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这是一本由德国地产市场的成功投资人雷纳齐特尔曼博士基于欧美学者几百项研究成果撰写的、面向普通公众的著作。本书作者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介绍了一系列全新的重要研究发现,以回答如何成为有钱人,怎样一直做个有钱人。通过对近期研究发现的梳理,齐特尔曼博士提醒投资者,需要避开哪些陷阱、哪些顾问,如何将风险降至很低,并通过明智的投资增加财富,从而很大程度地享有财务自由。[来自网络]
金句
守住 100 万要比赚 100 万更难,更别提让资产升值了。
缺乏守住并增加财富所需的聪明才智的人以及对投资策略缺乏了解的人无一例外会失去这笔钱——不管它是 100 万、1000 万还是一亿美元。
“一个人可以成为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作家、实验室中的天才。你的工作可能是最出色的,但如果人们不了解,你就一无所成!”
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最危险的时刻是在他刚刚做成一笔或几笔极为成功的投资后。
前言
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与他们有着同样的命运,这些人无论是继承了大笔财产、彩票中了奖,还是通过辛苦工作赚了很多钱,后来都落得一场空。研究却表明大多数彩票中奖者在中了大奖的短短几年后,境遇比中奖之前还要糟。有一点是大多数人所不了解的:守住 100 万要比赚 100 万更难,更别提让资产升值了。大多数人以为,要是他们拥有 100 万——甚至 1000 万——美元,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所有那些彩票中奖者、演员、流行歌星和运动员,无论是通过一夜暴富还是靠职场上打拼多年取得的成功赚到几百万后,也都是这样想的。
理财是必须要学习的东西,而这也是可以学到的东西。没有学会理财的人钱财流失速度之快超出他们的想象。缺乏守住并增加财富所需的聪明才智的人以及对投资策略缺乏了解的人无一例外会失去这笔钱——不管它是 100 万、1000 万还是一亿美元。
几个典型案例:
1. 凭借4000万张唱片的销量、数座格莱美奖杯以及在世界各地取得的成功,唐妮·布莱斯顿(Toni Braxton)一度是美国唱片界最杰出的女艺人之一。然而在总共欠下近5000万美元的债务后,她不得不在2010年宣布个人破产,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宣布破产。在布莱斯顿偿还了力所能及的一小部分债务后,债主们同意免除其余债务。到2013年年中,她摆脱了债务,并且由于参加电视真人秀节目《布莱斯顿一家的价值观》再度获得大笔进账——还给自己购置了一套价值300万美元的豪宅。她是否从过去的错误中汲取了教训,仍有待观察。
2. 截至目前,这种美好的结局尚属例外而非普遍规律,但是之前那种破产却很常见。不计其数的歌手和流行歌星遭遇过同样的命运。“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去世时欠下4亿美元债务,传奇歌手狄昂·华薇克(Dionne Warwick)不得不宣布破产,而世界闻名的黑人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在2012年去世时欠下债主400万美元。
3. 和流行歌星一样,职业运动员也往往在日后的生活中出现破产问题,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现役阶段曾赚下巨额的财富。统计数据显示,尽管NBA职业球员在现役阶段平均年收入达到500万美元,但在职业球员生涯结束后的5年里,5个人当中有3个人会破产。迈克·泰森(Mike Tyson)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职业拳击手之一拥有辉煌的职业生涯,最终却由于生活铺张和滥用毒品而陷入破产。到2012年,他欠下的债务估计达到3000万美元。
第一章 金钱能买到幸福吗?
结果显示,夫妻围绕金钱问题发生的争吵比因其他问题发生的争吵都更为激烈。大多数夫妻感觉到因金钱发生的争吵对他们共同的未来构成了威胁,并发现这种争吵比因其他问题发生的争吵更难化解。事实上,一个人在某个时间点所拥有的金钱的数量远不如他用这些钱做什么重要。保住并增加你的财富是你需要学习的东西,从而确保金钱会让你变得更加幸福并且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满意。不假思索地否定金钱重要性的人通常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才会说“金钱不重要”甚至“金钱导致不幸福”。他们假装不在乎金钱,只是因为他们没有钱。知道如何理财从而保住并增加你的财富意味着你比努力维持生计的人所能享有的自由度更大:在摆脱了对工作的担忧后,你和财务上依赖他人的人相比,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去想去的地方旅行,还能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大量证据表明,主要为能够负担得起奢侈品和奢靡的生活方式而去追寻财富的做法很少会带来幸福。
第二章 富人是如何做到的
如何定义财富?首先,企业家精神是大额财富的可靠预测器。凭借企业家精神创造财富的人平均净值有大幅增长:这个群体的家庭平均净值比与企业家精神不相干的家庭的平均净值高出 250 万欧元。调查表明,财富主要靠企业家精神来创造的家庭上升到财富金字塔顶层的概率要高出一倍。
“企业家精神是创造巨额财富的必要前提。”2015 年,瑞士银行和专业服务公司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针对亿万富翁的一项全球调查证实,大多数亿万富翁的财产不是继承而来,而是通过企业家精神和投资所创造的。亚洲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的平均年龄为 57 岁,这让他们比美国和欧洲的亿万富豪年轻了将近 10 岁。” 援引的各类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受雇于人很少成为财富的来源。相对于继承了财富的亿万富翁而言,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所占的比例在全球出现上升。对于德国而言,最重要的研究结果表明,富人远比中产人士思想更开放。64%的企业家和 68%的自雇人士表现得格外乐于尝试新的体验,相比之下,有这种倾向的中产人士只占 35%。
第三章 自主创业是赚大钱的唯一方式吗?
大多数情况下,自主创业是在通往财富的道路上踏出的第一步。“在研究百万富翁超过 20 年后,我已经得出结论,如果你正确地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你会在经济上取得收获。如果你有足够的创造力选择理想的职业,你会成功,大获成功。”研究发现,“在工作期间变换职业的人发展为富人的可能性增加了 5 倍”。德国和
美国的研究一致认为,自雇人士——特别是企业家——创造财富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企业高管。自我效能指的是人们对自己做某项具体工作或在特定局面下采取行动的能力所做的判断。自我效能用于描述个人对自身掌控棘手局面能力的信心程度。。代表两个极端的是这样的看法:“我能做这个”(高自我效能)或者“我永远也做不到这个。人们会怎么看我?”(低自我效能)美国的研究也证明,“创业自我效能”(ESE)与商业成功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创业自我效能衡量了“一个人对于他或她能够成功完成多种角色及创业任务的信心强度”。这一信心适用于创新、冒险、市场营销、管理和从事金融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在你决定辞去正职之前,试着把自雇活动作为副业是明智之举。从成功的企业家那里可以学到很多经验,不过从众多尝试过创业但以失败告终的企业家那里,你能学到的东西甚至更多。(要学会两只腿走路)
第四章 推销能力是创造财富的关键
企业家要想成功,也需要善于推销。“一名企业家所要具备的头等技能是销售能力。”他们认为,如果不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没有哪个企业家能够赚到钱——如果缺乏推销能力,唯一的弥补办法是委托别人去做。“如果你不擅长销售,那么你就必须找一个擅长于此的合作伙伴。”如果你不能通过宣传你的专长并把自己定位为目标受众可以依赖的专家成功地吸引到客户,你广博的技能就不会转化为高于平均水平的收入。
“一个人可以成为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作家、实验室中的天才。你的工作可能是最出色的,但如果人们不了解,你就一无所成!”为何在各行各业,销售的职位都拿着最高的工资?和商界其他所有事情一样,工资也是由供求定律来决定的。大多数人不喜欢从事推销工作。他们声称不“具备推销所需的技能”,他们认为自己“对销售一窍不通”。出色的销售人员不多,正因为如此,他们挣得比其他人多——就这么简单。要想擅长推销,需要结合特定技能和人格特质,而没有多少人具备这样的条件。一名出色的销售人员需要具备以下所有素质:
(1)讨人喜欢的性格。要擅长于推销,你需要看上去像是别人喜欢并信任的那种人。长于推销,你需要看上去像是别人喜欢并信任的那种人。
(2)出众的社交技巧。你需要乐于结识陌生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都愿意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3)对于挫折的高耐受力。任何一名出色的销售人员所需具备的关键技能是在面对拒绝时不要放弃。出色的销售人员不会把“不”作为答案,而是会努力将这最初的“不”变成“行”。出色的销售人员知道,在最终达成交易之前,他们听到的反对答案要比肯定性答复多。
(4)高度的共情,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倾听他们怎么说——并且还能坚持到底,达成交易。
(5)充满自信。如果你缺乏自信,对挫折就不会有足够大的耐受力。
(6)配套的专业知识。你推销的产品或服务越贵,这一素质就越重要。如果你没有相当深厚的专业知识,你不能卖出价值数亿美元的商业地产或是价值数十亿的公司。你学会宣传自己和自己所做的工作。你必须把自己变成一种品牌,“我品牌”。如果你不这样做,却抱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资历更高的人完全不用任何推销或市场营销就可以自动拥有竞争优势,那么你会无助地看着别人超过你——哪怕是资历不如你的那些人。
第五章 诚实是最佳策略
研究发现,建立在个人品质和技能基础上的信任在商业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信任也取决于像诚实和忠诚这样的价值观能否像宣称的那样付诸实践。约翰·D.洛克菲勒承认:“我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主要归功于我对别人的信任和我激发他们信任我的能力。” 赢得别人信任的最简单之道就是要值得信任,也就是诚实。
“通过堂堂正正的手段可以挣到的钱很多。没有必要走歪门邪道。”
第六章 节俭的百万富翁们
永远确保你的储蓄策略是建立在双重基础之上——房地产和股票。看似是房地产的“缺点”的地方——它比股票更难出手的事实——其实是一个优点,有助于你实施创造财富所需的自我约束。
需要记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永远不要动用你已经投在股票上的钱。尤其是在股市暴跌时蒙受了看起来非常巨大的损失后,不要动用你的证券投资组合。
我的第一条建议是:为你的住房抵押贷款设定高还款率,这会迫使你每月留出一定数额的钱。
我的第二条建议是:每次当你的收入——如果你是自雇人士的话,就是你的利润——增加时,将增加的这部分收入的 50%用于长期投资。(收入的 50%用于投资) 要带来行动上的改变,需要有意志力,但是一旦这些改变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不需要费什么力气了。“研究表明,强化意志力的最好办法……是把它变成习惯。”消费和储蓄的情况都是如此:你可以很容易习惯于把自己挣的所有的钱(或者高于自己收入的钱)花在消费品上。同样,你也能习惯于将一部分收入用于储蓄,把上涨的收入或是你得到的额外收入的 50%用于储蓄。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储蓄既需要自我约束,也需要强大的动力,而动力反过来又需要具体的目标。
第七章 为何设定财务目标很重要
朝着财务成功迈出的第一步是确切地知道你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以此为目标。在这个阶段,你不必确切地知道你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写下自己的目标是许多成功人士都有的另一个习惯。拿破仑·希尔在关于他个人发展历程的经典著作《思考致富》中,建议写下具体的数额,然后确定你打算实现这一目标的日期。到目前为止,确保你实现目标的最简单也是最稳妥的方式是,
确定你想在今后 10 年实现的具体目标,然后将其写下来。10 年是一个合理而“现实”的时间段。许多人高估了他们在一年内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低估了在 10 年内能够做到的事。研究表明,人类所取得的大多数伟大成就——不管我们说的是财务上的成功还是在艺术、音乐或体育等其他领域的成就——都需要 10 年时间才能取得成果。正因为如此,你应该开始思考在财务方面你想在 10 年后达到的状态。成为百万富翁并不需要高于常人的智商或出类拔萃的学术才能。大多数不愿意给自己设定远大目标的人这样做,是因为害怕失败。对于一个计划创造 100 万或者 1000 万财富的人而言,被怀疑所困扰是再正常不过的。和比你更充满疑虑的人交谈就像是洒下让你的疑虑生长的肥料。在你写下了自己今后 10 年的总体目标后,将它细分为每年可以实现的较小的增加值。不过,注意不要试图以线性进程来计算这种增长。
如何编排你的潜意识
最近 30 年来,我一直在练习一种被称为“自我放松训练法”的精神训练。这种训练法最初是从催眠而来的,会让你达到彻底放松的状态,让你的潜意识很容易接纳暗示并将你的目标直观化。重要的是要让你的潜意识相信你的财务目标既令人向往,又切实可行。一旦你成功地将这些目标“编排”进了自己的潜意识,将有助于你找到实现它们的方式。这种内置的指南针,指引你走向正确的方向。你可能
突然间碰巧有了自主创业的机会,或者有了干第二份工作或做利润丰厚的投资的绝妙想法。另一个事实是,大多数人没有给自己设定任何目标,更不要说将这些目标写下来了,而即便有些人这样做了,他们设定的目标也太低了。62%的富人说,他们每天都关注自己的目标,相比之下只有 6%的穷人会这样做。2/3 的富人还说,他们将自己的目标写下来。一旦你给自己设定了雄心勃勃的财务目标并开始将这些目标直观化,你的生活就会开始改变。过去你会错过并且不再看第二眼的机遇和人突然之间有了新的意义。你会吸引到有助于你实现目标的人和条件。
每当不成功的人聚在一起时,他们给彼此泄气。他们喜欢谈论社会不平等,喜欢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别人。换句话说,掌控着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将所有负面经历归咎于“社会”或其他外部因素的人将更有可能获得财富。
你还需要掌握关于钱和投资的扎实知识,从而避开金融市场上的陷阱——否则你有可能将自己挣来的钱损失殆尽。
第八章 对你的投资负责
在大多数情况下,财务顾问提供的是不完整的服务,没有顾及各种各样的资产类别。富有客户和普通账户持有人相比,幼稚程度好不到哪里去。许多通过自己的工作赚了一大笔钱的企业家或职业人士过高估计了自己做出明智财务决策的能力。
你要记住,你或者说你的财务顾问对抗的是全世界最出色的职业投资者。全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布里奇沃特同仁公司 2014 年管理的资金数额达到 1600 亿美元,该公司的创始人雷·戴利奥解释了为何以为散户有一线希望胜过职业人士的想法是幼稚的:“我有 1500 名员工和 40 年的从业经验,可是这对我来说仍是一场艰苦的博弈。这是在与世界上最出色的扑克牌玩家打扑克……你一加入这场游戏就会发现,你不只是在与坐在对面的那些家伙打扑克。这是一场全球博弈,只有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人能够真正从中赢钱。他们赢得很多。他们会将不太擅长这一游戏的人的钱赢走。”
在理想的情况下,你应该可以把你在资产管理或私人银行公司的顾问当作咨询人或切磋伙伴,他们应该是拿出所需的专业知识来与你讨论你的投资想法的人。无论你决定是自己管理你的投资还是咨询银行、资产经理或其他类型财务顾问的意见,最终要对你的资金负责的只有你自己。
大多数人——不管他们是否富有——对于自身财务状况的关注度都远未达到应该有的程度。记住,除了你的健康、工作和家庭外,你的财务状况是你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第九章 拆穿与分散投资和波动性有关的认识误区
“对于股市的全面分析表明,在任何时候,都有数量足够多的正面与负面信息,既可以用极具说服力的理由来支持股市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繁荣——又可以用同样极具说服力的理由支持股市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下跌。换句话说,同样的数据既可以用来预测明天阳光普照,也可以预测瓢泼大雨。最终,所有这些意味着需要极其慎重地对待一切股市‘智慧’。”
如果你对自己挑选最佳股票或房地产的能力没有信心,投资多种股票或房地产投资基金是明智之举。毕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是愚蠢而是聪明的表现——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的人要比对有些东西明明一无所知却要假装知道的人强得多。在做任何投资之前,你应该诚实并带着自我批判地回答下列问题:
(1)相关市场的透明度如何?比如,蓝筹股股市要比大多数房地产市场更为透明。通常,你在透明度较低的市场更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要你对第二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是毫无保留的“是的”。
(2)我对相关市场了解得深入吗?就算是在透明的市场,如果你更擅长于分析可以获得的信息并让眼光超越此时此刻来预测某只股票的未来表现,你就能比其他投资者赚到更多的钱。
与波动性和风险有关的认识误区
许多投资者会认为某一种资产类别的投资波动性较低,只是因为不存在定期的估值。研究表明,促使个人和机构投资房地产的原因是,大多数人看中房地产的高度“稳定性”。然而,在很大程度上,“稳定性”的印象源于缺乏关于房产现有价值的可用信息。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不像诸如债券、股票或大宗商品之类的其他市场那么明显,因为重新评估房地产价值的情况不太常见,这造成了以为房价不怎么波动的想法。
开普勒得出的结论是,将风险定义为波动性的普遍做法完全违背了常识。资产的波动性非但不是不利条件,甚至可能被视为一大优势:如果股价不像它们波动得那么厉害,投资者就不能以很低的价格(低于公允价值)买入并且以很高的价格(高于公允价值)卖出。而且你持有一种资产的时间越长,你就越不必担心价格的波动。
如果你想保有并增加自己的财富,不要不加质疑地接受你的财务顾问告诉你的一切。顾问们喜欢呈献给客户的看似科学的图表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些假设:风险等同于波动性和分散投资永远是最佳解决方案。(错误!) 波动性既不是衡量风险的可靠指标,也不是挑选可投资的股票时的不利条件。你也知道了如何分辨在什么情况下分散投资是个好主意,在什么情况下不是。
第十章 不要陷入“本土偏好”陷阱
“本土偏好”现象表明,我们的情感和偏见经常会妨碍我们制定正确而明智的投资策略。世界各地的许多投资新手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本国市场发行的股票,或者买入投资本国市场的基金,甚至不会考虑到其他地方去寻找机遇。
第十一章 “后视镜投资”和随大流
大多数投资者都是跟风。正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德国投资者在 1999 年/2000 年股市的乐观氛围达到顶峰时,向股票型基金投入了将近 1100 亿欧元——这时恰恰是进入股市的最糟糕的时候。理想的时机应该是在 2002 年末,当时 DAX 刚刚下跌了近 44%——不过,这个时候,流入的资金减少到 29 亿欧元。
大多数投资者通过某只特定股票在最近几个月或几年的表现来评估其未来的潜力。它让其他投资者赚得越多,他们自己的信心就越大。媒体在制造并保持这些趋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股市的繁荣达到顶峰时,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专家作出的股价还会不断上涨的预测。和他们日常零买行为不同的是,投资者更喜欢购买价钱高的股票。我们假设某只特定股票的价格从两美元升到 10 美元,然后跌至 3 美元,最后涨到 15 美元。没有几个投资者想要在它的价格跌到两美元时买入。
对于短期回报的渴望大于对于长远损失的担心,这也适用于总体上的资本投资,尤其是股市投资。当价格上涨时,我们对于短期回报的渴望得到了满足——而且我们往往会避免股价下跌所造成的痛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投资者无法逆潮流而动,采取反周期的做法。
换句话说,就因为某只股票在过去几年里表现良好而将其买入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屈从于朋辈压力、随大流并受群体本能的支配往往被视为股市小额投资者的典型行为。事实上,这适用于各种资金规模的投资者,其中包括诸如保险公司、
福利基金和养老基金之类的机构投资者。 作为一个私人投资者,你拥有一种非常幸运的身份:你不必对任何董事会或委员会负有责任。你不必向除了你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证明你的决策是正确的。对你而言,做出理智的决定并相信自己的判断要容易得多。记住投资先驱约翰·邓普顿爵士曾经说过的话:“最悲观的时候就是买入的最佳时候,最乐观的时候是卖出的最佳时候。”不要过于相信媒体:在人们情绪高涨时,它们往往关注的是“你应该入市的原因”并对一切负面的消息视而不见。在市场进入下行区间时,它们做的恰好相反,关注的是“你不该入市的原因”并只报道负面的消息。
第十二章 买股票:不可知态度和尤利西斯策略
潜在的股市投资者有三种不同的选择:直接购买个股,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或者投资复制特定证券交易指数的“被动”型基金。只有在你认为你比职业基金经理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并且还能跑赢由证券交易指数所代表的整个市场时,购买个股才会是明智的做法。正如不计其数的研究结果所证明的,如果说的确有一些个人投资者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也是寥寥无几。
买卖股票的 95%的人是职业操盘手,他们靠研究股市来谋生。你每次买入或卖出一只股票,交易另一端的人很可能是职业人士。不过,大多数私人投资者错误地以为他们能够在博弈中击败职业人士。
研究表明,大多数私人投资者过高估计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对德国私人投资者的调查表明,他们当中 70%的人认为自己“好于平均水平”,不过他们只获得了大约相当于 DAX 涨幅 1/4 的回报。私人投资者如何决定何时买入或卖出?许多人只是购买已经有强劲表现的股票。他们关注媒体上报道的价格已经上涨 20%、30%甚至 100%的股票。当然,这是买股票时最短视的理由之一,绝对不是可持续的长期策略。据麦克莱伦说,分析师
的预知能力被严重高估,他们预测的东西根本靠不住。他们所做的推荐往往关注的是短线交易,因为他们的客户大多只关注这类交易。如果你坚持购买个股,投资那些甚至没有引起分析人士关注的股票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任何特定公司股票未来的表现都不一定取决于这家公司的优秀程度。相反,你应该关注的是当前的股价是否与公司的价值相符,或者股价是否过低或过高。把购买个股作为长期投资策略的一部分的确是明智之举。所有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总体表现总是会比市场的整体表现要糟糕。单只基金在表
现上的差异通过所有基金的总体数字,也就是市场整体表现得到了抵消。大量研究证明,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表现赶不上相关指数。无数的研究证明,基金过去的表现对于预测未来的走势并没有多大意义。 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只有你愿意长期持有时,投资股票才有意义。而我所说的长期指的是:持续几十年。所幸没有多少人在股市达到顶峰时将所有的钱投在股票上。当然,最好是在股市跌至低谷时投入你所有的钱。但是,还是没有多少投资者会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我们只能事后看出低点。毕竟,当时谁也不知道股价是否还会进一步下跌。此外,你也不大可能恰好在股市跌到最低时,能够动用你为股市投资留出的全部资金。而且最后还有一点,大多数投资者要将所有的钱投入萎靡不振的市场,会面临心理上的斗争。
通过遵循不可知论、承认自身知识的有限,通过效仿尤利西斯、比喻性地将自己绑缚在桅杆上以便抵御市场的危险,你就会大大增加靠投资股票让自己的财富增长的可能性。(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知识,才能不断获胜)
第十三章 在房地产市场上赚大钱
和任何投资一样,如果你逆潮流而动并依据正确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那么你最有可能通过购买房产获取丰厚的利润。
(1)永远不要在没有首先委托专家就房屋结构的坚固性出具报告的情况下就购买公寓楼。如果房子里存在大量蜱虫、霉菌甚至干腐菌,不一定意味着你不应该买这处房,不过这的确是你应该注意到的事情。比如对干腐菌的治理可能就要花费大量资金。
(2)甚至在让专家去看房子之前,先和租户聊聊!敲他们的门,问问暂时住在这里的人有何感受。他们对这所房子的了解会比任何专家都要多,而且能够给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信息:房子有没有潮湿的问题?是不是有很多变动,不断有新的租户搬进搬出?有没有哪间房子过去空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租户的坦率程度让人吃惊,他们愿意向你提供信息,甚至带你在房子里转一转:我当初关注的一处房产,卖房的人信誓旦旦地说,从来没有任何潮湿或霉菌的问题。不过,他的一名租户向我展示了他和邻居用来盖住他们房子里成片出现的霉斑的“操作方法”指南。
和其他任何投资一样:随大流并投资与其他所有人相同的机遇或许看似稳妥,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很少能获得回报的高风险做法。如果你有勇气逆潮流而动,也有比其他人更准确地预测房地产市场走势的专业知识,因此可以捡到便宜,那么你就能在这方面获得巨大的利润。
第十四章 不要低估你的财富所面临的威胁
企业家和投资者尤其容易面临以下风险。
(1)失去重点并过于自信
(2)过于乐观
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最危险的时刻是在他刚刚做成一笔或几笔极为成功的投资后。罗杰斯说,那时,很容易感觉自己不会犯错,而且很难抵制开始筹划下一笔大投资的冲动。另一个容易犯的错误是,以为在一个领域的成功意味着你会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同样取得成功。心理学家将这种盲目称为“选择性感知”:条件越是困难,我们往往就越是只看到机遇而非风险,并忽视会迫使我们质疑最初决定的各种情况。分散你所面临的风险并确保你的财富没与哪一家公司绑定在一起,这对持久的财务成功具有关键意义。
千百年来,在爆发危机时谴责不受欢迎的少数人向来是经久不衰的做法。这种“替罪羊策略”有效,是因为危机的真正原因通常不是大多数人所能理解的——责怪“富人”远比试图去理解导致崩盘的复杂经济诱因要简单得多。
后记 我们的社会为何需要富人
如果你认为继承而来的财富是世界“不公平”的表现,那么想必有些人继承而来的良好相貌同样“不公平”。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凯瑟琳·哈基姆曾进行过一系列研究,证明良好的相貌在劳动力市场上构成巨大的竞争优势。她发现,长相好的人获得的平均工资更高,而且让人感觉更有能力、更聪明。
许多人对富人怀有的怨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妒忌驱使。社会学家赫尔穆特·舍克在关于这一主题的杰出著作(Der Neid. Eine Theorie der Gesellschaft)中,证明了妒忌是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每一种文化和每一个历史时期。妒忌的目的不是通过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来让天平恢复平衡,而是通过确保被妒忌的对象变得比过去糟糕来恢复“公正”。妒忌这种行为“不可避免地深深植根于人类生物学和存在状态中”。
富有的人经常——而且可能是无意识地——将自己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归结为“运气”,试图以此来“消除任何潜在的妒忌他们的感觉”。相对于别人更胜一筹的能力而言,人们不大可能怨恨这些人的“好运”。说“我只是比你幸运”听起来要比指出你的成功可能源于你高于常人的精力、创造力或智力更容易让旁人接受,也更四平八稳。
富人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并不主要在于他们的慈善活动,而是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开创并运作的公司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他们开发的产品和科技让我们大家生活得更美好。
十诫:
1. 不能通过阻止富足来实现繁荣。
2. 不能通过弱化强者来强化弱者。
3. 不能通过贬低大人物来帮助小人物。
4. 不能通过扳倒发工资的人来扶助挣工资的人。
5. 不能通过摧毁富人来帮助穷人。
6. 不能用借来的钱建立健全的保障。
7. 不能通过煽动阶级仇恨来加强手足之情。
8. 不能通过入不敷出来让自己免除麻烦。
9. 不能通过消灭人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来培养性格与勇气。
总体而言,资本主义比之前的任何其他经济制度都更大程度地改善了地球上的生活。大多数人通过媒体上的报道形成了对富人的看法,而这些报道用耸人听闻的手法炒作了一些很少见的情况。
“富人得到怎样的对待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他们不仅只是富人也是财富的承载者——是衡量资本主义经济健康与否的关键尺度。”
思想家汉斯·森霍尔茨所言:“企业家的影响力来自于消费者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所得到的支持不是基于继承来的特权、习惯与传统,而是完全靠他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唯一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消费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