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是种病,得治。”
这是我一个朋友经常说的话,几乎快成他的口头禅了。
下面是他说的一些语录。
“我现在每天都没什么正经事做,吃饱了就睡,醒来开车到处瞎逛,找地方玩,找人聊天,喝茶,钓鱼……”
“一个月只去公司转几圈,财务老抱怨我算错账。”
“八年前来深圳,带着老婆儿女,一家四口挤在一张床上。”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眼里还是有点泪光。
“炒完龙华炒前海,炒完前海炒后海。难道真的是因为我努力了才赚钱的吗?错了,是因为我赶上了房地产的黄金时代。”
“非要说我努力了,那我只是努力刷了20张信用卡给了首付,再刷另外20张信用卡还贷。”
“前一段时间我炒掉了一个合伙人。他经常说要搬到大气排场的高档写字楼,扩大销售团队。他不懂。融资三方平台真的需要努力才能成功吗?我们成功不是因为我们努力,而是赶上了这个风口。”
“现在风口不在了。我不但没有搬到写字楼,我还砍掉了销售团队,整个公司只剩五六个人,搬到了小区去办公,节省开支。现在毛利润95%,每年稳定赚1000多万。其他平台呢?差不多死光了。”
“散户是真的可怜。熊市的时候努力抄底,牛市的时候努力换股。跟着趋势作对,努力有个屁用。”
这句话是用适用范围的。练习技能的时候一定得努力,不下功夫不能成功,比如练琴。但是在运筹帷幄和投资的时候,努力确实不一定能带来良好的效果。努力的前提,是底层逻辑要正确。
在投资中,认清趋势,顺势而为,就是最重要的底层逻辑。在牛市中,选好股票,买入持有,当牛市见顶,趋势结束,卖出了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努力的是什么?选对股票,判断趋势有没有结束,其余的事情并不需要努力。
在公司运营中,如何用人就是最重要的底层逻辑。如果一个老板觉得花钱请人不值得,他会什么事情都尝试自己来做,一人身兼数职,成天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假如多发了数倍的薪水,能够换来比现在更多的利润,为什么不这么干?公司规模大了,员工待遇高了,自己的盈利也多了;自己落个轻松,可以空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战略;员工会为有个“英明”的老板、更高的待遇而更加努力工作……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角克里思一直都很努力,他努力卖骨质扫描仪来维持家庭生活,这并没有让他实现理想,反而流离失所,妻子弃他而去。为什么?因为他卖的骨质扫描仪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产品,他决定卖这个产品就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他判断失误,判断失误的根源就在于底层逻辑的错误。后来,他通过利用自身的数理天赋成为一个股票经纪实习生,在发展经纪业务的时候找到了合理的突破口,最终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在于利用了他的优势,在发展业务时不随大流,直接找到人脉关系广阔的社会顶层客户进行合理公关,从而在实习结束时取得了最好的业务表现。这就是底层逻辑的重要性体现。
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努力,我们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努力是种病”,并不代表不需要任何努力。当我们梳理了底层逻辑,找到正确的方向后,就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全力以赴。这时候我们越努力,我们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的成本会越小,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芸芸众生,不需要努力的只是少数。或许,思考“不努力”比思考“努力”更重要。这才能让我们成为那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