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关于它的来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个皇帝耽误了祭天的时辰,玉帝便下令这个地方三年内不得降雨。
连续的干旱让百姓苦不堪言。龙王的小儿子青龙不忍见百姓受灾挨饿,于是偷偷给人间降了一场雨。
玉帝知道此事后,把青龙压在了一座大山下,并且说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
到了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人们从家里拿出许多黄豆和玉米种子进行翻晒。
有个老人发现,这些黄豆和玉米很像金豆,于是老人把黄豆和玉米炒爆开了花。
大家也都纷纷效仿,然后都把它供在了庭院。玉帝见家家户户都供着开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龙。
随即,大山被劈成了两半,青龙冲破山石,抬起头腾空而起。
从此“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意味着,此后雨水渐多,阳气越来越旺,万物复苏生长。
二月二民间习俗主要是:剃龙头;吃豆豆。
正月,人们图吉利,一般不剃头,二月二,龙抬头,修剪头发,整理面容,让自己改头换面,容光焕发,精神抖擞,预示着自己将抛弃陈规陋习,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期盼来年好运连连。
回忆起儿时吃豆豆,满满的幸福感。
每年临近二月二,妈妈就会老早准备炒豆豆。为了能用针线把豆豆串起来,妈妈提前把豆豆用水泡软,然后炒熟。
那时的豆豆主要是白豌豆和绿豌豆。炒熟的豆豆我们向豆豆凹陷的一面用针线一个个串起来,可长可短,就看你自己的想法了。
学校里,同学们胳膊上戴着串的豆豆,一圈圈缠在手腕上;脖子上也挂着一圈圈的豆子。
那年月,想起来,豆豆既能食用,也成”装饰品”。
二月二,有豆豆吃,也是一件极快乐幸福的事情。
渐渐的,我们一天天长大了,也不再把二月二的豆豆串起来,但吃豆豆的习俗没有忘。
后来,妈妈炒豆豆也不用水泡了,干炒。
记得我上高中时,家里照样二月二带来豆豆,由于我的牙齿不大好,太硬吃不了,我便把豆豆分享给周围的同学们吃。
考虑到豆豆吃多了有腹胀的现象,我便一天少给点,改天再给,直到吃完。
再后来,由于自己吃不了豆豆,孩子们也不大喜欢,炒豆豆已成故事。
不过,二月二吃豆豆的习俗不会忘,想吃了超市随便买点。
又是一年二月二,龙抬头,愿你我都能“二”起来,龙不抬头,我们抬头。
开步走吧!只要走起来,就会有力量,就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