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些深切的感受到姐姐的不配合,上学期间特别自律,及时完成作业的她,在暑假开始就特别反感写作业,一提到作业就整张脸垮着,原以为太累,想着那就休息一段时间也成吧。
常常是我抱着书看,她抱着电视看,越休息越不想写,可预见到开学初那个挑灯补作业的身影。虽然写作业是属于她的课题,但归因到己,可能是因为我和她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重翻这本传说中的父母宝典,继续学习实践。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
因为多数孩子不懂表达负面情绪,他们遇到事情,只会把情绪积攒在心里,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就会和父母产生对抗。只有正确地梳导孩子,才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合作。
如何引导孩子正面疏导情绪呢?
家长们要学会正确倾听,像朋友一样,学会共情,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1、家庭会议
规定一个时间,把家人集中一起,探讨近期发生的问题,让孩子参与进来讨论,表述问题,解决问题。
要点: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给予重视,解决方案一致通过之后必须严格执行,不能三天打雨两天晒网,不做形式主义,做到真正解决问题,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2、安排父母与孩子独处的黄金时间
“黄金时间”指父母固定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孩子决定在这“黄金时间”中的活动。聊天、游戏等由任何活动由孩子来决定。
要点:父母认真倾听,但不要立刻下判断,让孩子们自由发挥。
3、有一本专的对话本
一种纸上的对话,旨在交换意见和感受。
要点:用专门的本子,为了平时可以“回顾”,将来可以“回味”。
4、对一时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先以微笑将其保留。
当出现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暂时先放下,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分析判断冲突的实际是什么,找出解决这一冲突的各种办法:
A、分析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B、分析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C、找出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生活无时不在沟通中进行,缺少沟通的生活是没有生气枯萎的生活,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是两代人共同的成长。
处理孩子的感受是一门艺术,帮助孩子面对感受,摆脱苦恼。在孩子小的时候,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产生深度的链接,不仅能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也能发展健全的性格。
共勉。