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夫
翻翻书,历史上大饭量的人比比皆是。
我们看《水浒》,动辄是那类豪侠义士朵颐聚饮的情节,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意气扬扬,率尔而为,管什么大饭长歠,管什么造化本怀,管什么吃相。武松清河省兄,行至阳谷县,哺啜于景阳冈乡野小酒肆,一餐下来,狂啖牛肉四五斤,十五碗乡间浊醪一举而罄,这一番英雄狂放本色的自然流露惊煞庸常之辈。揆之文献,宋代一“斤”约相当于现在六百余克,武二这顿狂灌海塞足够两三个重体力劳动者吃饱喝足尚有馀沥。
《水浒》是小说家言,有艺术渲染的成份在里边,不能完全符合现实。不过那种鲸吞牛饮饭量极大的真实历史人物也不是绝无仅有,《史记》记廉颇暮年闲居尚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战国赵“斤”仅相当于中国大陆现行“市斤”的一半左右,但即便这样,一个耆耋老者一饭能够吞下五斤肉,外加“斗米”,而且饭后还可以“被甲上马,以示可用”,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可谓了不得的“壮举”。
楚汉相争,新丰“鸿门宴”不是笙歌欢饮,而是杀气腾腾。樊哙眦裂发指,以生啖彘肩(猪腿),豪饮斗酒,夺魄慑心的一番粗豪表演,助沛公脱离危窘。他的吃相让人侧目,但是他的胆识令人敬佩,真是一条暴虎冯河不畏死的好汉。沛公麾下多聚侪辈俊杰人物,若韩信、张良、萧何、彭越、黥布之辈,不怪他屡败屡振终究成就汉世大业。胡吃海喝者不尽是酒囊饭袋。
一般操枪弄棒的武夫消耗大食量大,尚可理解;钟鸣鼎食之辈养尊处优,劳心时多,劳力时少,如果饭量也大得离奇,就有点叫人匪夷所思了,可这样的人偏偏也有,清代刘廷玑《在园杂志》就记载当时一位畸人,此人是康熙时的漕运总督屈进美(亦有书作“屈尽美”)。进美曩昔为广西巡抚,廷玑之父谪迁南宁司马,为其属下。某年进美回京,廷玑祖父设家宴相邀。刘家素知屈公,殷勤款待,先进一熟猪头、一熟鹅、二十枚馒头犒飨,进美也不谦让,风卷残云一扫而空,然后入席。筵席之上,山珍海错,饾饤罗列,此公旁若无人,放量大嚼,诸客尚在拱手谦让之间,他已将十二个盘碗里的肴馔扫荡净尽。夜深席阑,刘家以方物侑酒,屈公大言:“此物只可塞牙缝耳。”刘家不得已再奉上三十个煮鸡蛋,食之尽,方鼓腹归。封疆大吏也如此大饭量,那副饕餮相,令人瞠目结舌,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