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O2O一起火了的,除了外卖、生鲜还有众包物流。现在走在马路上随处都可以看到穿着各种颜色衣服、骑着电瓶车、后座载着箱子的配送员,他们可是“众包物流”的主力军。我对“众包物流”的关注是从朋友创业开始的。
我们知道一个2014年创办的一个以白领阶层为目标群体的C2C平台,想充分利用社会人员碎片化时间为白领们提供跑腿服务。宣传口号特别有意思:“有闲没钱,过来赚钱”。用户通过APP发布需求,兼职配送人员抢单后进行采购和配送,公司给配送人员补贴。这个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用户可以发布个性化的需求,比如我需要一盒周黑鸭、一把鲜花、一盒牛奶和一杯星巴克咖啡,没问题,配送员采购完以后一起给你送过来,也是因为这种定制服务,平台的业务做的有声有色。再后来听说由于资本寒冬和投资人的原因,这个项目停掉了。这是典型的满足用户定制需求的C2C“众包物流”模式。
说到“众包物流”,连以“自建物流”为核心竞争力的京东都非常重视,去年“京东到家”拓展深圳地区业务时,力推“众包物流”模式,主张利用社会化运力解决配送问题。今年四月份,京东又和众包界黑马“达达”合并,以京东到家的业务、京东集团的业务资源还有两亿美元现金换取了新达达约47.4%的股份,成为“新达达”的大股东和战略合作伙伴。
新达达走的是B2C模式的“众包物流”,“新达达”的CEO蒯[kuǎi]佳祺也是老“达达”的创始人,他曾经在提到“人人快递”时说过C2C模式难以监管和形成规模,言外之意并不看好C2C模式。虽然刚才提到的C2C公司停业好像应了这个说法,但是也有公司在C2C的市场分到了一块蛋糕。有一家叫“邻趣”的公司,各位可能听说过,和开始提到的朋友公司的业务模式类似,唯一的不同是“邻趣”不采用抢单模式,而是采用滴滴打车一样的派单模式。据邻趣CEO刘伟力讲,今年7月份邻趣已经实现1500万/月的营收,还实现了100万/月的毛利。而“新达达”到目前为止还处于亏损的状态。
不管B2C还是C2C,也不管盈利还是亏损,“众包物流”都是利用社会化的运力,也就是兼职人员,而这也恰恰是“众包物流”的硬伤之源。由兼职人员带来的硬伤有两方面:安全和法律隐患。
这里说的“安全”并不是大家通常担心的配送物品的安全,通过平台的各种约束及制度,物品的安全性已经相对有保障,这里说的“安全”是配送人员的人身安全。配送人员为了保证配送的速度、多接单多赚钱,经常逆行、闯红灯,车速还特别快,极大的增加了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很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去年出过好几次类似的事故,好几条年轻的生命因此消失。虽然像达达这样的平台在兼职人员接单的费用里直接扣除了基本的保险费用,但是却不足以保障兼职群体的利益,更何况保险政策还不一定能落实到每一个配送员。无论对配送员还是公司来说,这都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硬伤。
法律隐患则是另一个硬伤,配送人员作为兼职人员,虽然和公司没有劳动协议,但是很多兼职人员的工作时长超过了法律规定,很难界定是否属于兼职员工,而且如此庞大的兼职群体更增加了这种隐患。除此之外,“众包物流”还有一条敏感的神经——“快递”,一旦牵扯到这条神经,“众包物流”的前途就未卜了。法律隐患也着实是不能忽视的硬伤啊。
不过咱中国的老话说的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根本,问题总会慢慢解决的,网约车不都已经合法了吗,“众包物流”的未来也许不像我过去想象的那样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