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舟幸福家庭俱乐部读书会亲子板块2023年第一本读物是孙云晓老师的《亲子关系》——12招让你成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每天大家读一段后在群中进行分享、思想碰撞,读和写是不一样的,读可能是想的多一点,写的话就是思考的多一点。可能大家会问:想和思考有什么区别?大家可以体验一下,我认为“想”是可以随意的,“思考”就略显严肃了,严肃的背后就多了一些责任,不能信口胡来。
第一招:孩子的交流黄金期,你知道吗?
教育的三驾马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建构由小到大,但家庭教育排在第一位,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不同于后两者,学校教育是对有差别的学生,进行无差别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差异化特别大,父母的不同学识、不同认知下的教育方式等等都会展现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主张棍棒教育,有的主张孩子自由发展。其实不管以哪一种都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按照规律因材施教才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孙云晓老师提到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词特别重要:习惯养成、潜能开发、亲子关系。三者关系可以用等腰三角形表示,其中亲子关系是底线,习惯养成和潜能开发就是向上并相交的那两条线。
什么是孩子的交流黄金期?
未成年的孩子成长大致要经历三个时期:0-6岁、6-12岁、12-18岁。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发展阶段论给出了更详细的划分。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冲突和任务。
12岁以后孩子的独立意识和逆反心态开始出现,他们的重要联系是同辈群体,也容易和家长出现对抗。所以12岁之前是家教的最好时期。这一阶段孩子的重要联系人就是父母和家庭,被称为孩子的依恋期,也就是父母和孩子交流黄金期。而在这12年中,6岁之前又最为关键。
如何在交流黄金期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文中提到三种可行方式:
第一种方式,对孩子的一切表示关注。父母的积极关注是形成良好亲子依恋的关键。
我们可以看现象来说明,多数痴迷玩手机游戏的孩子可以说都是存在亲子关系问题的,可以说是手机替代了父母,没有和父母形成依恋,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关注,就会向其他途径寻求。他对父母的信任、依赖、安全感是不足的。手机只是替代性满足了孩子的一个东西,没有手机还有其他替代满足的东西出现。所以父母要积极主动的关注孩子,并认真及时真诚的给予孩子回应和互动。
第二种方式,父母向孩子表达“我很需要你”。
孩子享受被爱的同时,更享受被需要,生命的本质是渴望被看见,无论多大都是。比如牙牙学语时,孩子努力的说出一个词,如果大人看到了,给予鼓励,他会频繁的练习,从而去学会更多的。被看见、被需要是人性基本需求,人人都需要价值感。家庭生活中,好多时候都是父母包办了所有的事,同样的事要求孩子和寻求孩子帮助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这个需要孩子帮忙,哪怕是自己很轻松的能做到,也要利用机会让孩子参与到其中,让他发现他被需要,他也是有价值的,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第三种方式,给孩子营造安稳的成长环境。
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最基本的就是生理的需求,其次是安全的需求。人在幼年的时候,安全感就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前天我带孩子去另一个县城看烟火,到达后孩子直接和我表达了说有点紧张,说如果是在奶奶家,她就不担心了。这其实就是换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因安全感不足,出现的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大人换一个环境还会有点不适应呢。
对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慈爱的父母、亲切的伙伴,更容易让他形成阳光、健康的心理。
大的社会环境我们家庭不容易去影响或者改造,那么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小家庭建设好,给孩子营造稳定、安全的生存环境,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让孩子在这个环境里生活得踏实、放心,有归属感。
以上说的就是在孩子交流黄金期,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三种方式。
那么如果我们的孩子已经过了12岁,错过了黄金期怎么办?
孙老师还提到了后交流黄金期,如何与孩子相处?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大脑发育迅速,情绪脑和理智脑发育不同步,激素也会引发青少年的剧烈身体变化,变成了让大人抓狂的青少年。思维方式也开始转变,更喜欢去怀疑和争论、挑战权威。叛逆是长大的需要,他要进行自我同一性的确认,看自己到底是谁。
这时候家长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最重要原则就是能尊重到孩子,接纳孩子的不成熟、毛躁。学会倾听,看到孩子成长自我的冲突并给到支持。
父母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唠叨孩子、利用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或者当面说教。不记得是去年还是前年的一个案例了,一个初中的孩子在学校被家长训斥后,义无反顾地跳楼自杀了。这就是没有尊重到孩子,当面说教让孩子下不来台,觉得活着无意义。
青少年意味着他们一半是成人、一半是孩子,大人不能拿自己成人的眼光和思维去衡量、推断,也不能用对孩子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保持距离,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关注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我听过百家讲坛赵玉平老师的说的一段话:他说,人这辈子,干什么事都成了但有一件事没干成,死的时候就闭不上眼,这件事就是子女教育。同理,人这辈干什么都没成,只要有一件事干成了,死的时候就能闭上眼。这件事也是说的子女教育。称为家长的闭眼工程。所以父母最大成功就是子女教育的成功。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熏陶。不管是言传还是身教还是文化熏陶都离不开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做支撑!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欢迎大家一起来记录,因为写下才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