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为求生存,似心照不宣,从老家迁至市郊小城已历十余年。虽然,庭院绿树成荫,可野草繁生,老屋风销日蚀,已见衰落,墙体落败,木门枯槁,红漆驳落,铁栅锈迹斑斑,似湘妃斑竹,无言地诉说着这多年的孤寂与无奈。
我的老屋,只是村里几十户人家的一个缩影。十余年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是村民一家家地从老村里迁出去,迁到附近公路两旁,陪护着路面,两边耸起了一幢幢精致的小洋楼,而空巢老屋,或部分拆走,或整体留在了原址上,有西风残照的岑寂落寞。每至夜暮时分,犹见废墙颓垣,黑影森列;风摇竹林,刷刷有声;夜游小犬,出入无声。剩下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是老迈的残疾的贫困的,苦苦撑着老村的人气。
在老屋跟前,我伫立良久,默然无语,一个时代走过了,一去无返,时过事迁,物是人非,老屋的物品,就一如故旧地凝然而立,待在这里,像等待着久违的故人。物件是人的情事证见者,融入你的故事,负载你的情思,形成一条汨汨流动的河流,常让人触目感怀,触景生情。
祈盼着新农村建设的春风细雨,拆了老屋,搬至新居,方案被干部酝酿了明说了多次,可雷而未雨,令人愤慨的是,村支书想借集体搬迁之名与承包商大捞一把,一手遮天,幸亏贪污事发去职。总之,就这样在等待中折腾,让人等得太久而失去韧性。于是,我们且等且珍惜,只好就着平房老屋,修修补补。一年回来几次,或翻捡和补添屋梁上青灰色老瓦,或刷新驳落了油漆的门窗,用锄头或除草剂除去院中的杂草,搭上木梯刈去庭院过于繁盛的树枝,晾晒一下发霉的衣物器具,或敞开门窗驱散积久的潮气……维修护理从未间断。每年必得回去两三天,专门翻捡屋顶的旧瓦,补足破损的,上面累积的枯枝败叶和飘落尘土,常堵塞瓦沟,致雨淋墙壁,漏而下渗,逼着人去修捡。最初的几年,尚可亲力亲为,遇上年纪大身体欠佳,就得请人代劳,得支配几天几百元的工价。前年,终于得到拆迁无望的消息,家中几番讨论,便决定改换大红板瓦。
换了大红瓦的老屋也十分尴尬,头上光辉灿烂,红红火火,明艳照人,而身个呢,墙壁销蚀,门窗斑驳,院内杂草丛生,老态龙钟,立在屋前,很容易产生“独倚阑干看落晖”的意味。
我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栖在老屋,房里泛黄的书籍与文字图画,房外,庭院里荡秋千,陂塘边嬉戏,稻场夜里听鼓书,田地间劳作,西河滩头捉迷藏,树林里头寻蝉蜕……草木沟渠河水,似乎都存有我的故事。我的关于亲人的诸多记忆,也都附在老屋。如果任她自生自灭,我将不忍。如果拆除重建,因无人栖居,无此必要,何必因流年暗转触目而生发物换人非之伤感呢?我进退两难,很是无奈,她已栉风沐雨,站立了三十多个春秋。无奈之余,我愿就这样,远远地注视着她,陪着她度过以后的岁月。
在此,附上这次笔记的文字,也好作个注脚。
换瓦可算是个小工程,追加横木(梁)、椽子、小木条,去青色小瓦,上大红瓦,花时费力。我已经记不得我家换瓦的情事,但亲历亲为了本房兄弟今次换瓦的细节,并帮其记录算账。具体的记录如次:
狗年(二O一八年)三月二十二日,本房老兄老屋改换大红瓦,我与本房大伯同去木材(瓦)市场,选材历一个多小时。与汽车司机讲妥260元运输费,由场地几个妇女搬上车,车便运至老屋。购置材料如下:
一.长4.0米的接尾(横梁), 价位43元/根,共20根,计人民币: 43元/根x20根=860元
二.长3.0米的接尾(横梁),价位30元/根,共10根,计人民币: 30元/根×10根=300元
三.长5.0米的横梁,价位105元/根,共5根,计人民币: 105元/根x5根=525元
四. 4.0米的椽子,价位95元/根,每捆(束)10条,共15捆,计人民币: 95元/捆x15捆=1425元
五. 4.0米的小木条,价位42元/捆,每捆8根,共22捆,计人民币: 42元/捆×22捆=924元
六.大红泥瓦,价位1.6元/块,共2300块, 计人民币: 2300块×1.6元/块=3680元
七. 脊瓦,价位7元/块,共60块,计人民币: 7元/块×60块=420元
此七项,共计用人民币8134元,算上运费260元,购料共用人民币8394元。加上包工费4200元,此次换瓦工程,总共用人民币12549元。
说明,一,因为主家主动买烟2条款待工匠,故承包人自动从承包工钱中减除。二,老兄家正屋边有个小屋(厢房),面积约二十平米,故全屋按面积160平米计算配料。按材料老板计算,椽子须买22捆(束),老兄以老椽子可用为由,主动减少了7捆,缘子可疏可密,疏密由人。三,我家比老兄家行动早三年,那时的物价和工价没现在高,没有厢房,故花了八千元左右。
20180325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