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虽然是周五,对于我这个无业游民来说是可以当成休息日的。在我的行程计划中,从来都是那一天而不会是星期几。大概每一天都可以是工作,每一天也可以休息。作为一个没有工作单位的人,家就是做事的地方,床也可以成为干事的场所,看似自由,实际上每一分钟都可能是工作状态。昨天把该做的大事做完了,今天就可以歇歇了。所谓歇歇,不过是到老爸那里吃顿饭,回家躺在床上看会儿闲书。前两天买了几本杂志,今天突击看了一下,大致有300多页。看小说不费脑子,看故事而已,只是年纪大了泪点有点低,还真被故事感动了一下。
前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在淮扬府吃饭,大厨王昌荣做的油焖冬笋味道超赞,这个季节也正是吃冬笋的好时候,于是向王师傅要了几根冬笋,今天晚饭烧了两个和冬笋有关的菜,真是好吃。
家里还有一些乐老根的五花肉,砂锅炖肉,加入冬笋,小火炖了三个多小时,肉香笋鲜,别提多好吃了。不俗又不瘦,竹笋炖猪肉。笋是鲜笋,徽州山里新鲜挖出来的;肉是好肉,吃玉米和土豆的年猪;火候足够,大火煮滚后小火长时间焖炖,肉炖酥了,笋炖透了,一口饭一块冬笋半块肉,我的天呀,好吃的让我有点懵圈。
竹笋炖肉油水大,雪菜炒笋片则要清淡许多。竹笋用淘米水煮透,切片沥干水;新鲜雪菜洗净切碎用盐暴腌一下,净水一下挤干水分。热油爆香葱粒姜米,下猪肉沫炒透后放入笋片煸炒至微微变色,加入雪菜,下糖和料酒,炒几下兜匀,出锅装盘。前一个吃的油润,这一个要的是清鲜。要说这竹笋真是妙物,助味不夺味,越吃越是喜欢。
就着冬笋吃了一大碗白饭,肉没少吃,笋也吃了不少。本想克制着少吃一点,可是吃起来就顾不上了。嘴馋没办法。遇到好吃的怎么能忍的住呢?好在冬笋有刮油的作用,多吃几口还是可以的。
饭后泡了一杯福州美女糖猫给我的正岩白鸡冠,据说这是岩茶四大名枞中最有辨识度的一款。只是我泡茶的手艺太差,没有喝到在福州时朋友给我泡的滋味。北京水质和福州的也不太一样,估计很难泡出福州那般味道。
喝着茶,我在琢磨正岩二字何解?想必是强调茶叶产地的正宗。武夷山岩茶这些年名头很大,名气很响,几款名茶价格高的已经不是一般人喝得起了。武夷山产茶的地方很多,不同产地的价格差别很大。正岩茶是核心茶园出来的,量少价高,能喝到不是有钱人就是有资源的人,标明正岩无非是想不露声色的证明一些自己不好说出口的牛逼,正是这种潜在的牛逼,让正岩茶有了卖高价的理由。
在福州和朋友喝茶聊天时,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福建人把岩茶带到全国,让很多人都知道了岩茶的珍贵。可是能喝到岩茶的人,不在乎商人、官员和名士,岩茶好喝是一个因素,岩茶的价格和稀缺性更是人们追求岩茶的因素。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没有了贵族,社会阶层依然存在,改革开放到今天,旧有的阶层打乱了,那些成功人士(官员、商人、名士、明星) 成为关注的热点,这些人喜欢的必然引起民众的关注,上喜之,下必甚之,岩茶在这里有了阶层身份标识的意义,自然也就会有一个水涨船高的价格了。
《食物语言学》中有过这样一段论述:“上流社会偏好的口味仅仅是为了彰显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其他的阶级、阶层区分开来,偏好某种口味首要的目的就是否定别人的口味,一个上层阶级保持自己的地位就是通过让某种品位合理化但要否定另外一些品位,独立于固有的审美观之外,或者通过将这些品位作为文化偏好来传承。”想想岩茶走红的历程,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