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纪泽(2)【1108】2024-10-15
评点:读书之法与做人之道
曾氏在此信中提出读书的四字诀,即看、读、写、作。
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览。读,即高声朗诵。曾氏认为,读史书、子书,宜用“看”,因为“看”可速度快些,可做到在短时间内多接触些必须阅览的书,即所谓博览群籍,泛舟书海。对于经典之作,对于诗文词赋,则宜用“读”,要高声朗诵,慢吟长叹。这样,方可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领略其雄伟之气势,深远之韵味,并进而熟记于胸,随口可背。为了说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他一连打了三个比喻。一比之为赚钱,“看”如同在外做生意获大利;“读”如同在家慎守财产,不让它随便花费了。二比之为打仗。“看”好比一鼓作气,攻城略地;“读”好比守住所得的战利品。三比之为获取知识。“看”如同子夏所说的每天知晓自己所不曾知道的,因而努力求知;“读”也如同子夏所说的,每日温习功课,不让所学的忘记了。一句话,“看”好比快速地大量地猎获,“读”好比谨慎地稳固地保守。
写,即写字。曾氏自认为写字很慢,不能适应某些场合,故而要求儿子能练就一手又快又好的字。曾氏有个特点,即自己所短处,若别人恰有此长的话,他便特别看重此人;不像有些人,恰恰相反,要抑人之长来显示自己所短的并不是短。
举个例子吧。曾氏幕府中有个名叫罗伯宜的秀才此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字写得又快又好,每天可誊抄一万二千个楷书,晚上还有兴致跟别人下围棋。曾氏很赏识他,也发给他三十两银子的月薪跟那些拟书牍奏稿的幕僚一样的待遇。
相反的也有个例子。左宗棠出身举人而非进士,他后来做了总督,接见属官,先看履历,凡进士出身的一律排后,先接见举人出身的,并多次对着下属发表他的举人优于进士的高论。他的理论是:进士在未中之前一心读应试文,没有真学问;中后他有很宽松的环境区求取真才实学,而后之所以能做官,也不是仗功名而是仗本事。故举人出身的官强过进士出身的官。世人都不能接受他的这个“妙”论,知道他无非是借此护自己出身不过硬的短罢了。
作,即作诗文,各种类型的诗文都要练习做,不可因做不好而止步。说到这里,曾氏给儿子讲了两个极为重要的人生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