想到西方性,虽说系统的审美学或美学源于西方。真正科学性美学离不开哲学,但不能过于依赖哲学,否则终将成其不了真正的科学性美学。

只有本身就建立在反强制阐释的立场上,其本身就解决了相对性与进化普遍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两难问题,其本身就具备全面、系统、整体与精确可操作性的四维多层多线一元框架的美的本质论才称得上科学性美的本质论。《美本质的最终揭示》(框架图文版)是由《设计的极致》(华远1989年大学毕业论文)和《美的标准》(论文框架光盘版)深化提升而来,它浓缩了作者自大学毕业以来三十年的心血。美的本质是什么、美的标准是什么,是美学史上,甚至是人类文明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千古难题。《美本质的最终揭示》(框架图文版)这本书或本多媒体,以极其严谨的逻辑,从多方位的动态角度,以开放性框架科学原创地解决了美的本质、美的标准是什么这一千古难题。《美本质的最终揭示》(框架图文版)这本书或本多媒体是一个关于美的万花筒,是一个窗口,一个反思人为什么活着,人类社会为什么有爱的思想窗口,一个有着抛砖引玉作用的科研学术价值的窗口,一个能够解决美学史上,甚至人类文明史上千古难题的窗口。如果这本书或本多媒体的观点建立在尊重和发展美学学科和人类文明史的理论实践成果的基础上, 如果它是建立在论证科学,推理过程中逻辑没有问题的基础上,那么被称为美学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真正科学性的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这一千古问题,就算最终解决了,美学史上的甚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理论基石也终于被奠实,奠牢了。同电脑一样,人的审美世界有时也应有一个神清气爽、延年益寿、与时俱进的杀毒软件,《美本质的最终揭示》这本书或本多媒体就是一种审美的杀毒软件,特别是在终于走上了追求高质量美好生活的新时代。《美本质的最终揭示》科研本身这三十年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蕴了忧乐情怀与沉思思辨的过程,美本质的最终揭示这三十年与其说是对作者生活的这个社会进步的沉思,不如说它是对一个波澜壮阔伟大时代的见证。 

华远科学性美学美本质论从三十年前的美学直觉到近些年中外美学史的回溯与总结,本书或本多媒体作者发现科学性美本质论在无意中融汇包蕴了五大美学史支脉,它们分别为:第一,形而上的审美本体论,第二,现当代心理经验性的审美语言论,第三,历史辩证唯物的物质审美存在论,第四,现代自然科学的审美类比发生论,第五,古代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审美生态论。这五大支脉也应该是科学性美学美本质论走向完善的重要的学术史参照和主要的学理基础,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中的关键落脚词“信息中介”,通过类似现当代的哲学和美学中的“语言符号”把以上五大支脉连接架构成一个立体的能折射七彩光芒的三棱晶体的框架。回首人类近万年的文明史包括美学史在内,人类从原始荒野走上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信息时代,其根源在于科学和文化,马克思也曾说过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本质和美的事物追求的结晶。如果研究美的事物、美与美感以及其他审美规律的科学是较为专业学术性的美学的说法的话,那么研究美化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科学就是较为通俗的美学的说法了,这种通俗说法中的 “物质”就包括了宇宙、自然和人类的身体本身。人文科学就是审美的科学,再简单地说就是“美学”。

本书本多媒体分5大部,文字总计净58万,图片超过了199幅。本书本多媒体主要针对文教科技系统的教学科研而制作,当然读者也包括了文教科技系统之外的所有行业人士,只要您对美学美育、文艺理论、哲学思辨、美的创造、审美文化等感兴趣,均可以以本书本多媒体作为参考。书中图片之所以用黑白红,除了设计因素的考虑之外,还有历史、回首、纪念、反思、珍藏等层面的意思。第一部为前奏,包括目录、作者简介、内容提示与说明和自序;第二部为科学性美论论文框架集,主要是围绕美本质论初步展开的关于科学性美论论文的框架总计169集;第三部为华远审美与美学诗选,涵盖作者自1989年到2017年所作的部分诗选,共119首。诗歌分两部分,一部分倾向于审美,另一部分则用诗词的形式阐释科学性美论,这两者都是围绕美而展开的诗情画意;第四部为艺术品示意图,共199幅,艺术品示意图102幅,结构示意图9幅以及作者美术作品选88幅。本部主要是以古今中外相关的美术作品为例,包括作者本人的部分美术作品,以美术作品和示意图具体形象地阐释和例证科学性美论观;最后一部是尾声和附录,其中附录包括了作者于1997年用中英文在谷歌网站上发布的关于美本质研究项目的相关信息和以《美本质的最终揭示》为核心知识产权创设的“竞美基金会”和相关竞美公司的筹办草案说明。

美学来源于哲学,但它终将走向科学,作为科学性的美学就要用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下面来谈一谈美本质是否最终揭示的科学理论的标准和参照问题。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美的本质或美本质论问题解决的参照标准,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专家认为如果定位中国大陆的话,说法应该是这样,就必须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科学民主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美丽中国思想和观念的贯彻落实;第二,要有具体的应用实践价值,要能切近时代,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到美学应用学科和人类美学实践能起到美本质论原理的指导性作用,其美本质论不仅要符合广义艺术的军事、政治、法治、道德、教育、科研、媒体出版、工商业、宗教等形态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要符合和配套于狭义艺术的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影视、互动游戏、虚拟现实等形态的发展规律;第三,要更合自然逻辑、社会逻辑,能接受微宏观时空的同构类比和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的检验,其揭示出的美本质论的科研形式本身也要更简单,其美本质论科研内涵要更具有普遍的涵盖性,也包括对中外历代和现当代美本质论的兼容性在内。

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信息中介即华远科学性的美论,也就是美本质论、美的定义和美的概念,它也就是本书或本多媒体的核心观点。如果本书或本多媒体论证科学合理,那么科学性美本质论也可以说它将是美的定义和美的概念。美的概念和美的本质是三定和六位一体的综合,是“时空定位”“良性循环”“整体性”“简洁性”“信息”“中介”六个关键词的综合,事物美的判断离开了以上六个关键词的限定和参照将无法进行,因为六个关键词的关系是乘法关系,良性循环就类似射击瞄准时看到的十字架外的视野圈,它是事物美的判断中的“定位”、“定性”、“定量”三定中的定性这一关键一环, 社会性的良性循环要重视,但问题是自然性的良性循环也不能轻视,因为良性循环超越了人能所感知的社会、自然甚至宇宙,其中就包括了人类自然性的身体本身的良性循环在内,良性循环是美的事物,审美对象,美感、美本身的意义。美的本质在论证中一般而言简称为美,美不等于美的事物或审美对象之类。如果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信息中介是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的话,那么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即华远科学性美学的本体论。美本质论、美的定义、美的概念中包含了美的意义、参照等内容。本质论或定义概念中的“中介”这一基石概念即“邻近的属”,“邻近的属”前面的五个修饰词即“种差”集合,这五个“种差”集合的总体意思可以概括为“三定”,即不可分离的定位、定性、定量的三定集合规定性模式,科学性美论有六个关键词,合起来就可以统称为三定六位一体了,不论对应于广义艺术美、狭义艺术美还是自然美的审美对象,三定六位一体集合规定性模式应该是一种判别美丑、美与更美和雅与俗、精神美的对象和物质美的事物的正确的网络动态系的科学性的审美评价规定性集合模式。三定六位一体审美集合规定性模式与艺术创作的丰富多样性追求并不冲突,三定每阶段对应的都是从基点、“基因”和网络终端出发的现在和将来,每个个体或团体都有纵向追求的同时,又有横向参照,又都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积淀性和自然性、整体性与简洁性统一的坐标系,最后不论广义艺术美、狭义艺术美还是自然美,美呈现的应该是信息的可传达性与艺术形式风格的丰富多样性的统一。美的参照、意义和标准等问题不能脱离美本质的三定六位一体集合规定性模式参照系单独来谈,否则是不可能谈得全面、切近和科学的,因为不论是个体还是团体,不论是办实业还是搞艺术,不论是自然事物还是人文景观等,每个个体或每个团体都可能要回到从西方古希腊就开始的那个的“三问”和东方老庄哲学的初衷上来,因为人类社会的审美本身就蕴涵了四维多层多线一元负熵聚集有序性过程的这层意义。文艺评论界所说的“语境”怎样理解,科学性美学美论的关键词“时空定位”已包含了“语境”这层意义,“时空定位”的外延比“语境”要大得多,“时空定位”不仅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了精神世界,当然我们可以从“语境”这一概念来帮助我们理解“时空定位”这一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科学性美论对气韵生动的释义有其独到之处,气韵有时空之意,生动有良性循环信息中介的目的性特质表象之意,特别是在生态语境系统,特别是在狭义艺术范围科学性美学对气韵生动的科学释义更显其理论的到位性、深入性和全面性。

进化优选中的优选是更好地适应,并不是更强大,恐龙淘汰了,熊猫却留了下来。一个也不少才是审美的正道,起点参照才是人民为本的科学民主思想的贯彻落实。适合的选择,互补的组合,矛盾冲突的思想,只有在黑,白,灰,银和金之类的隔离和缓冲以及在理论科学引领下的未来才是可能的,才可能是接近完美的,包括后人类时代可能考虑的人类本身通过DNA剪辑的技术来完美人类自身身体这一点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这个例证的面前,类似进化论美学的有些观点就有待我们进一步更深入的思考,不论是回到人类史前生命发生的开初还是遥想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的未来,我们的美学,感性学或审美学只能是以时空定位和良性循环为指向为首要参照的。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反碎片化的知识论,这一观点与文化、科学知识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指向是统一的,知识焦虑是知识碎片化,知识过于炒作造成的,知识的系统化、整体化是科技,文化特别是教育界对未来知识适应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要求。只有真正科学性的美的本质,才能让我们从物理学所说的“唯象”层面上升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理论阶段,才能让我们有定势和方向地走向审美的实践之路,才能让我们走向“下接地气,上不封顶”的美的事物之类的创造之路。深度思维的重视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如果柏拉图的“美本身”,老庄的“道”的概念是从远古哲学层面提出的宇宙本体论,如果牛顿的“万有引力”,达尔文的“生命的进化起源说”,奥巴林等人的“生命的化学起源说”,托马斯的“能量守恒”,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斯雷的“生态平衡”是从自然科学的不同层面提出的宇宙观,那么华远科学性美学则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性的综合的美学层面揭示了真正科学性的千古美的本质论,科学性美本质论能统摄现当代的哲学类美学,文艺类美学和科学科技设计类美学。这一界定为现当代美学从侧重哲学思辨走向侧重审美实践、美的创造,为美化人类生活打开了一扇大门。下面就本书的核心观点分二十三个小点来初步阐释。                                            

1.关于客体与规律性。“矛盾冲突”、“和谐平淡”等之类不是美的本质深层特性,只能说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一种风格特征,就像过惯了和谐、平淡的静态生活,需要一些相对来说动态的有些矛盾冲突的、带有一些挑战性的旅游、探险之类的生活方式来调节一样,这种变化风格特征的目的是相应时代语境的信息传达,而信息传达的中介最终指向的是定位前提下的良性循环,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是美的本体论。不要忘记了人类创造的“美”这个文字是有意义的,是有目的性的,它的意义和目的是引领人类走向良性可持续之路。前些年中国政府强调和谐观与上面的静中求动的观点是不矛盾的,和谐论的强调是有相应政治整体和外交战略等的定位诉求的。相对性与进化普遍性的美学两难境地之类,在有余地和选择空间的良性循环这个必要的方向性参照下被化解了。规律性也可以理解为客观性,美本质的客观性不仅包括了物质存在,也包括了人类生理心理思想感情,意识形态,以及前面提到的主客对立的关系之类在内的规律性,规律可分为自然性的规律和社会性的规律,社会群体的良性循环的诉求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个人的需求能说是主观的,非规律性的?许多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们认为真不一定等于美,就内在而言,美的真理不仅要有一个“时空定位”的前提,还有另一个前提,那就是“良性循环”。因为美的事物就像一个人一样不仅要有“时空定位”这只脚,还有另一只脚叫“良性循环”,从社会的总体良性循环的角度来说,“转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论上流还是下流,不论出身贫穷或富贵,“转化”这个词是美的事物、美育美感、审美对象与美的本质等之类的核心指向,真不等于真实,真即规律性。美的本质在美学学术中可简称为美或打了引号的“美本身”。打了引号的柏拉图所指的“美本身”就应该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为华远科学性美学所说的定位前提下的“美本质”,这样有关美的事物和美感的自然美、广义艺术美、狭义艺术美以及美学界所指的哲学美学、文艺美学、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所说的科技和设计美学之类都应该被真正科学性的美本质论抽象地统摄起来了。时空定位对应于实践的倾向,良性循环对应于“质”的把握的倾向,“定量”就对应于辩证法中的“量”的把握了。每个人、每个团体都有良性循环的权利,就像每个人、每个团体归根都是孤独的一样,每个人、每个团体的“恶”的一面,在分工合作、在距离隔离、在爱与艺术包括广义与狭义艺术的网络中,成为了美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归根到底也是落脚点,因为这个“恶”在时空中也被转化成为了“善”。审美中的客体规律性的正确把握,用通俗的商业学概念来说就是“产品思维”或“商品思维”的正确把握。

2.关于主体与引导性。“美”是有意义和目的性的,不论有意还是无意,不论是定位客体还是主体,它的意义和目的是引领人类走向良性循环之道,美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提升、平衡和安抚之类的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良性循环之上。自然美中的情感实质是客观层面的生命的良性循环的主体方面的信息传达,它的表现有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类,它们都是情感客观规律在主体方面的表象,在人类社会这些表象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人性”一样,有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之别,要让我们这个人类社会和我们这个唯一的共同的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哲学、美学包括科学性美学和相应的科学性美的本质的研究之类也要有符合规律性的兼顾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引导性的指向。“美的事物”、“审美对象”、“美的本质”有别于美感, “美的事物”相对应的审美心理活动一般称为美感,美感就是对美的事物或审美对象的信息中介的感受之类的审美心理活动,人类大脑中审美活动中美的事物或审美对象不一定只存在于人类大脑之外,它也存在于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以及人类的记忆、观念等等之中。审美活动在人类大脑中要具体分析,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美学所说的美感,还包含了选择性、记忆性、天然性的审美对象或美的事物等。传统美学所理解的主体性的美感方可与电脑类比,如果传统美学单纯的美感是电脑的显示器和音响的话,那么,其他的选择性、记忆性、天然性的审美对象、美的事物、智商、情商等等之类就是电脑的处理器、内存、硬盘之类了,当然,审美的人类大脑活动不止比电脑要复杂多少倍,用这种类比是为了论述的简单化、形象化。审美活动的感受心理之类与下面这些概念有关,它们包括了审美情绪、态度、认知、经验、趣味、价值、体验、判断等等在内,它也与康德的无功利的目的性的娱乐,席勒的“游戏感”,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人的自我意识”有关。举例来说,其中的审美态度是认识了美相应规律后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与审美对象或美的事物保持一定距离的空间,审美态度也可以理解为四维多层多线一元选择的注意,它是主体心理的多层多线有空间的选择性、目的性、超越性。审美态度具有静观直觉的空间弥散倾向,就类似蓝天白云,风雨春秋的背后是绿色的大地和湛蓝的海洋。关于审美趣味,我们要提到休谟的趣味普遍性美学观,他的趣味观也是时空定位和良性循环参照下的习俗性的审美心理活动,也是提升发展中的审美心理惯性。美感是以互补、切进包括虚化弥散等多层面在内的信息中介来包容、来完善、来提升美相对应的不同层面的审美者的美感的。审美中主题的引导性的正确把握,用通俗的商业学的概念来说的话就是“用户思维”或“消费者思维”的正确把握。

3.科学性美学美本质论不等于蔡仪的典型论。在进入蔡仪相关主题之前,先了解一下一个与信息有关的重要人物,香农,生于二十世纪初,死于二十一世纪初,美国数学家。他是新旧三论中的信息论的创立者,信息论是非量子计算机也就是传统计算机的理论基石之一,他的好友图灵被称为传统计算机的发明人。香农的信息论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他的主要观点是:1、形式化假说:虽然信息的语义因素和语用因素对于广义信息来说并不是次要因素,但对于作为“通信的消息”来理解的狭义信息时,可以先把语义和语用因素搁置起来,假定各种信息的语义信息量和语用信息量恒定不变,而只单纯考虑信息的形式因素。2、非决定论:一个实际的消息总是从可能发生的消息集合中选择出来的。因此,系统必须设计得对每一种选择都能工作,而不是只适合工作于某一种选择。 3、不确定性:通信的作用是通过消息的传递,使接收者从收到的消息中获取一样东西,因而消除了通信前存在的“不确定性”,这种东西就是信息。“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香农的“随机性”和“信息熵”等概念很重要,它道出了美学中有关形式的一些内容,但信息不等于信息中介,信息中介还包括了“语言”、“文字”、“信息”甚至“符号”之类难以传递的东西,信息中介就如有些人说的高峰体验、梦境、意象、多层多线的中介一样,除确定性的美的事物之类,还有不太确定性的,如审美对象、美感之类,“信息中介”比文字之类更全面和丰富,苏格拉底就反对文字语言的糟粕,语言和文字都不是世界的本质,能量和感知、无意识才有可能接近它,信息中介包括了“未知”、“神秘”的一些东西,这一点是科学性美学美论要强调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减少是信息论的核心,美的本质的核心是多层多线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美的本质不仅涉及确定性很强的客体方的美的事物,审美对象之类,还涉及与感悟、空白、梦境、先验等弥散性有关的美感以及社会良性积淀、引导性的一些东西。香农的“信息”强调的是确定性和非随机性的减少,华远科学性美论的“信息中介”强调的是良性多层选择的距离性。香农的信息论有时可以类比美学中的有些机械的典型论,把不间断的,有无数细微亮度或档次变化的微调开关变成了不是1就是0的开与关。与信息论关联的典型论档次太少,具体性、针对性、精准性不强,再说有关“荣辱观”、“审美观”的一些主体实践倾向性的一些概念是蔡仪代表的典型美论难于兼容和良性自圆其说的,不过它在粗线条的广告,大型活动,舆论宣传中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论。网上有朋友粗略地看了作者的新媒体的几篇稿子后认为,这是蔡仪的美学理论。蔡仪的观点不正确,他的是机械唯物论的观点。本书本多媒体作者是这样回答的:科学性美学美论的关键词“时空定位”可以定位到主体、客体、主客统一体、整体、局部以及精神与物质等四维多层多线的审美实践的过程中,科学性美学美论的落脚词是定位、定性、定量前提下的信息中介,信息中介也包含了可深入到大脑的人的思维、感受和体验那些生物电为载体的信息中介的精神层面。比如说文艺美学类强调的“意向”就包括其中,只就能定位到人类大脑内部的形式层面来谈,格式塔心理学或完形心理学与科学性美论的定量层面的整体性与简洁性的信息中介的定量标准的规律性是一脉相承的,它也反过来证明了科学性美论在审美心理层面具有相对应的统摄力和兼容力,也证明了它在审美心理层面的合理性、正确性。蔡仪的典型美论有机械的一些方面,但相比而言他的理论基础是正确的,他的理路路径有其可取之处。“三定六位一体”的科学性美学美论的美本质概念兼容和超越了国内包括国外在内的现当代学界的五大派美本质论,包括朱光潜的主客统一论、李泽厚的实践论、高尔泰的主观论、潘知常的生命论、蔡仪的典型论。

4.科学性美学美论是真正科学性美学的基础和开始。有人问,科学性美学美论的核心观点不也包含了一些哲学性的辩证法概念吗,怎能归类于科学性的美学范围内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这样,第一,科学也是建立在科学性哲学基础上的或受相应哲学观影响的有明显定量倾向的科学,第二,什么科学性的学科理论都是从相应科学概念出发的,科学性美学美论是从哲学性美学走向科学性美学的过渡,它是真正科学性美学的基础和开始。

5.关于美的源头。自然与人类社会是美的两大源头,自然是第一源头,社会是第二源头,“美”发生于物理化学的时间空间的信息层面中,“美”发展于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生命生态的自然美的循环中,“美”逐渐完善于一个也不少的、广义艺术和狭义艺术的平衡中。红色是人为形式的逻辑理性的广义艺术的人为理性美的象征。它既有解放生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朝代更替的不怕流血牺牲的暴力革命,也有和平时期社会体制的改革和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的象征;蓝色是超越不了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人类只能利用、不能超越,就像蓝色的湖面和海洋以及广阔无边的天空一样。蓝色是狭义艺术的人为感性美的象征;绿色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原始的基本底色,人类来源于自然,利用自然规律,终究要回归自然,绿色是人类与社会良性发展的催化剂、润滑液和转化器,就像大自然的绿叶是太阳能的转化器一样,绿色是促进人类与人类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直觉的自然美的象征。红色的革命与突破、蓝色的科学与创造和绿色的直觉与人文是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反复提到的人类发展史的三大经脉。

6.关于自然美的本质。美学界越来越重视自然美的研究了,就像医学界越来越重视中医一样,因为自然美不仅有它自身的审美价值,也是人类身体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源头和根。这是我们美学界应该也要达成共识的。自然美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语言性与自然感性的统一,北京大学美学教授叶朗老师曾这样说,解决了自然美的本质问题也就解决了美的本质问题。科学合理地解释自然美的本质是美学界现存的六大难题之一。如果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信息中介为美的本质论,那么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天然倾向的信息中介就是科学性自然美的本质论,这是本书或本多媒体作者的自然美本质观,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加以分析和讨论。自然的事物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走兽鱼虫、草林荒野、大海沙漠包括这些景物传授给人们的声音、色彩、温度、味道等等信息,甚至人类本身的相应的身体生理等方面的信息。人们从这些自然景物中既能感觉到美,也能感觉到丑,这就涉及自然美的本质和判断自然界美的事物的标准问题。

下面本书或本多媒体作者再具体来谈一谈关于美本质的一系列观点和看法。第一,自然美产生的根源:分两个层次,1)发生于宇宙时空的信息层面,源于生命生态的发展变化; 2)人类包括人类史前对自然的选择实践,对应于人为倾向的自然美。第二,自然美的内容:时空定位参照下的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人类优先的良性循环的自然。第三,自然的审美对象: 1)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的,包括了人类的身体本身,甚至包括了人类的相应的精神层面本身,这种相应的精神层面以生物电的形式呈现其自然属性; 2)未经直接改造的原始自然。第四,自然美的特征:自然美同艺术美一样是同一层面不同风格的审美范畴和形态,艺术美来源于自然美,但不一定高于自然美。自然而然有自然而然的美,秩序精炼有秩序精炼的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下只有在定位、定性、定量三定的前提参照下这样才能具体地来有所判断,有所把握。1)天然特质性; 2)侧重形式性;3)联想象征性;4)移情互渗性;5)空间包容性;6)变化动态性;7)主客统一的积淀性。第五,相关自然美本质的分析:1.关于天然自然与语言化自然的两个倾向(略):自然美可总结为“天然自然”即“来于原始自然”和“倾向性的语言化自然”即“社会语言实践自然”这两个层面。天然自然的自由或空间是基本层面,最基本层面是由人类生命共有的生命延伸意志决定的,自然美除最基层因素外,还有倾向性的语言化自然的自由或空间的社会语言修辞层次的一些东西,其中就包含了社会实践语言系统的“集体无意识”积淀甚至积淀到固化了的对应形式或信息中介,比如说就包含了王一川教授所说的语言修辞中的“比喻”、“联想”、“移情”、“幽默”、“象征”等等人类社会才有的语言积淀性的形式或信息中介,这也包含了李泽厚先生的类似于西方美学中的“内在感官”的理性积淀为感性和直觉的观点和意思;2.美和美感的发生研究的重心下移与自然美欣赏的少层性与多层性(略);3.“良性循环”、“审美疲劳”在大海沙漠的审美中;3.关于熊猫的审美(略);4.动物也应该有低层次的美感 (略);5.生态平衡的美与人类社会的美(略);6.自然美的内容与审美的三定模式下的信息中介(略);7.史前原始自然的美学问题与人类语言工具(略);8.“风格”是把握自然美和艺术美孰高孰低的关键(略);9.自然美不一定是以人为中心的(略);10.从“到哪里去”的故事来探究人性中自然美的一面(略);11.关于自然美中的移情问题(略)。

美学界一直以来都有自然美和艺术美谁优谁劣的争论,本书或多媒体作者认为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应该落脚于信息中介性很强的“风格”这一关键点上。总之自然美是以良性适应选择为基础的天然倾向的存在,是天然的自然和实践社会性语言化自然为前提的信息中介,否则就没有动物都有的本能的大迁移等等自然对自然的感性选择性现象了。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天然倾向的信息中介即本书或本多媒体作者华远的科学性自然美的本质论。

7.关于“信息中介”及其他附加论证。量子论中的测不准定义和作为宇宙“管理者”的信息或“信息中介”是否与审美和艺术创造中的“差异性”、“新颖性”、“创造性”有关呢?量子论中的测不准是不是科学性美学美论中的“信息中介”“差异性”决定的。创造性不是目的,它是“信息中介”传递的过程,创造性是“信息中介”的特征属性。审美的创造性是美的特征,更是“信息中介”的第一要求,“创造性”在科学性美论中体现在“六位”,落脚于“信息中介”上。美本质的最终落脚点是信息,美和美感的发生、发展、完善三阶段中最关键的还是物理化学层面的这个最原始的出发阶段,它是美和美感的出发点也是美和美感的落脚点,“信息中介”或者说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是华远科学性美学的逻辑起点。时空定位除了有你我他的有生命的立脚点外,还包括不同层面的非生命的类似拟人手法的它的参照在内。比如说,“感动价值的感动”,就美感在一定时空定位变化下的变化,就是美感转变为美的事物或审美对象。自宇宙物理化学层面而来的信息美的发生论能否统摄其他各派别发生论,关键在于“信息中介”这个概念的综合力、统摄力、概括力、兼容力。虚实、阴阳、矛盾统一之类的辩证法只有在时空定位与方向性以及定量参照下为前提才能称其为美,称其相应“信息中介”的美。美的事物或审美对象包括了自然美和艺术美两大类,其中艺术美又分为广义艺术美和狭义艺术美,对广义艺术的审美有认识、反映和理性的倾向,是人为理性的美,对狭义艺术的审美有感受、体验和感性的倾向,是人为感性的美。信息与价值是新时代的符号,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归根源于信息,虽说劳动之类的说法也不无道理,问题是劳动的核心指向是信息这一概念。美也可以这样诠释:它是一种“信息中介”,是一种找到了合适对应关系的“信息中介”,就如沈从文先生的情书上所说的:“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位置遇到了合适的你一样,这种对应是选择的客观性,美的规律的把握就类似爱情美感的把握一样,不在乎占有,而在于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有距离的陪伴和厮守。微信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红楼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儿呢?有人回答:明知道是一场空,不在乎结局,在生命中单就个体来说,所有的权利、财富和爱情都将是一场空,明白是明白了,但执着归执着,本书或本多媒体作者认为这就是人生的可贵之处,这也是《红楼梦》的最吸引人之所在,参照以上有关《红楼梦》地对人生的理解,定位个人主体的美感就类似剥洋葱一样一层层下去只能是一场空,但定位人类社会客体的美的事物和审美对象,包括个人在内的家庭社会的连续性,也包括可深入大脑中的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在内,同样一层层下去,给人的印象就应该是有希望的、积极地对人生的理解了,就是时空定位与良性循环之类的参照下的人类可以理性把握的规律性了。抖音甜心baby的短视频也有这样一句话,“其实男人就像洋葱,你一层一层剥开它,最后发现没有心,可是你一层一层剥开的就是他的心呢,其实一早他就把心给你了,只是你不相信吧。”。定位整体层面,它的心就在过程中,就在良性循环的信息传达的过程中。物理学中,我们的宇宙由四种基本力量支配,第一是引力,第二是电磁力,第三是强相互作用力,第四是弱相互作用力,用这四种自然力已经能够解释几乎所有自然现象了,除了一些极端条件下的现象还无法解释。最近有新研究提出了一种被称为“X17”的全新粒子可能携带着第五种自然力,这一发现可能会颠覆现代物理学的大部分理论。这个提出的X17粒子不是费米子,而是玻色子,一种携带能量、有时携带力的粒子,这意味着X17可能会传递一种之前未知的第五力。作为一名物理学爱好者,本书本多媒体作者半玩笑地认为,这种力就可能是相对于宇宙生命界的爱的力或者宇宙管理者的类似规范场的“信息中介”之力了。再说作为广义艺术的管理艺术也离不开科学性美论的核心关键词“信息中介”,以现代管理学举例,现代管理学中每时每刻要注意的六点是:方向、定机制、提能力、作更替、定结果、常沟通,尽量做到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以上随时要关注的六点中没有一点与科学性美学美论中的关键词“信息中介”无关。物质、存在、理论、实践、价值、劳动、人性、认识、本体、现象、规律、美感、美的事物、审美对象、美的本质等都被信息或信息中介这一美的本质的落脚点概念被超越、被包括和被统摄了。

8.关于美的事物、审美对象、美感这类信息中介与意志的关系。能量是可一分为二的,一个是能量,一个是信息,信息是能量构造宇宙万物的排列组合,是多方向、多层面的排列组合,信息实为能量的“管理者”,是能量的一种侧面形态。信息中介,比如说光之类就是宇宙的“管理者”,比如说电磁波,热量,声音,气味,肌理等等,它们对应着佛教中所说的人之“六根” ,“六根不净”的反面和对面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中介,“六根净了”是佛的美,佛有佛的清净、超世之美,“六根未净”也有其自然之美,至少有其身体健康,内外澄澈、通透的世俗之美。 人类是宇宙自然的产物,人类除人的身躯更多属自然宇宙以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但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不能脱离所说的物质世界独立存在的。精神世界是永远受制于物质世界的。人类的生理、心理、审美等精神世界的运动,实际上也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运动方式,也是一种信息中介存在的方式。同样人类的精神世界生物电的内在活动也是同构于宇宙物质世界的,两者的运动规律是统一的。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相对宇宙更是渺小的。离开了科学社会性的制衡被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奉为“圣经”的尼采哲学中的意志是悲剧诞生的前兆,虽说有时强调自然性的意志这一点有其合理的方面。但“生存意志”、“生殖意志”、“权力意志”的概念还不够深刻。“意志”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美的事物、审美对象和美感之类的信息中介。

9.关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用动态的四维多层多线来分析真善美,就应该是这样,“真”有认识范畴的倾向,“善”有行为伦理范畴的倾向,“美”有信息范畴的倾向,当然“真善美”这三大范畴是处在动态的时空定位参照下的三大范畴,在一定条件下,这三者可以相互转化。可相互转化的动态的“真善美”以良性循环为指向。“良性循环”比真善美中的“善”更有统摄力,它不仅能统摄正面的“善”,也能统摄反面的“恶”,当然良性循环的其他几个相关参照也是必要的。至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动态关系在此不展开,相关内容请参看本书本多媒体的相关小论文。

10.审美橄榄型示意图的问题。本书本多媒体第四大部有一幅名叫《审美生理、心理轨迹波线集成横截面橄榄型》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这幅结构示意图和科学性美学美论来阐释一下大众与边缘,通俗与雅致,创新与一般的审美关系问题。从广义艺术和狭义艺术的角度来分析,中产阶级在橄榄图形的“圆弧”的中间,一般市民和百姓、高薪阶层和上层人士在“两尖”。“两尖”是审美中最关注的重点,“抓两头,带中间”的俗话说明了什么?证明了什么?这个说明和证明表明了艺术,特别是狭义艺术要有平衡、慰藉、转化、提升与安抚的诉求。一般而言边缘和雅致在“两尖”,大众和通俗在“圆弧”的中间。具体到世俗生活,“胖点美是瘦点美”的问题,这其中不仅仅只是一个认识和引导的问题,作者认为胖点瘦点都有它美的时候,关键在于有特色的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我们只能说审美首先要定位。“瘦”是橄榄型的一端,“胖”是橄榄型的另一端,只要没有胖到“臃肿”,瘦到“营养跟不上”,只要生理健康,只要有利于传达异性信息包括显现异性特征的信息就是美的,当然其中这种身体的不胖不瘦的折中健康的美是单线大众化方面的美,这种大众性的多数派的美也有它美学方面的问题和理路的争议,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现在,审美早已从原始的物种的单线审美模式提升和转化到多层多线一元的科学性的完善阶段的多样性审美模式。不论是适当的瘦还是适当的胖都可能是美的,都有其特质。因为不说上面的论述,还有一个不胖不瘦包括瘦和胖的主体审美疲倦心理的原因,审美疲劳也是一种定位到心理层面的规律性,它与上千万亿年的自然选择和感性积淀有关,其中“美,不是一定要有结果的”,比如说绝大多数异性之间的审美不是都要达到结婚生儿育女这个层面的,一般来说异性之间的审美是建立在一定距离基础之上的。适当的瘦适当的胖是橄榄球的两个尖,“美”的呈现可以类比股市图和光缆中光波的截面图的定位模式,胖、瘦与不胖不瘦之类的审美判断都要以时空定位和良性循环为必要前提参照。再举一个异性身体审美的例证,女性的肥臀、男性的宽肩是“大众”、“中产”的审美的对应,反之女的臀不肥、男的肩不宽,在一定时空与条件下,这两点可能会被其他层面的整体参照给淡化和淹没。当然,这种反之也有一定的限度,这种逐渐接近零的限度就示意于橄榄型结构示意图的“两尖”了。前些年有这样的观点,反本质主义实质是一种虚无主义,也是一种反垄断主义,因为反本质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广义艺术的侧面形态,反本质不能为反垄断而反,这样就有问题了,就有反真理的可能了,美的本质主义是开放的。从以上类似观点的反面也证明静态的单线单层的审美模式是不健康的,过于垄断的市场对应于“大众中产”,“两尖”和“大众中产”的兼顾才是多层多线多家的竞争。价格的上下波动就是垄断和竞争之间的波动,是市场生命的良性循环的示意,美就存在于这波动的时空中。近些年国家政府由以前的“让部分人先富起来”过渡到现在的“共同富裕”的强调提出了优化分配机制的调整方案,针对性地制定了新媒体上所说的,第一、先富带后富;第二、国家托底线;第三、打破不必要的条条框框,打通中产与大众上升渠道。前两点是抓“尖尖”的两头的动态平衡,第三点是的大众化的都有希望都有奔头的设计。一个也不少是我们的总方向,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只要付出就有收获,给躺平没有理由。这也是这一橄榄结构示意图在治国理政这条线上的近些年来的事实例证。

11. 关于美的定量性。事物美的判断的定量标准为整体性与简洁性的矛盾统一,简单地说也就是“简”。本书或本多媒体作者1989年的大学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设计的极致--“简”》,要注意的是这个打了引号的“简”指使审美判断的定位、定性、定量三定中的定量标准的限定。虽说科技的发展,人类生产效率越来越高,生活方式越来越便捷,这是一个总的趋势,但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简”与近几十年来流行的极简主义风格不是一回事,整体性与简洁性的统一有时也可以理解为复杂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和理解为背景环境性与易突出性的统一。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定量参照的“简”不能离开科学性美本质论的时空定位的定位、良性循环的定性等参照而独立存在,否则事物的美难以判断。极简主义的风格是静态的、孤立的、单层的、一种风格范式,它与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事物美判断的定量参照“简”不同,“简”是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动态的事物美判断的定量参照。现在电子产品加密技术中的密码不是相对个体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的复杂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吗?简单且易猜想到的密码你能说是好的密码吗?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类比论证。从近现代的画家梵高、蒙克、毕加索、达利、卢西安·弗洛伊德、弗里达到现当代著名服装设计师亚历山大迈昆和现当代的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扎哈·哈迪德等等之类的艺术家们的作品来看,他们超越传统的作品的奇特、怪诞、复杂、脱俗的风格之所以独树一帜,叫人耳目一新,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因为不论社会舆论和正、反的学术评价起了多少宣传的作用,但它们已成现实的作品,在人类艺术史和文化史的道路上留下了不可替代的一笔,他们的一些艺术作品客观上也为现当代艺术的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和艺术审美,打破单一、单层的现代风格,消除艺术审美疲劳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总览现当代艺术史,我们可以发现,近现代特别是现代开始流行的极简主义无意中成为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艺术家作品的大背景,这也证明以上艺术家的作品是被大工业化时代的极简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派艺术给突显出来的,这也证明美的本质最终落脚于信息中介,因为信息中介的新颖和突出是信息中介的基本属性。这样类似的例证有许多,其中包括东方的传统繁密工艺美术品在内,传统的古玩繁密精细 ,在相应简洁的背景衬托下独显其精密华贵的整体风格。不举中国瓷器之类,就传统绘画方面来说,黄宾虹中国画的繁密风格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例证。繁简之事涉及了美的风格和相应的标准层面的问题,本书或本多媒体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美的本质的问题,科学性美学美论认为美的本质最终落脚在信息中介这一关键点上,这一点是我们要反复强调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与形式的“简洁性”在动态的时空定位中也说明了极简主义与信息层面的信息中介的“简”不是一回事,因为形式的简洁,内容的复杂是艺术中一般性的存在。有这样一个关于人类审美中的求新求变规律性与自然生态规律的简洁性的关系的例证,极简的日本国旗中的圆早已被日本政府注册应用了,其他国家的国旗或相应层面的组织企业等是不能再照抄了的,这不仅仅是人为制度规定的,也是自然性的视觉传达规律性规定的。再举一个人类生理方面的例证,据科学证明女性乳房只有三分之一是用于哺乳婴儿的,是用于产生乳汁的腺体组织,其他三分之二与实用无关,只是用于突出女性的特征,从人类生育与之相关的审美生理和心理特征也可以证明:单纯单线的、纯功利的极简主义与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科学性美本质论中的建立在定位、定性基础上的“简”也就是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定量标准不是一回事。

12. 关于美的定性问题。先来谈一谈“良性”、“良心”、“良知”都不等于“良性循环”的问题。科学性美学美论中的“良性循环”有五大审美特性,引导提升性、平衡互补性、多层多线性、超越转化性、完善自然性。“良性循环”的重心在“循环”之上,“循环”更加客观,更加全面,更加周到,更有其方向性。“良性循环”要与触发点的时空定位这另一必要审美参照来整体动态地把握审美对象,才能显其美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比如说正义的战争怎样用美学来解释崇高美的合理性,过去有些美学专家,把正义的战争归类于崇高之美来评来说,那么问题来了,崇高美如果用于对战争的评价的话,就会常常造成一种倾向性重武轻文不平衡的舆论指向,这样下去人类社会越来越会走向用粗野,简单的武力解决人类社会许多难题的不规则图,人类社会就很有可能会从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的神性的崇高陷入和坍陷为人间地狱,因为“崇高”这个词用得太多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用得太多就越显其内容的空虚和方向性的缺失,人类史甚至是生命发展史告诉我们,四维多层多线一元是我们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甚至是我们赖以生存这个自然生态发展都逃脱不了的大框架。毒蛇、蟾蜍和狼之类怎样来审美,有破坏性的间谍、正义性的战争等等有没有有审美价值,要评价以上这些自然环境和特殊时期下审美现象和审美对象,如果离开了四维多层多线一元大框架下的时空定位这一必要参照,用单层单线实践层面的“良性”、“良心”和“良知”之类来评价,来把握,就其美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不是有些令人啼笑皆非呢。过去不科学的宣传舍身救人的舆论,导致不会游泳的小孩为救同伴落水,多搭一条命的事件反复出现,类似的悲剧不断重演,这说明了什么呢。现在的法治道德完善多了,小孩救同伴落水的成功故事道德上不鼓励,法律也有相应的不允许宣传小孩舍身救人的规定,否则会产生法律道德的非良性循环的误导作用。信息范畴的军事情报工作也是战乱时期的关键,战乱时期是不是同阴谋的间谍之类也是整体良性循环为参照的,就像当代国际社会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之类一样。以上一些实例道出了道德与法治的谁也离不开谁的与时俱进的动态关系,就像处在更底层的战争时期,没有社会稳定,国家安稳哪谈得上完善的法治一样,没有法治支撑的道德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战争美本质的认识应划归于广义军事艺术的范围来研究,它同其他广义艺术一样具有理性、整体性的特性。战争的“美”表现在哪里?有人说“胜利”,有人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此“胜利”不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吗?血肉横飞的,没有一丝人性色彩的战争能说是人的本质的力量的对象化吗?两个对战争美的本质的理解是不是太勉强太抽象了呢?战争美的本质是整体良性循环以一当十参照下智与勇的较量的信息中介,在某些层面来说战争不在胜与败,只计较正义与否,胜者不一定是美者。定位败者是正义的永恒胜利,现在的失败是暂时的,定位赢者是理直气壮的良性循环的胜利,离开了良性循环的总方向,单独以“胜利”、“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来解说战争美是片面的、单薄的,是单层单线的狭隘的观点。回到本段的开头,其中“良性”、“良心”、“良知”也可以这样理解,他们对应着有些主体色彩道德层面的中国传统民俗中所说的,通俗的不能再通俗的“良心”了。“良心”正气的弘扬随着近几年王阳明热的提升而不断提升。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类似“阳明心学”这样的有待挖掘的哲学和美学的好东西。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阳明心学,把它放置社会稳定、政通人和、法治清明的时代,其道德实践层面的社会价值是更加值得我们大家点赞的。从“良性”、“良心”、“良知”都不等于“良性循环”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感受到美的本质的非实践层面的真理性规律性的超越性的一面,反过来这种超越性的感受也证明了美的本质真正最终揭示的可能性。

13. 关于当代美学“三大类”的统一。先概括一下国内美学的“三大类”分法,第一类是哲学类美学,比如说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美论和汝信强调的生活美本质论、潘知常主张的生命美学、曾繁人提出的生态论美学等就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文艺类美学,比如说朱光潜、叶朗的意象美本质论就属于这类;第三类是科学、科技与设计类美学,比如说徐纪敏就是这类中的科学美学的代表,柳冠中是工业设计美学的代表。这种三分法是根据我国的美学实践的实际来划分的,有不足的地方,但总体上是合理的。“三大类”美学能否统一?这种三分法不仅仅只适用于国内,虽说国外情况有不同细分的层面,但整体框架上大同小异,因为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人类社会的美学学科已成为一门全球性的人文科学。定位广义艺术层面“三大类”美学的本身就是科学美的研究对象或一种广义艺术的审美对象,也是一种学科层面的定位和有序性参照,对“三大类”美学的科学美的审美把握也是要遵循真正科学性美学美论的定位、定性、定量这三定模式来评定来判断的。华远科学性美学认为只有真正把握了千古之谜的美的本质问题,找到了审美对象、美的事物和美感及相关“三大类”美学共同的“发源地”,不忘记具体美学的特色特质,存异求同,以上“三大类”分法就能统一在真正科学性美学的旗帜下,这样美的事业、美学之路会越走越宽广。虽说西医有局部把握、精准治疗的方法,但中医也有整体把握、平衡调理的优势。美学学科自十九世纪以来的发散研究有必要,问题是,近些年来的美学回归和高层面的综合也许更重要,美学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分的时候要分,合的时候要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科研中的分析与综合,这也是科学在分门别类基础上的实证和推论。在此要强调一点,无功利的功利性的有精神层面文明倾向,有明确功利的功利性是物质文明的倾向。世上没有无目的无功利的事物,只有精神和物质等区分下的事物下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哲学类美学有方法论的反思性、选择性、导向性倾向,文艺类美学有主体虚拟、美感超越、精神文明层面的倾向,科学、科技与设计类美学有客体理性、框架本体、物质文明层面的倾向。科学性美学美论就是对以上“三大类”之类的自下而上的综合和经验层面上的更高层次的抽象,科学性美本质论统摄了哲学类美学,文艺类美学,科学科技设计类美学这三大类关于美本质的探讨的观点,也包容了红色的革命的广义艺术人为理性美,蓝色的狭义艺术人为感性美和绿色的人文的自然美三大艺术实践层面的关于美本质的探索的经验。“难得糊涂”是不是也要一分为二来看?我们并不反对有些地方是要难得糊涂的,我们反对的是不能就此要恶性地把美的事物、审美对象、美的本质和美感、主观和客观等等之类也一股脑儿的全都难得糊涂了。美感对应于价值,价值和美感又在寻找着美的本质、美的事物和审美对象。现存的、一边倒向美感心理研究的美学是导致美学现象、美学实践难于科学把握和大众媒体常说的艺术作品越来越“丑”的原因,通俗地说美学也是研究美化人类物质和人类精神生活的科学,忘记了物质层面的审美对象、美的事物之类的这些最根本的目标这个基础,美学还有什么社会价值和意义呢?就是生命层面的美也可归类于自然美范畴来研究,生命是自然部分,也是物质文明一部分。作为人类逻辑语言,特别是演绎逻辑语言形态的美学,其中包括了主体、客体、现象、规律、理论、实践、真善美、假恶丑等等,在美学中指向的都是解决问题,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这点是我们要时刻反思、提醒和不能忘记的。

14.关于“思维”、“直觉”、“信息中介”与人的本质。美学中一些概念、范畴之类的术语多了有好处,但用得不精准、不恰当或缺少相应统摄力的词汇就成问题了,这也是美本质难于揭示的原因之一。信息中介能化解“形象思维”与“形象直觉”,广义与狭义艺术中的理性与感性等等美学学术争论,通融了认识论与体验论之类的问题,引领了和谐与冲突等审美范畴的对应,统摄哲学美学、文艺美学、科学美学、设计美学等相对应的美本质观,也打通了眼中之“竹”、心中之“竹”、道中之“竹”的一些文字性的隔离,这种文字性的隔离是不是文字语言的异化或者说是人的异化呢,这就涉及什么是人的本质的问题了,李泽厚前期美学中的“自然的人化”与他后期美学中的“人的自然化”这一对概念是不是被科学性美学美论中的“良性循环”这一关键词给涵盖了呢?扯远了,就此打止。

15.关于时空定位与“一盘散沙”。有人会问,“时空定位”会不会导致“一盘散沙”?美的事物或审美对象只存在于具体的时空定位中,所以科学性美学美本质论中的“时空定位”这个关键词在学理层面容易与社会的“一盘散沙”联系起来。关键是对时空定位的理解,时空定位有时定位在整体和群体层面,有时也可能定位在局部和个人的角度,这一点是我们特别要明确的。时空定位与分工合作有内在的关联,而分工合作是人类社会的显著特征,时空定位不仅要兼顾个人物质和精神的良性循环,也要考虑群体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是整体与局部,广义艺术与狭义艺术,个人与群体,法与情,美的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统一与兼顾,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在这一层面的理解时空定位这个关键词还有“一盘散沙”的社会影响的可能性吗?定位整体与定位个人并不是完全冲突的,特别是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今天,空间时间的隔离,一个也不少的科技手段。大众与边缘,通信与技术之类是完全可以统一的,不仅仅是统一,他们之间还有相辅相成、共存互补的作用的关系。就像虚拟经济与实体产业的关系一样。自然的社会性提升和社会的整体调节有其整体人类文明的进步的一面,也有其强制的非自然非人性的残酷的一面。因为整体与大众有整体与大众的代价,边缘与个体有边缘与个体的不足,这是美的自然性第一源头决定的,虽说积淀有其必要,但它又有相应的副作用,它需要相应的反过来的缓冲与安抚,这也是一个也不少的整体与个别兼顾统一的必要性。哲学同科学一样都是理性和广义艺术的倾向的一种艺术,当然它们各有其侧重,有的哲学家认为科学与哲学相比没有其连贯性,科学是不是一定没有连贯性呢?这就是科学性美学美论中的“良性循环”和“整体”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要回答的问题了。

16.“谁也不服谁”“谁也服不了谁”?有人说,反本质主义实质是反垄断主义,这个观点是有一种不理性情绪特征的,没有了真相,没有了本质,就给浑水摸鱼的不良分子和体制不健全的腐败分子留下了钻空子的空间,“难得糊涂”是建立在法治清明、社会体制健全的基础之上的,“难得糊涂”是针对感性性强的狭义艺术而言的,而不是针对理性的广义艺术范围而言的。

现存的反美的本质的观点可能是反超越一切的不接地气的没有时空定位倾向的美的形而上学论,在此反美的本质的观点指向的不是真正的美的本质的真理而是美的事物、审美对象和美感之类的规律性。

当代哲学中的“你对、我对、大家都对”的说法对不对呢?这个问题要具体来看,看是在理性的广义艺术层面还是在感性的狭义艺术层面,看是定位古典哲学还是定位当代哲学。彭富春教授在近年来的短视频中曾说,当代哲学界呈现出多元化现状,哲学家们谁也不服谁,谁也服不了谁。不论这句话正确与否。我们也可从中看出了理性广义艺术的哲学的特征或动态特质的一面,“谁也不服谁”“谁也服不了谁”是从“理性哲学死了”的背景出发的相应的观念,是从主客两个方面来表明,每一个哲学家都有相应层面和视角,每一位哲学家同狭义艺术家一样也有相应的合理诉求。狭义艺术家是倾向情感感性,广义的哲学艺术家们则倾向情感理性。尼采说上帝死了,杰克说,人也被抹去之类的语言都是一定角度和侧面的诉求和哲思。以上“谁也不服谁”“谁也服不了谁”只能让我们更深入认识到哲学同一般狭义艺术一样都是处在“四维多层多线一元”大框架之内的,也是处在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的信息中介之中的。广义艺术的哲学同一般的狭义艺术一样也是以情感为内驱力的。哲学是理性的情感,狭义艺术则是感性的情感。哲学的多元化走向是由哲学的广义艺术特性决定的,这一多元化现象也是科学性美学美论的“时空定位”的美的判断的首要参照正确性、科学性决定的。哲学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广义艺术和狭义艺术这些概念之类在此就不加展开了,可参看本书和本多媒体相关内容处。现在哲学的分类和趋势可以说是呈放射状多元化走向,这种放射状走向有其合理性吗?不能说全部合理,但总的趋势是正确的。

“你对、我对、大家都对”、“谁也不服谁、谁也服不了谁”这些当代哲学界、美学界之类不能说全部合理,特别是在没有“定位”参照前提下,但它们道出了当代哲学的大趋势,其中隐藏在大趋势下的重重矛盾却是存在的,这些矛盾只有科学性美学美论的“三定”前提下的信息中介美论才能化解、才能解决,特别是“定位”参照前提下。以上提到的“谁也不服谁、谁也服不了谁”之类蕴藏的重重矛盾和问题是由哲学从广义艺术走向狭义艺术的趋势造成的。这些类似的哲学现象也反证科学性美学美论中的时空定位是审美判断的首要参照的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特别是具体到狭义艺术方面是这样,从这点来分析,也诠释了本书本多媒体作者关于哲学越来越像艺术了,越来越像狭义艺术了的观点的正确性。从以上“谁也不服谁、谁也服不了谁”以及“你对、我对、大家都对”之类的哲学问题找到了科学性美学美论中的“时空定位”这一关键词的解决方案,以及这一方案的巧合和天然的默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预感到千古之谜的美的本质最终揭示的可能性?

17.关于怎样理解“无象(相)之美”。站在主体角度的太虚法师也认为佛家美学也可分为三大块:自然美、人生美、文艺美。蒋述卓老师总结了佛家审美的四个特征,即:第一、美是幻影;第二、美是体验的;第三、虚构与夸饰;第四、推崇完美。它们是从精神层面,也是从社会精神层面道出了生成和积淀于人类大脑的信息中介的美的属性和特征,同道家美学一样,佛家也强调无象之美这一审美重心,这也是佛家和道家审美观之共同的地方。本书本多媒体作者认为,佛家和道家的无象(相)之美也是时空定位前提下的正确性,无象(相)之美也有其信息中介,是虚中有灵的信息中介,不在眼前就在大脑的生成和积淀中,就在生理学所说的生物电码中,在生命中绝对真空是不可能存在的。无象(相)之美作者认为有时就是“美本身”的美,时空定位和良性循环前提下的“真”也成为了美,“空”的观念即美,“简”的美,转化的美,弥补的美,超越的美,“想象和缓冲”即美,“佛”即美,“道”即美。

18.关于美的本质与文化的本质。美的本质与文化的本质基本类似,只是有范围大小的区别,虽说美学研究对象超出了文化研究对象的范围,但是美学本身属于文化的内容。那么文化的概念怎样理解?有人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人说与文字有关的事与物就是文化,也有人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的社会现象。作者感觉这三个定义不具体、不精确、不科学,不像真正的定义,这三个笼统的文化定义没有“定位”、“定性”限制,也没有一丝“定量”的概念。作者认为文化的定义应是“人为信息中介”,时空定位和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人为倾向信息中介为文化的科学性的概念和本质,其中的信息中介包括了可深入人类大脑的精神层面的信息中介和人类物质层面的信息中介这两大类,“以文化人”不是连根地化成没有自然基础类似于机器的“人”。文化除了有空间区域性的比较倾向外,还有良性循环相鉴互补对话的提升性,它也是人为美的社会现象。文化与人文的区别:人文更倾向于以人为本,包容爱护、关心、尊重人是它的特征,它重在情感这个词上。文化有理性客观的倾向,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之类,它重在信息这个词上。

19.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借助演绎逻辑语言这一工具进行判断和推理。人与动物都能使用归纳逻辑语言,只是其中有潜在和显在之别,高级动物条件反射第一语言系统就是潜在的归纳逻辑语言,高级动物能使用归纳逻辑语言,不能使用演绎逻辑语言,所以说能否使用演绎逻辑语言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相对应的“审美活动”、“美的事物”、“审美对象”、“美的本质”与“美感”在人类以前是存在的,只是有简单与复杂,低层与高层等区别而已。特别对于那些高级动物,只是没有像人类这样,用逻辑语言呈现在文字上。

美学界美的发生学层面有这样的观点,美来自实践,这个观点是会引起争议的,不说实践的核心指向是“信息”或“信息中介”这一类概念,只说审美离开了“人性”的自然性一面,这样的审美科学是不是会大打折扣,这样的美学是不是还成其为一门理性的学科或一门人文科学。人类的自然性的感性思维是有归纳逻辑和积淀的倾向的,实践倾向感性的归纳思维,理论倾向演绎的逻辑思维。过于强化人与动物之别也是单线单层的人为中心主义产生的原因,“人性”的认识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一些方面的问题。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画出了一条介于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与自然性的动植物界之间的明确界限,这种划分也有其相应理性的科学性价值。“实践”与“理论”不能单个用高级与低下来世俗评价,它们的关系也是个时空定位的问题,它们各自的位置就如螺旋上升的互补提升关系,谈审美就与“实践”更近些,而谈“美学”就与理论靠近些,在美学中就实践和理论关系的这个科学问题,不能过于世俗化更不能过于政治化,就算在政治层面,共产党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的时候,但它在此并不是说实践就压倒一切,而是说不要过于死板,过于迷信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才是共产党人的活的灵魂,只有实践与理论的兼顾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引领我们走向良性循环之轨道。

20.关于美育。我们来谈一谈怎样科学性的理解美学中实践性很强的美育这个问题,真正科学性的弄清了美的本质问题,什么叫美育的问题的争论就自然而然化解了。美育有大美育和小美育之分,大美育也可以说就是整个社会生活本身,审美的生活本身。小美育就有局限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范围的倾向的定位了,在此的美育问题,我们只就小美育来谈一些问题,美育应该是用美的事物、审美对象、美的方式方法之类,来引领和培养不论身还是心等多层面能良好适应进步发展中的社会的接班人、建设者的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美育应该是要培养能把握入世和超世,理性与感性,谋生与乐生,爱人与爱己等矛盾关系的人;美育应该是要培养具有感恩、自强、奉献与创新等人格品质和基本素养的人,以上就是科学性美学美育价值论,艺术教育、情感引领、生命感悟、自然体认等潜移默化之类的具体的方式方法就是美育的主要方法论了。虽说现代教育有时空定位前提下师生相长,互敬美美的交互式的趋势,和大美育、小美育等层次区别,但在美育中,总体上还是存在着教育者同美的事物一样,是审美对象,被教育者就是审美者的这种倾向,当然其中根据时空定位不同层面的参照,审美者也可以一分为二,自己来教育自己,自己成为自己的审美对象。美育问题细节很复杂,在此不详细展开。

21.关于人文科研成果的评价。高建平老师在2015年文史知识第8期期刊中发表了《心理动力与美的引导力》一文,在文章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近年来,常见到一些打着“科学”旗号否定其他一切研究的强势做法,那显然不可取。”这句话说得有些道理,也符合事实,绝大多数美学工作者们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是科学的,都是符合社会人文发展要求的,所以这句话会引起大家的一些联想,它也有些敏感,确确实实,不论国内国外美学界的问题有不少,近些年来有些领导人重提“初心”这一概念,就美学界的发展也有相应的指导作用。高建平老师这几句话正面要想,反面也要想一想,不论站在管理层面还是研究者的层面,“你对、我对、大家都对”的现象也是有问题的,特别是没有“定位”参照的前提下是有问题的,同样是“谁也不服谁,谁也服不了谁”要看是在理性的广义艺术层面还是在感性的狭义艺术层面,学界有人认为类似康德自然性的艺术创作天才观和休谟的有些不可知论倾向的艺术批评欣赏观,把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搅成一滩浑水。这些类似“你对、我对、大家都对”的科研现象和类似“浑水”理论是不是就等于人文理论?人文理论是不是要远离科学呢?不论2000多年前的柏拉图“美本身”这个概念是主观还是客观,不论美本身的提出是否有时代的局限性,“美本身”都应该被我们认定为真正科学性美学的源头和初衷。科学中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分,但人文科学不等于浑水科学,就算开初的学科有浑水的阶段,但科学包括人文科学在内最后终将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是科学的真正的本色。打着“科学”旗号不分理性感性、广义狭义之别来浑水摸鱼的所谓的“你对、我对、大家都对的吃大锅饭的难得糊涂”的科研现象和美学理论终究是得不到社会和历史认可的。古今中外的美学成果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就像人类文明成果一样值得后来者崇敬和仰望,但我们要有这样正确的态度和辩证的观点,定位同一层面,定位美的本质规律探索这一科研层面,要继承却是选择性的继承,就是行为范畴的“实践”层面也寓含了经验性的批评与选择的内容,至于理论层面的问题在此就不用多说了。

22.关于竞美的标准问题。竞美网www.8far.com是本书本多媒体作者华远老师主持的大众审美网站,早已存在的《竞美网》(www .8far. com )仍是2004年开通的大体框架模式,内容没有更新,如能正式开通竞美网包括竞美App在内,网站和App的框架模式、数据库等要根据本项目新功能的要求来修改和更新,同时特别要注意的是,竞美网要把重心放在“竞”这个字上,包括竞美App在内要借鉴头条新闻、读者文摘、诺奖评选和奥运申办、58同城、抖音、西瓜视频之类的有用模式来调整和优化。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是华远科学性美学美论的本体论,“竞美”品质的高低是时空定位为首要参照前提下的“竞美”,“竞美”要有美学的提升、净化等作用,也要有审美的安抚、慰藉、平衡等作用。因为人生在世难免会有遗憾、痛苦和缺陷之类的存在,只有“美”才能缓解一些、安抚一些、弥补一些,而在“竞美”中更容易发现美和凸显美的存在,不论表现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面,这样来说,“竞美”有其深远的社会和人文意义。比如说慰藉平凡人生的朱自清的作品——《背影》就是同一题材同一定位的高品质的作品,你能说类似《背影》的作品在同一题材同一定位的前提下没有其定量的可比性,没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没有其审美的重要性?如果具体到人的审美来说的话,如果以安抚、平衡的角度来说的话,“竞美”是没有外貌长相的人比文采性情,没有管理能力的人比专业,没有综合比分的人比特长,没有经济自由的人比生活品质和养生,如此等等,美美与共,这就是“竞美”评价的出发点和首要参照。从某种意义来说,“竞美”也就是在自强不息的基础上来比守法,比科学,比健身,比礼让,比和谐,比爱心,比担当,比奉献,你好我也好,大家就更好,竞美不是你死我活,是友谊第一的竞赛,有时竞美不是比短板而是比特长,比互补,比合作。

23.千万年呼唤的回声。最能代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一般计算机的0和1的运算模式的升级应该是量子计算机0和1的测不准的纠缠和多层宇宙共存的模式了,从“美是什么”的提出,到美学思想的不断涌现,再到距今两百多年美学学科的正式成立,千古的美的本质由静态到动态,由形式到内容,由真到善,由感性到理性,由宏观到微观等来回不断地循环,终于到达了今天柏拉图“美本身”式或老庄“道”式的这个规律性的山顶,从而成全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规律性的三定六位一体的“简”的极致,它是千万年生命和爱的呼唤的回声,它就是万千现象之上的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的最终揭示。

百花齐放指的是具体美的事物,具体审美对象,百法归一指的是美的规律性,美的本质规定性,哲学、社会科学的美学美本质论的开初的百花齐放应该是为了最后找到真正科学性美的本质,最终呈现的百花齐放不是科学性的而是艺术性的,是狭义艺术的,这种定位不准的美学艺术化的现象不是美学之初衷。科学理性地打下了扎实的美学基础,美本质的科学性的最终揭示才能更好地良性发展,长期糊涂混下去,美学还是美学吗?只有在现实、理性、实证与逻辑的基础上弄清这个千古美本质的问题,美学行业的大厦才能影响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良性发展,这样美学大厦的上层建筑也就能越来越高,大厦每层的内部装修和设计才可能越来越完善,美学之路也能越走越宽广。

华远

写于2005年3月

修改于2021年8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71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8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207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5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50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3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8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3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5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8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7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3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98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9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