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刺猬先生 一念 2019.4 版权所有
现在我们继续探究一下陆游这首词写成之后的情况。文中配图还是我们在绍兴游玩期间拍摄的。
第五阶段
陆游写完这首词之后,他肯定也会被自己这传世之作深深感动,并把一切怨恨忧愁都升华成优美的文字。陆游在后来的《剑南诗稿》中有一篇《文章》的诗,开头两句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他认为,好的诗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可以理解,陆游有极大的冲动,要让这首词流传于世,于是就在沈园墙壁上留下了这首词。他当时可能没有考虑唐琬和赵士程的感受,也可能考虑过,因为这词下半阙并没有明确写的是谁,再加上宋词很多嘲咏风月之作,都是虚虚实实,本来艺术创作就是经常超脱于生活本身的,或许,再加上对赵士程和唐琬的羡慕嫉妒恨。不管怎样,这首词是题在了沈园的墙上了。
我们猜测,这首词刚刚提到墙上的时候,一般不熟悉陆游以前经历的路人,应该不会有什么感觉,毕竟,那时风月之词很多,这首只不过很优美而已。然而,人们在对这首词细细品味之余,可能有很多疑问。人们需要了解这首词的真正含义,来沈园游玩的人,肯定有知道陆游之前故事的人。这样就会议论开来,那时候人们八卦信息来源又没有现在这么多,文人墨客聚在一起,自然会说起来,这样议论来议论去,自然会传出各种版本,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版本的原因,并且各版本和原词矛盾重重,顾此失彼。现在我查地图看到陆游故里大约离沈园有7公里,那时候道路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来回一趟估计需要3~4个小时,我猜测,陆游题完这首词后,应该在相当一段时间不会再来沈园,因为来沈园还有可能会遇到赵士程和唐琬,如此虐心的事情还是避而远之为好。这时的唐琬已经不是他的琬妹了,而是赵唐氏。所以后来唐琬死了他也没有作品出来,因为赵唐氏和他无关。他的琬妹只在沈园的墙上,永远留在墨迹之间。直到很多年后,赵士程和唐琬都已作古,他才来悼念他在墙上的琬妹,“读之怅然”。真唐琬已经死了,假唐琬可以登上历史舞台了,直到今天,仍活跃在舞台之上。
陆游题壁之后,关于这首钗头凤的议论越来越多时,赵士程和唐琬早晚也会知道,他们应该会感到很气愤,虽然这首词没有指名道姓,但人言可畏,如果是赵士程的母亲认为这是有辱门楣的事情,那就会给赵士程和唐琬带来很大的麻烦。但这些没办法考证,毕竟只有“世情薄,人情恶”六个字留下来,而且这六个字可以有两种解读。你可以解读为唐琬还爱着陆游,这六个字是对陆游母亲的控诉,也可以解读为唐琬看到陆游拿自己造谣,众人猎奇心态信口编造之后,对世态炎凉的控诉。但是我们经过仔细推敲,觉得这六个字极有可能是对一个多数人群体的控诉,甚至是在被多次伤害之后的控诉,而不是针对一个人一件事,而如果唐琬和陆游一直相爱,那么破坏这段姻缘的唯一一个人就是陆游的母亲,其他人都是好人,唐琬需要控诉的就只有陆游母亲一个人,完全没有必要带上很多人,用“世情薄人情恶”来表达,所以这六个字极有可能是唐琬用生命在控诉,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失望,细思极恐啊。关于现在沈园钗头凤碑上的假托唐琬的那首词,应该在陆游死之前都没有出现在沈园墙上,因为陆游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自己当年题璧的《钗头凤》已经刻在石头上了,如果当时还有另一首钗头凤,他应该会提到这件事情。不管怎样,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测,陆游的这首钗头凤在当时一段时间内一定引起了很大争论,这样的舆论,应该会对唐琬和赵士程的家庭、家族造成影响。但可能无法考证了。甚至可以说陆游的钗头凤所造成的轩然大波,直到八百年后的今天,还余波未平。
一个重要的角色
整个这个事情的发生、发酵、流传之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一直没有提到,他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甚至可能是后期舆论走向的引导者,但一直藏匿于事情的背后。今天,刺猬先生觉得有必要让他露一下脸了,他就是:沈园的主人(可能不是一个)。按一种说法,陆游晚年(四十年后)重游沈园的时候,沈园已经三易其主,四十年间三易其主是什么概念?在当时的生活节奏和金融工具匮乏的时代,如此高的交易次数,按现在的话来说,买卖双方应该都不是“自住性需求”。而且沈园经常开放让人游览,可见沈园的投资属性很明显。当时,如果陆游想把他的词题到墙上,他会不经过沈园主人的同意吗?包括苏州园林,我们也参观过,能题字的地方其实比较少,多数墙边都被修竹草木遮挡,人难以靠近,露出白墙的地方一般在门口或是临水的墙面,临水的墙面要题字必须坐船去,不会是随意而为,在人看不见的地方确实可以题字,但对陆游来说这样达不到目的。门口的墙上要题字,如果不经过主人的同意就实在是有点放肆了,毕竟这园子不是你家的。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当年陆游题壁的时候,是经过沈园主人同意的,并且沈园主人也认为这是一首传世之作,一拍即合,双赢!就算是陆游偷偷题词上璧,那沈园主人也应该是第一时间知道并认可的。绍兴这个地方,直接在墙上用墨写字,应该不到一年就看不到了,不是被雨水冲刷,就是在梅雨季节霉掉了。从后来陆游的这首词被刻在石头上可以看出,沈园主人无疑是发现了这首词的价值,他会保护好这个字迹的。一个园子,如果有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作为看点,那它的商业价值肯定会倍增啊。但是,关于沈园主人的这些猜测,只能算是合理怀疑,需要历史资料来决断真伪。陆游和唐琬的故事广为流传,可能沈园主人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从案件侦破的角度来看,最大的收益者很有可能是最大的嫌疑人。
我们再把脑洞开大一点
如果唐琬看到陆游这首暗喻她的这首词,气愤之余,也作了一首词来反击揭露陆游,那这首词题在哪里最有作用呢?题在自己家里没有用吧,当然最好也是题在沈园墙上,最好是在陆游这首词的后面,比如开头就是“世情薄,人情恶”。好比以前小时候,有时会看到墙上写着骂人的话,在这个骂人的话后面,往往是被骂的人的反骂,毕竟流量入口是重要的。问题来了,假如假如假如上面的脑洞成立,那么沈园主人看到这两首词会怎么做?这墙是我家的墙,上面题什么字我说的算啊!从沈园的价值来考虑,擦掉后面这首最好,也可以只留下不明不白的六个字,岂不更好。更有甚者,比如在唐琬、赵士程、陆游都做古之后,重新补上一首附和前词的钗头凤,做实这件事情,毕竟每届沈园主人都希望沈园在自己持有期间升值!甚至甚至甚至唐琬会不会因为陆游的那首词,众口铄金,赵士程母亲或家人也说三道四,最终抑郁成疾,留下“世情薄,人情恶”六个字而死去?好了,脑洞开到天际之外了,就此打住吧。有想写新编陆游唐琬故事的可以参考这些思路,拿走不谢!不管怎么样,后面这首钗头凤,我和一念反复读过之后都觉得这首词拼凑之感极强,感觉不到诗的灵魂,只是在附会陆游那首的下半阙,在反复强调这是真的这是真的,似乎更像是一个命题作文。
存疑
我们现在的这些种种推断,由于很多历史资料不全或者没时间去搜集,都属于一种猜测,历史的真相可能未必如此。继续考证可能需要再投入更多的时间,也有可能最终也没有结果。而且我们也要马上投入到绍兴的另一个名人:王阳明的一些考证的事情之中去了,所以关于陆游、唐琬、赵士程的这些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有新的证据或想法我会继续更新此文。如果读者有新的证据也可以在留言区表达,或者给我发简信。其实还有一些存疑的地方是我们很关心但没有时间去做的,尤其希望读者能提供给我们以下的信息:
1,赵士程的家谱及子嗣情况(目前流传是赵士程没有子女)
2,沈园历界主人和交易情况
3,陆游晚年因为“嘲咏风月”被罢官,这个案子当时相关奏折或卷宗能不能考证,并且历史上有多少人因为嘲咏风月被罢官?
沈园之夜
不管陆游和唐琬的真实故事如何,沈园之夜的表演是非常好的,很值得一看,其中大约五六个节目,每个节目都精彩。最后一个是陆游和唐琬,当时我们都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怀疑,可以说基本上是否定态度,但看着看着,完全被演员的表演给打动了,非常感人,几于落泪!所以,多数人或许不需要探究故事的真相,只要把它只当成故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