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逐渐了解到原生家庭这个概念
因为疫情关系,和家人相处陪伴的时间也变得很长,矛盾和冲突也逐渐显现出来。
通常情况下,矛盾都是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比如东西摆放的位置,衣服被子清洗啦。
由于母亲是一个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就拿洗碗来说,所有的碗筷必须放在该放的位置,桌面必须擦的干干净净,锅和锅盖都要清洗干净,所有的饭菜要么放冰箱要么倒掉。
跟上一代人相比较而言,在生活细节方面确实相差甚远。
从儿时有记忆开始,家人总是怀抱着无比厚重的期望,在家庭教育方面,通常采取批评式教育,绝大一部分时间都在被数落,批评,责骂。
做错了事情要挨打,只为了让我长记性以免下次不会再犯。
记忆中还比较深刻的事情中,有一件事记忆犹新,家里来了客人,而我刚好写完语文作业,交给母亲检查,在检查是发现武汉的武字多加了一撇,母亲马上当着亲戚的面批评我“连个武字都写错了”。顿时感到非常丢脸。
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中国式的棍棒式教育没少体现在我身上。经常是雌雄双打,父母在教育上贯彻高度统一,渐渐的我变成了一个在学校里活泼开朗,在家里内向沉默的孩子。
或许在所有的亲戚长辈面前,我表现的不爱说话,内向胆子小,非常听话。
但实际上在学校里我也会积极踊跃的发言,跟同学们嘻笑打闹。这或许也是当时的老师看起来没有那么严苛。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父母和学校都保持着对学习成绩的高度重视。
跟父母平常最多的交流便是“最近考了多少分,是班上的第几名,这次数学成绩如何?”
每天几乎都在学习,学习,学习
到了初中,语数外,政史地,物理化学,接踵而来,上完晚自习还有大量的作业要做,每天书包里放满了各种试卷和习题,无比沉重。
在学校,老师严苛管教,常常一进门整个教室鸦雀无声,错一道题打五鞭子,不听话不认真的孩子罚站,叫家长,当众做俯卧撑,甚至有学生跟老师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
在家里,父母最关心的是学习成绩,不敢告诉家长没考好,不敢偷偷看电视,看小说,不能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整个学生时代,是压抑的没有自由的,那时候多想快点长大,可笑的是,长大后才发现那时候是幸福的。
相信在中国各个地方的小城市里,像我这样的原生家庭,批评式严苛式教育比比皆是。
长大后,当我也成了一名老师时
中国的教育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迅速,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里,藏匿在角落里的黑暗渐渐的浮出水面,暴露在公众面前。
某某幼儿园教师体罚殴打学生
某某知名学校学生身上多处淤青
回忆起学生时代,像这样的事情,在作为孩子的我眼里,曾经真实的在上演。而作为孩子的我只明白了几件事,要听老师的话,要听父母的话,只有听话才不会挨打。
老师在我的映像里,有严苛的,有细致的,有温柔的,也有非常尽职尽责的,出发点上大部分老师都是为学生好的毋庸置疑。
教育方式各有千秋,每个老师会经历各种学生,学生也会经历各种老师。
在一个班级里面,各种性格各种家庭教育背景下出来的孩子,各有不同,管理统一起来也并非易事。
而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我渐渐的更多的了解了更多的孩子,也同时明白当初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有多么不容易。
或许当我也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时,也会体会到父母这个角色所要承担的不容易。
现在社会要求教师不得体罚和任何过重的惩罚行为。面对家长,教师越来越多的采取报喜不报忧,鼓励夸奖激励,从一方面来看,这是教育制度的进步,是对于儿童成长有比较好的影响。但是同时过度的夸奖,鼓励,对于个别个性自我的孩子,老师也是有苦说不出。
人这一生要扮演很多的角色。
渐渐的人变成了多重性格和复杂的人,在各方面的大环境影响下。
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
人也在不断的变化。变化,和变化。
那些从童年时期留下的影响或许会影响一辈子,包括如今我依然还是父母眼里长不大的孩子,依然被不断批评,听着那些无比刺耳的言语充斥着每一天。或许父母也并不完全了解我真实的个性。他们只是压抑了天性,让孩子听话而已。
我好像长大了又好像还是个孩子。
面对未来我没有勇气向前迈进,似乎我再也没有权利可以天真烂漫。在原生家庭的批评式教育下,我没有信心能成为像父母那样强大,负责,做事一丝不苟的大人,被打压的自信很难得到自我肯定,试图建立的自信总是被自我怀疑否定,包括影响到社交,工作,谈恋爱,都一度不自信,懦弱无能,觉得自己什么都不配。
谁也没办法选择怎样的家庭,唯一能做的,只有自己拯救自己。
一个在原生家庭和学校,社会下长大的90后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