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我和老公去朋友家看望她生病的父亲。
朋友刚搬去新房,父亲手术出院后,和母亲一起住在她的老房子里,由母亲照料父亲的饮食起居。
朋友给母亲打电话,打了几通电话都没人接。到了才知道母亲把手机放在房间里,房间门被风吹得反锁上了。
朋友试了一串钥匙都打不开,母亲在旁边絮絮叨叨讲着事情的经过。
朋友突然不耐烦地大声打断她母亲的话:“别说了,烦死了,只会说说说,没有一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母亲闭了嘴,诚惶诚恐地立在一边。我打圆场:“实在找不到钥匙,就叫个开锁的来开吧。”
母亲忙说:“我去叫我去叫。”
想到我刚才爬到这七楼,都气喘吁吁的,现在让一个七十六岁的老太太跑上跑下,我于心不忍,于是说:“让我去吧。”
母亲早跑到门边,穿上鞋说:“还是我去吧。”
当母亲领着锁匠回来时,钥匙却找到了。锁匠要十元跑路费。母亲从包里掏出钱,嘴里嘀咕了一句:“什么都没做也要十元钱。”
朋友阴沉着脸说:“如果没找到钥匙,就不是十元了。”父亲在旁边附和着,说母亲的脑子不好使了,两个人巴拉巴拉说了母亲一通。
我和老公忙找了个话题,总算给母亲解了围。
后来我们在聊天的时候,母亲靠在沙发边上,两眼盯着前方,空洞而迷茫,自始至终没再说过一句话。
出来时,朋友说:“我妈年纪大了,脑子越来越不好使了,一遇到点问题就束手无策。我爸得的是癌症,做了手术,接下来要不要化疗,我也拿不定主意,毕竟年纪这么大了,哎,我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看着一脸疲惫的朋友,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分开后,老公说:“她这脾气有点大啊,工作忙又要惦记病人,情绪不好也可以理解。可是她母亲这么大年纪还要整天照顾病人更不容易啊,看她对母亲的脸色和语气,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
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孝,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好吃的,拿给父母吃,你以为这样就是孝了吗?
替长辈做了事,给长辈吃了好的,都不一定是孝,最难的是态度。孝顺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由心而生的实际行动,脸色是内心的体现之一。
父母健康时,逢年过节提点东西去看望,这样的孝顺很容易,难的是父母生病时,你还能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们。
在衰老和疾病面前,父母丧失了他们的权威,他们因觉得拖累了子女而愧疚,在子女面前越来越怂,甚至小心翼翼地讨好子女。
我心疼父母的无助,也心疼朋友的无力和绝望。在大病,恶病面前,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灾难和折磨,更是考验。
三
曾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个男人用手几次拍打一个老人的头部,后来知道这个老人是他的母亲,瞬间引爆了网友的愤怒,大家纷纷谴责他。
后来记者走访得知,这个男人在家人和邻里眼里是个“孝子”。六年前,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他每天都带母亲去外面走走,一天两次,几乎没有间断”,“给母亲吃炖猪脚,排骨时,都把里面的骨头先剔掉,再夹到母亲碗里”,为人子女,有几个能够做到?
事发那天,他要送儿子去上学,他母亲一直坐在电动车上乱动,还拔掉车钥匙,他突然感到特别烦躁,就打了母亲,事后也很后悔。
这让我想起我姑妈中风的五年半时间里,家里有两个未出嫁的表姐,大表姐在县城上班,小表姐在家附近的工厂打工。于是照顾姑妈的重任就落在小表姐身上。
小表姐尽心尽力照顾着姑妈,穿衣喂饭,端屎端尿,背姑妈上下楼。可时间一长,逐渐不耐烦起来,有时姑妈大小便失禁,便皱着眉大声埋怨,姑妈像做错了事的小孩,低着头,缩在一边,红了眼眶。
大表姐一个月回来二三次,每次回来,都会带些姑妈爱吃的东西,替她洗头洗澡,浆洗衣服,说话轻声细语,和颜悦色的。
每次有人问姑妈,哪个女儿对你好,姑妈都会指着大表姐。
其实,小表姐为姑妈做得更多啊。她那时二十来岁,下班后,除了照顾姑妈,还要洗衣做饭,喂鸡喂猪,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但当她拉着脸对着姑妈大吼大叫时,她所有的好都化为乌有,姑妈眼里只看到一个暴燥得让她害怕的女儿。
我想小表姐心里是有委屈和不满 的,当她心理失衡时,就只能把怨气撒在姑妈身上。姑妈去世时,小表姐比谁都悲痛,直接昏死过去,可是姑妈却无法接收到这拳拳爱心了。
这不是道德层面可以解决的,由于长期照顾患病的老人,长期积累的压力得不到舒解,很可能造成照顾人情绪失控,做出过激的行为。
四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冰冷而残酷的现实。长期照顾生病的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而且会影响子女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不是子女不愿意孝顺,而是在这快节奏的社会里,职场,家庭,孩子的教育,这些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如果父母再长期患病,真的很容易让人情绪崩溃。
每次看到讲述父母孤独凄清的视频,总会让我们潸然泪下,但别人的事故再怎么描述怎么悲惨,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故事而已,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到老人久病时带给我们的无力,委屈,绝望。
有一段时间,大表姐经常给我打电话,说很难想象我爸在我家的这十五年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她的公婆躺了半年,她已经受不了了,表姐夫一心扑在父母身上,家里的事根本指望不上。
她的公婆,一位九十二,一位九十四,俩个人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表姐夫四兄弟轮流值班照顾,节假日没有了,一下班就往老家赶。半年过去,他七十岁的大哥累倒了,表姐夫也瘦了十多斤。后来想请保姆,为了钱,几个兄弟又争执不下。
当初老父病危时,表姐夫一定要抢救,后来再一次病危时,姐夫沉默了。
我父亲在我家的十五年,都处于半瘫痪和半痴呆状态,开始时请了保姆照顾着,后来保姆也干不下去了。这十多年,我们的生活根本谈不上质量,家里都是臭烘烘的,像战场一样乱七八糟,每天下班回来都是惊吓:
父亲烧菜的时候从来不开油烟机,家里经常浓烟滚滚,壁橱的柜门被拆了当床板,地板被烟蒂烫出一个一个黑点,锅里煮的不是菜而是玻璃瓶,饭桌上永远一片狼藉……更有不断的小毛小病,让我们的心起起伏伏,担惊受怕。
每次进门前,我都想像鸡汤文里说的,把烦恼扔在门外,把微笑带回家,可是劳累了一天,推开门看到这一幕幕,哪里还能笑得出来?可又不得不强颜欢笑。
电视剧里再怎么苦,一晃三年五年就过去了,现实却是一天一天磨蚀掉你最初那些美好的愿望。生活有时远比电视剧残酷。
只有服侍过久病的亲人的人,才深谙其中的艰辛,他们不仅要承担身体上的负荷,精神上的折磨,经济上的费用,还要承受枕边人的不理解,旁人的各种评论。
五
父亲去世时,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感,我曾为自己有这个想法而充满罪恶感。
后来看到一篇写巴金的文章,巴金活了101岁,最后六年是在医院度过的,先是切开气管,后来只能靠喂食管和呼吸机维持生命。周围的人都对他说,我们爱你,希望你活下去。他不得不强打精神配合治疗,但巨大的痛苦让他多次提到安乐死,还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为你们而活”,“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对于后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饱受病痛折磨的父亲来说,离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父亲的经历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得了大病,恶病,是选择苟延残喘地活下去还是体面有尊严地离去?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如果活着毫无意义,还要给家人带去无限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那我宁愿放弃治疗,让自己活时洒脱,死时走得不那么狼狈,而不是用所谓的孝来绑架他们。
呵呵,现在说得洒脱,到时又会贪生怕死,苟延残喘也不一定,毕竟人的想法会不断改变的。
还有,如果以后想让我们的子女对我们不色难,首先要有钱,所以现在别的不要想太多,埋头赚钱就好。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都说求人不如求己,这个世界上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以后让他们在身边服侍不太可能。如果有良好的卫生,饮食,保健习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从而降低依赖他人的几率,也能够大大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
最后,对于久病的人和家属来说,保持乐观的心态尤为重要。十个癌症病人里面,有一个是被医生治好的,二个是凭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治愈的,还有七个是被吓死的。所以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至于对生活绝望,才更可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最后的最后,我想对朋友说,不论生活有多少压力,我们尽量对身边的人好些。相比吃好喝好穿好的供养,年迈的父母更愿意我们尽孝时不色难。父亲走时,我不悲伤,但每次想起我对父亲使脸色的情景,我的心里都裂开一个大窟窿。
色悦,是子女对父母最大的孝敬,暖如春风的笑容,是最好的安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